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作者:洞鉴五千年

介绍

李富春和周恩来的友谊持续了半个世纪。从旅行法的勤工俭学入手,他们并肩作战,走上了革命和长征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共同主持经济建设工作,相互支持和尊重,互相拍照,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配图|周恩来、李富春

01 周恩来和李富春的法国岁月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年后,毛泽东作出了访问苏联的重大决定。1月10日,应毛泽东的要求,周恩来决定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乘火车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政府谈判。

巧合的是,李富春也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此时,李富春已经是东北党和政府的二把手。曾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东北中央委员会副书记、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会委员。

这一次周恩来去了莫斯科,李富春和他一起去,主要是和苏联一起协助东北项目谈判,对李富春来说,周恩来非常信任和理解。

早年,李富春去法国工作学习,然后当司机,开火车。他年轻时的生活经历使他比一般人更了解现代工业。

在东北期间,李富春领导了东北地区的工业建设和修复工作,并制定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经济计划,具有先进的管理和领导经验,以及丰富的经济和现代工业运输知识。

周恩来和李富春之间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他们在法国时,当时他们努力工作,学习节俭。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照片|1924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法国支部成员在巴黎合影留念,左边是周恩来,右边是李富春。

自1921年以来,留在法国的运动在该国迅速开展。像许多年轻人一样,李富春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当他听说去法国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继续深造的目的时,他试图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19年10月31日,19岁的李富春从上海出发,乘坐法国游轮"保莱加"号,启程前往法国。

像大多数勤劳俭俭的学生一样,李富春带着"工程主义"的理想来到法国。1920年2月,李富春与李琳、李伟涵等人组成了"勤工俭学协会",后来改为"工程世界协会"。

李富春抵达法国一年后,周恩来于1920年12月作为华发教育协会第十五届学生来到法国马赛港,正式开始了在欧洲的职业生涯。

正是因为这种在法国工作俭学的经历,周恩来和李富春这两位革命同志在法国有着共同的生活交集。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配图|在马赛的法国学生

1920年,北洋政府授予铁路"修路权",秘密购买武器并与法国谈判贷款。没过多久,法国报纸就披露了这一消息,在去法国努力学习的学生中掀起了波澜。

周恩来赶紧联系到公办学校世界社团的袁子珍,该会组织了反借款委员会,并发布了《拒绝通知》。

6月30日,来自法国华人主要群体的300多人在巴黎哲学家大厅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在会议上,他们宣读了100多封来自中国团体的抗议信。

最后,法国政府被迫暂时结束贷款谈判,因为它无法抗拒公众舆论。在这场斗争中,李富春一直与"工程合作社"的同志站在一起,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沿。

正式的"钱财争战"成为李富春和周恩来友谊革命的起点。

在与当局的多次斗争中,李富春、周恩来仔细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深刻认识到必须建立一个严从严密的共产党组织。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照片|摄影:李富春

1921年,周恩来、赵十衍在勤工俭学中联系了李富春、王如飞等优秀青年,商讨在欧洲建立共产主义组织。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和准备。1921年6月下旬,欧洲共产党集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八大创始集团之一。

1922年,留在法国的进步青年成立了欧洲共产党。次年更名为中国旅游共青团。这个组织成立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年轻人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为了尽可能地配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欧洲于8月1日推出了一份名为"少年"的出版物。李富春、周恩来、邓小平不仅负责撰写文章,还负责编辑,编辑部位于周恩来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欧洲执行委员会的办公室。

在这狭小破旧的公寓里,李富春和周恩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即使条件很艰苦,白天工作,整夜工作。

邓小平和李富春白天工作,晚上在党内工作,而周恩来同志则完全停产,蔡回忆道。

1924年2月,《少年》改组为《红灯》的半月刊。不久,以李安迪和曾瑜为首的民族主义团体青年党对中国共产党发动了攻击,并表示反对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配图|青少年杂志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配图|《红灯》杂志

以周恩来、李富春为首的几个人,迅速组织了主题,并在《红灯》杂志上发表文章予以驳斥,揭露了民族主义爱国、卖国的本质。

正是在法国的这些年里,李富春和周恩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树立了社会主义信仰,以高昂的士气书写了青年。

02 李富春和周恩来的回归岁月

1924年国民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形势。广州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急需一大批干部,党中央决定派李富春、蔡昌到广东工作。

1925年8月20日,李富春和蔡昌乘船抵达广州。当时,广州全市处于戒严状态,所有外国船只都停在城外。

直到第二天,当全城实施戒严时,李富春和蔡昌才成功上岸入城。原来,同一天,国民党左翼的廖仲轩在国民党中央门前被残忍杀害。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图片|李富春、蔡畅

