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作者:古籍

马渊的《孔秋肖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艺术史上"公认"的南宋画家、宋代孔子肖像的真品。但是,有各种证据表明,这幅画并不是马渊的真实形象,画中的人物不是孔子,而是庄子。李立初认为这幅画是于少松《庄子肖像》的模型,但根据笔者的调查,这幅画的抄本来自1920年《泰晤士报画周刊》出版的一幅名叫马渊的"孔子像",两者都是民国收藏家狄平子的旧收藏。而《时代画周刊》中的这尊"孔子像"来自于少松收藏的《庄子画像》。因此,现存的马元"孔秋"应该是马元"庄子"的型号,其生产时间应该是1920年以后。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马媛的《孔秋肖像》一书是一本彩色的书

27.7厘米×2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一、马媛的"庄子"与马媛的"孔秋"关系

在周继轩编辑的《周继轩的书》中,有马源《庄子》(无配图)的介绍:"庄子画像,轴心"。收藏:原龙之旅俞的汉克塘。影印本:《戈德斯通书籍和绘画》,第28期。按语言:非庄子形象,马渊《孔子像》(即《孔秋雕像》)一书页。"

也就是说,周继璇认为,《金石画》中发表的《庄子像》属于一部假作,马原"孔秋像"的原作。学者李立初认为,马源的《孔秋》应该是马源的《庄子》。

周继轩、李立初提到的《马原的庄子肖像》最初发表于1934年《金石》第6期。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宋马钦的父亲庄子被影印在《金石报》上

第3版,1934年11月5日(第一份影印本)

《金石画》是《东南日报》的特刊,创刊于1934年9月15日,"每五期出版一期,第三期开刊",创始人是于少松本人。他不仅是当时知名的报社经营者,也是著名的收藏家,收藏的书籍、金石画和绘画大多都还不错。通过第一至第二十五期《金石画》目录,不难看出其藏品的丰富性。因为余文生收藏的马峾《壮子》在第六期《金石画》中的复印比例很小,有些细节无法分辨,所以《金石画》又重新放大了马元《庄子》的印刷。通过第二张放大影印本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画标的标题是"宋马耀父亲画庄子画",图片右侧标题为:"北宋马瑶父亲画庄子,明香子精书小图"。于是,第六期期刊刊登这幅画,确实弄错了马源的名字,在第二版重印时,编辑纠正了这个错误,其标题更加具体严谨。但这次又犯了一个新的错误,马媛的活动被写错了。因为马媛是南宋画家,却在标题上却是"北宋之父"。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宋马的父亲画了《壮子》,影印在《金石画报》上

第 2 版,1935 年 6 月 25 日(第二份影印本)

根据图中的数字,筛网密封标识如下:

1.神;2.子精;3.梅林秘籍;4.物品元印;5.梅林堂;6.梅林鉴赏篇;7.神的产物;8.子永宝;9.子景父印;10.梅林鉴赏章;11-18. 模糊不清。

从印章可以看出,所有印章中的1到10号都印有元项,说明这幅"庄子肖像"至少在明代就已经存在过(当然不排除伪造的可能性)。如果将这幅画与紫禁城藏族马玄的"孔秋肖像"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两者的相似性非常高。

那么,现有的"孔秋"真的像李立初说的,马原是"庄子"的模式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造假者不用印章来模仿它,会不会像李立初推测的那样,可能是"造假者陷入困境,会不会是手头上的假印章随便盖章几下"?我们不必急于下结论,再看看民国时期《泰晤士报图片周刊》上刊登的马元《孔子》地图。

《时代画周刊》"孔子雕像"

如前所述,马原的《庄子》曾两次在1934年和1935年的《金石画报》上发表,但早在1920年,《泰晤士报图片周刊》就在同一期第19期上刊登了《孔子像》(以下简称《泰晤士报》"孔子")。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马媛的《孔子肖像》影印于《时代影业周刊》

1920 年 10 月 8 日,第 4 版

从影印材料上看,这幅马原《孔子像》是一幅纸质肖像,图片上没有铭文、印刷、铭文等信息。帧尺寸比较紧凑,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版面调整的原因才把它切成这个,还是图片本来会这样,还不可能验证。如果将《时代孔子像》与现存的《孔秋画》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两者的相似性远高于马原的《庄子》。如下图所示,现存《孔秋画像》和《时代》《孔子像》中人物头部的轮廓、发际线的高度、凝视前方的外表都非常相似,甚至眉弓边缘的细微扭曲也相似。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从左到右的头部比较图

故宫博物院藏族马钧"孔球"时代"孔子像"马原"庄子"

如下图所示,现存的"孔秋"和"孔子像"人物的右臂和胸前两条线之间有一段缝隙,但在马原的《庄子肖像》中,这两条线交叉在一起。从肘部转弯处的线条可以看出,前两幅画中的三幅虽然非常接近,但没有相交,而《庄子》中的三条线却相交。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服装图案的对比图从左到右

