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政协委员成平:公交通勤时间要控制在小汽车1.5倍以内

作者:Beiqing.com

新京报快讯(记者 闫建飞)全国交通运输部政协委员原安全司司长程平今年提交了《关于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的提案,她认为,为了引导公众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各级政府应继续改善公共交通环境, 确保公共交通通行权,提高公共交通速度,将公共交通时间控制在汽车的1.5倍以内。

此外,程平还建议,要研究引入汽车出行需求约束、引导政策,除了探索通过拥堵收费、停车费等经济杠杆来降低出行汽车的意愿外,还要根据停车时间或年续航里程、保险和税收政策给予优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迅速进入家庭。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拥堵越来越突出,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能源损失和环境污染。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

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业内人士,今年两会进入平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的议案。"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短缺,以及道路扩张远远落后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速。在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不足的条件下,集约化、绿色出行是绿色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交通运输部也一直在推进绿色出行,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程平认为,绿色出行的关键理念是从"以车为路"到"以人为本"。特别是城市或城市周边道路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如果只是简单地考虑提高汽车运行速度,增加交通容量,肯定会"鼓励"更多的人选择汽车出行,并造成交通拥堵。

探索拥堵压力大的区域的拥堵费

"公共交通是一种绿色、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但现在我们选择较少,有客观原因。程平告诉记者,时间长,环境一般,时间精度低,换乘不方便一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这也造成了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的现状不高。

因此,她建议各级政府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引导绿色出行。如地面公共交通平均运行速度(或单位距离运行时间)、轨道交通拥堵、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步行和自行车道的比例以及运行环境等指标体系:建立绿色交通建设星级评定系统(可分为地区或出行方式), 强化绿色出行政策导向。

此外,程平还在提案中写道,要研究引入汽车出行需求约束、引导政策、约束、引导车出行需求,以对冲放行限制对购入拥堵、停车困难等城市交通问题。如引入拼车车道或允许拼车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如根据停车时间或年行驶里程、保险和税收政策指导等,在交通拥堵压力较大的地区,探索利用拥堵费、停车费等经济杠杆来降低出行汽车的意愿。

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提高市民乘公共汽车出行的意愿

"公共交通是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然而,存在布局不完善、不科学、运行速度慢、公共交通路线规划准时性低等诸多问题,导致人们不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程平建议,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下,引入公共交通优先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优先公交出行。

程平表示,相关设施也必须完善,如通过公共交通专用道、公交优先信号等措施保护通行权,提高公共交通的速度和运力,将公共交通时间控制在1.5倍以内。此外,有必要改善公共交通与其他旅行方式之间的便捷连接。在加大轨道交通和公交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做好场地周边行人网络连接、P-R停车场和B-R自行车(共享单车)停车位的建设。

"国外一些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较高,因为他们的公交环境条件和信息水平都比我们高,同时,没有那么多拥堵,所以市民更愿意选择公交出行的方式。程平告诉记者,目前需要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交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公交线路规划布局水平,优化站点设置,科学调度车辆,发布公交运营实时信息,提高公交运营准时率。

新京报记者 严建飞

编者注 校对 危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