李富春来到广东中央区委时,遇到了曾在法国共事过的周恩来和陈延年。他们对李富春的到来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

周恩来比李富春早一年回国,回到广州后,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主席、宣传部长。不久,他成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初,由于国民政府的东进,周恩来难以兼顾中共广东区委的整体工作,于是陈延继任,专心领导军队工作,担任军部长。

李富春来到广州时,先是担任中国共产党广东军委军事委员会委员,后来加入国民革命军,成为国民党人。

在国家革命军中,李富春、周恩来分别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党、第二党代表、政治部主任。经过稳定的工作,李富春和蔡畅住在文东路,靠近广东省区议会。巧合的是,周恩来和妻子邓英超也住在这里。因此,这两个家庭非常接近。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图片|国民革命军

对共产党来说,如何改革军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周恩来、李富春上台后不久,就开始加强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加强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此,李富春专门挑选了一批进步青年、共青团员、从事宣传党务的共产党员,并在第二军、师内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培养共产党员。

在李富春的领导下,第二军的政治工作以伟大的声音和色彩进行了,军队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周恩来的赞誉。

正当北伐工作如火如荼的时候,蒋介石和国民党策划了1926年3月20日著名的中山舰事。

当时,周恩来正在广州成立农民运动作坊,毛泽东知道这件事,随后来到李富春住的地方,几个人商量如何应对蒋介石。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配图|周恩来、李富春

李富春对此事的态度是明确的,主张对蒋介石进行反击。最后,他们一致决定,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中,除了五名军长和蒋介石外,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提出,统一国民党左翼和一切可以联合起来进攻蒋介石的力量,主要是叶挺独立同盟。

但是,中共中央非但没有采纳他们的观点,反而采取了妥协和撤退的政策,导致蒋介石等人的国民党反动派更加狂妄自大。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策划了一场震撼国内外的反革命政变。7月15日,蒋介石和汪精卫公开反对反革命。

为了保持其实力,中共中央决定从国民党军队中撤出所有共产党人。由于李富春是国民党通缉的关键人物,他不得不被迫转入地下工作。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图片|李富春、蔡畅

03 李富春保护周恩来过草

不久,周恩来、李富春、何龙、叶婷等人于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开了第一枪。

1934年,李富春离开工作了近三年的江西省委,前往中央人民政府临时基地瑞金。据推测,红军在第四次反围攻战中失败,中央政府任命李富春为总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一职。

反围攻失败后,中央政府做出了长征的决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遵义会议。在我们党面临生死攸关的重要关头,李富春坚定地站在毛泽东、周恩来一边,坚定支持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

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茂格沙沃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和讨论红军面临的任务和当时的形势。这次会议,决定周恩来和李富春再次搭档,两人共同肩负起领导红军发展和生存的责任。

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在茂阁举行政治局会议。会见当天,李富春和周恩来共同下达了进行夏夏战役的决定。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图|红军正在长征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红军和红四军混合编队,分为左右两军。不久之后,中央将李富春调到三军团作为政治委员会。

在长征过程中,周恩来主要负责军委,任务相当繁重,由于长时间体力消耗,加上营养不良和自然环境恶劣,连续几天发高烧,不能进食。

经医生检查,周恩来患上了肝炎。但由于长期治疗,现已发展为肝脓肿,急需排泄脓液。由于当时环境有限,只有从附近山区的士兵取冰涂抹在肝脏上,用局部冷冻这种方法可以降低体温,控制疾病的传播。

8月21日,得力助手决定过草,李富春跟着第三军团。这时,周恩来也在这个团队的中间。此时,虽然他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他仍然非常虚弱,甚至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也很困难。

当时,从毛隅到坂游需要穿越数百里广袤的草原,到处都是泥泞,不小心踩进去很难。

为了保证周恩来安全离开草地,李富春、彭德怀等第3军司令员决定组织担架小队护送他离开草地。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有周恩来、毛泽东、朱德

在路上,李富春很关心周恩来。行军时,经常跟着周恩来的担架,还不时告诉担架兵要小心。经过六天六夜的行军,李富春和三团士兵终于设法走出了草地。

正是在李富春、陈伟、彭德怀这些人的呵护和呵护下,周恩来的身体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好多了。

04 周恩来、李富春在苏联

当火车一路开往苏联时,周恩来一行不知疲倦地开始为谈判做准备。1月20日,他们抵达莫斯科后,匆匆赶到毛泽东的住所,研究与苏谈判有关的问题。

1月22日晚,会谈正式开始。在毛泽东、周恩来、王家祥、李富春等人的努力下,终于形成了《中苏互助条约》。

这次访问苏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重大外交事件。

在此期间,李富春不仅协助周恩来谈判条约和相关协定。李富春在中央贸易部长因病无法出席后,还主持了中苏贸易谈判。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配图|李富春等人在苏联