如下图所示,结构越复杂,线条越密集,越能显示时代"孔子"和马原"孔秋"的相似性,两幅图片的结构轮廓根据作者在测绘软件中的"叠加"比较,发现两张图表的轮廓几乎可以达到重叠的程度, 但笔的线条、厚度、强度等略有不同。但是虽然他们和马原的庄子雕像在外观上相似,但远没有交汇的程度。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基于此,笔者认为,现存的"孔秋像"与时代"孔子像"存在临沂复制关系。那么,谁是两人的母亲,谁是抄袭者?从两幅画的线条质量来看,泰晤士报《孔子像》中的线条强烈、线条清晰、果断而流畅,而马原"孔秋"线笔缓慢犹豫,不连贯,也有节奏感,线条的始至终未知,描摹痕迹十分明显,虽然笔有"震颤笔", 但无"金错刀"笔的强度,显得柔和无力,虽然线条有"漏楼"的形式,却没有"漏楼"笔的含义。

综上所述上述原因,笔者认为,现存的"孔秋像"应该以《泰晤士报》《孔子像》从临沂出发。因此,李立初认为,马原的《孔秋画像》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临沂玉绍宋藏马梓的《庄子》这种说法可能不准确。不过,于少松的藏族马钧《庄子肖像》虽然在轮廓的形状和一些细节上与上述两位"孔子"有一定的差异,但人物整体的造型、线条密度程度,以及服装的风格、颜面貌、身体动态等特征都非常相似, 应该与"孔丘"和"孔子像"密切相关。既然这三幅画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和相似性,为什么两幅画被认为是孔子的形象,而另一幅却被认为是庄子的形象呢?

三、是庄子还是孔子

要弄清上述三幅画中的人物究竟是孔子还是庄子,首先要梳理一下现存的庄子或孔子的肖像,考察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特征,然后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套"贤者再全身"的书页,原本属于清宫南府藏品,艺术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明代著名的宫廷专业画家。这套页长达46页,描绘了46位世代圣贤,其中两幅是孔子和庄子的肖像。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孔子肖像》一书《圣君圣人的全身》墨迹

28.6cm×2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圣人圣人全身》一书被墨迹化

两页中的孔子和庄子似乎有些相似,但两者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服装边缘的装饰图案。

李立初的提示或许最有说服力,他认为画家身穿庄子长袍边缘的豹纹印花,就是在传达一种"黑豹隐藏"的理念。后世以"黑豹藏身"来比较哪一个隐居、干净利落的自剿,要区分"不择吃东西养肥身体"的官员。延伸的意思也指一些在野外隐士的身体,等待机会移动,东山重新意向。庄子的人生远非幸福,虽然他做过《孟县画圆历史》,但历史书和传记都一致认为他"终生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黑豹藏身",而不是"黑豹藏身"、"黑豹变"等延伸感。因此,画家用豹纹服装装饰,展现庄子"黑豹隐秘"的生活特点,非常贴切。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电视剧《长安12点钟》中,道士李瑜、陶君皇帝宋惠宗、经冠"老祇变X"和马原"孔秋"佩戴同一法则

通过对现存元代和明代庄子图像的共同特征,发现除了"黑豹印花"的相似特征外,还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庄子的额头并不像现存的马玄"孔秋"和《泰晤士报》"孔子"夸张突出那样夸张。

此外,学术界对于历代孔子像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罗成丽和孔祥民两位学者已经对国内外现有的孔子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收藏,在《孔子在画像》一书中共收录了150尊孔子像。虽然这些孔子像看起来不一样,但找不到孔子像的额头抬高,而且两位作者都没有包括马渊的《孔秋肖像》,可见他们也对这幅画像持怀疑态度。因此,现存的马渊"孔秋"和时代"孔子像"并不具备前几代人孔子像传统的普遍特征。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牛国栋:孔子还是庄子?马远《孔丘像》的误读

元代画家华祖利的《玄门十子》中庄子的肖像是用石头和木刻版画的赵孟轩的《十子》写成的

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马苑"孔秋像"并非真,图中的人物不是孔子,而应该是庄子,其模型于1920年发表在《泰晤士报画周刊》上,两者其实都是狄平子的旧收藏。但当孔子雕像在《泰晤士报图片周刊》上发表时,现存的马元孔球似乎并没有被"复制",所以应该是在1920年以后制作的。而在《泰晤士报图片周刊》影印的《孔子像》中很可能是"亲"的,于少松曾经收藏过马元的《庄子》,但临沂因为明清"书行"造型特征的冲击,庄子额头部分故意突出,使人物呈现出某种"神"阶段。

虽然它们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价值,但这不能是马原"孔球"可以继续被称为马元真理由,至少我们应该称它为"马元庄子"或(川)马元"庄子"。(摘录)

来源:艺术杂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