天天看點

南方醫院惠僑樓40華誕 探路者再迎蝶變

南方醫院惠僑樓40華誕 探路者再迎蝶變

輝僑建設先進醫療裝置

南方醫院惠僑樓40華誕 探路者再迎蝶變

建立築(左)建在舊建築(右)旁邊。

196個配備智能病房系統的新病房...南方醫院惠源大廈新大樓已啟用

文/塗 Jinyang.com 記者 馮西熙 記者 李曉山

新增196間病房,配備智能病房系統,将為國内外患者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12月6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惠源大廈2号樓正式啟用。同時,南醫大學醫院成立40周年回僑華人大廈學術文化節隆重舉行。

在新大樓的開業典禮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與香港西醫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與中華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澳門伯爵總醫院簽訂"合作協定",與"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南創傷骨科聯盟港澳會員合作協定"和澳門鏡湖醫院及廣東護士 協會簽訂《粵澳手術室安全品質聯盟合作協定》。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惠國海外醫療中心始建于1979年,素有"徽僑大廈"之稱,是全國最早、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海外患者接受醫療、健康管理、保健、康複等特殊需要醫療服務的一家。迄今為止,已有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多名患者入院。

26 張床

打開涉外醫療之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回僑華人大廈,輝僑華人大廈的名氣主要得益于國内最早接受港澳同胞和僑胞。

197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上第一個醫療科——南醫院港澳病房正式成立,開始接受港澳同胞體檢、治療;

1982年,港澳區從普通病房遷至華僑華人1号樓(原名回僑華人樓),床位擴大到100張;

南方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陳民生表示,40年來,"回僑人"在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将擁有26個床位的港澳病房建設成為具有醫療、保健和康複服務的現代化酒店式醫療機構,在南方醫院乃至南方醫科大學的發展史上發揮着重要作用。

享譽海外

康複後患者将在這裡被識别

"模範醫療輝海外分公司""涉外醫療中心""國家特殊需求醫療服務一樓"...一代又一代醫務人員精湛的醫術和細心的關懷,讓海内外無數患者對彙源大廈贊不絕口。

惠源1号樓門口矗立着一塊中國手表,上面寫着"麒麟子孫長生,園内飄梅花人康強"。中國手表的捐贈者是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華僑黃先生。

1980年,正值壯年,黃先生的事業在中午,卻被血病所困擾。在東南亞,不少醫院尋求就醫、治療,都收到了患結腸癌的這種"死亡通知"。在朋友的建議下,黃先生來到彙源家就醫。

著名消化系統疾病專家周天元教授經過仔細檢查,證明黃先生的病不是癌症,在後續治療中,不開刀治治黃先生的病。這次的醫療經曆,讓黃先生認識到了這一點,他每年都會到彙源大廈做一次保健、體檢,并開車送很多朋友親戚來保健、診療。

南方醫院黨委書記朱宏自豪地表示,彙源醫療中心成立40年來,從未發生過醫療事故。

真正的服務

優良傳統代代相傳

40年來,彙源之家的醫務人員一批又一批地更換,但用真情服務患者的傳統卻代代相傳。

73歲的楊立生是彙源府的"進階"醫生。"慧海外大廈有真情",這是楊立生的真實感受。他回憶說,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回族海外大樓的醫院病人很多都是海外華人。他們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給醫生,在附近買房,安頓下來,送親戚朋友到廣州居住,讓彙源樓成為第二故鄉。1990年,一位患者提出捐贈50萬元支票,幫助彙源大廈建立第一個胃腸病科。

王力自1983年起在彙源樓工作,現為彙海大廈第三病區的護士長。她的口袋裡總是有一本小書,裡面裝滿了病人的名字、疾病、藥物、護理注意事項等等。惠源家的護士們都有這樣一本小書。"這本書不僅記錄了護理的細節,還記錄了每個病人的偏好和特殊習慣。

護士劉國炎說,在彙源大廈工作,不能吃大蒜等臭食物,走路要體面有尊嚴,開門關門要輕,先敲門,進門後說"你好"......

"一般和專業"

打造國際診療模式

"我們在這裡遇到的很多患者都是多病患者。王漢軒是彙源大廈的第一位全科醫生,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那裡工作。次年,彙氏海外醫療中心成立全科醫生教育訓練基地。慧海外醫療中心主任吳靜表示,慧海外大廈目前正專注于培養一支技術精湛、服務優質的高端全科醫生,将打造"全科和專業化"的國際診療模式。

今天,新彙源2号樓正式啟用,彙僑華人大廈将打造國際醫療區、著名醫療區和中醫特色的治療區,為海内外患者提供一站式優質醫療服務。

南方醫院院長李文元表示,他将確定每一位去彙源之家的病人都能享受到南方醫院乃至南方醫科大學的一流醫療護理和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