2月17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乘坐专列离开莫斯科。毛泽东和周恩来于2月17日离开莫斯科后,李富春没有陪同他,离开莫斯科主持中苏会谈的未决问题。

李富春在莫斯科负责中苏贸易谈判期间,中央于1950年4月11日决定任命李富春为财政财政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务委员会成员,接替陈云担任重工业部长。

4月19日,中苏两国政府代表签署了《中苏贸易协定》。不久,李富春离开莫斯科,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回到东北后,李富春迅速完成移交,回到中央政府,准备大规模行动。

1952年下半年,国民经济的复苏也比较顺利。从1953年开始,我国决定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人组成的五年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而老战友周恩来和李福春,再次并肩作战,为新中国经济升温。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配图|李富春在工作

1953年8月,中央政府组成代表团再次访问苏联,周恩来为总代表,陈云、张问天、李富春、苏瑜为代表。

这一次,中国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与苏联就五年计划草案交换意见,以获得苏联的援助。

抵达莫斯科后,李富春、陈云协助周恩来与苏政府秘密会谈,并与国内金融委员会保持密切联系,通报会谈有关情况,及时转达周恩来的指示。

周恩来和陈云在苏联呆了一个多月,在安排了代表团和苏联的谈判方针和议程后,从莫斯科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十多年来,李富春率领中国代表团继续与苏联政府有关领导人就与苏联援助有关的具体项目进行讨论。

1953年3月,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一件大事:斯大林去世了。得知这一消息后,中方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配图|周恩来和蔡畅在郊区散步

3月10日至11日,李富春抽出时间向周恩来汇报近几个月来中国首个五年规划的纲要。

李富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谈判情况,分析了五年计划草案中需要改进的意见和问题,提出了制定五年计划的条件,并向中央财政委员会、国家计委提出了一些意见。

周恩来非常重视李富春的意见,认为这些意见对改进规划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同年4月,以李富春为代表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周恩来的坚强领导下,与苏方多次磋商研究,双方就协助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项目达成一致,基本符合签署协议的条件。

5月15日,李富春作为中方全权代表,正式签署了《关于苏联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议》。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在周恩来和中央的领导下,李富春圆满完成了中央交给他的任务。

05 李富春病逝,周恩来因病出席追悼会

此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李富春在国家经济战线上不断奋斗,主持编制25个计划、35个计划,制定新中国经济建设蓝图,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6年,傅淳作为国家领导人,失去了为人民工作的权利,甚至他的日常生活也得不到保障。

在中南海居住的这段时间里,李富春的卫兵在食堂与周恩来周围的工作人员见面。工作人员问:"怎么样了?""

警卫以为他在问自己,他生气地说:"不好!"

工作人员让他仔细说话,警卫生气地说:"太冷了,暖气不热。李富春在家里只能穿着棉质外套看书。我们去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几天没修好。"

工作人员告诉周恩来他所知道的,没想到周恩来生气地说:"他们怎么能这样,你赶紧告诉杨德忠,让他赶紧去做。"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配图|毛泽东、李富春

杨德忠知道情况也很生气,赶紧指示有关部门迅速修复。第二天,李富春警卫发现周恩来的工作人员说:"终于有工人修好了暖气,这是管道问题,我知道我提前告诉过你。"

"我哪里有这么厉害的能力,不然是因为周总理问了,"工作人员笑着说。

1975年1月1日,75岁的李富春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在他生命的尽头,有一个人最有把握,那就是周恩来。

他告诉那些亲近他的人:"我不知道周恩来的健康状况有多好,我很担心他的病情,希望不要继续恶化。"毕竟,中国的经济建设离不开周恩来,更别提当时的特殊时期了。

1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为李富春举行了庄严的追悼会。

当时,周恩来已经病了。但他还是不顾医院工作人员的劝说,特意从医院赶到人民大会堂,亲自为他的老战友主持追悼会。

李富春在弥留之际,唯一放心不下的人是周恩来:他的病情怎么样

照片|周恩来在李富春追悼会上

蔡畅看到周恩来还是来了,然后关切而兴奋地问道:"总理,你是怎么来的,不是......"

周恩来热情地说:"我怎么会不来呢?就算病重,我也会来,毕竟我们是50多岁的同志啊!"

在场的各位听到周恩来的话,都一动不动,一切为了两人的友谊感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