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作者:黄娜老师

去年,在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美国各地大规模抗议活动中,邦联政客的雕像被推倒和砸碎。不久之后,美国开国元勋们的浪潮被烧毁,抗议者手持工具,直接推向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作者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和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雕像。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杰斐逊在弗吉尼亚州倒下的雕像

杰斐逊雕像被激情推倒的核心原因之一是他不仅是一个大奴隶主,而且还公开支持奴隶制,这显然与杰斐逊的"人人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的哲学相矛盾。

这样,这样一个虚伪丑陋的"国父",一定要被打败!

然而,一向复杂的具体细节,以及杰斐逊的强加,直接将杰斐逊等同于美国南北战争蓄奴州的政客,可能导致忽视历史现实的另一部分,这也是非常不道德的。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正在画人们紧咬嘴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牙齿不好

200多年前,在《独立宣言》中写过"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国开国元勋们,除了富兰克林之外,都是奴隶主,其中最大的是华盛顿和杰斐逊。

毕竟,在前工业化时期的美洲,种植园主显然是最接近当年上层圈子的群体,有机会进入反英团队的核心决策层。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在大日子里,黑人奴隶不被承认为真正的美国"公民"——即使你相信上帝。

与此同时,例如,18世纪末美国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实际上,奴隶只占美国人口的五分之三。

显然,在工业化尚未开始的美国,除了北方的商业和金融力量外,种植园经济是美国金融的主要支柱,而黑奴的极低成本劳动力使美国在国际棉花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价格优势, 烟草和蔗糖。

在这种特殊利益关系中,奴隶制和共和主义就这样被这样利用了。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所以,当时的美国精英们,在高呼"平等"和"人权"的同时,庄园里的奴隶被驱赶成牛和马,他们心中并没有感到太多的绞痛。

即使与自己的奴隶发生性关系并生孩子,也不会产生所谓的"道德沦丧"感。

在美国漫长的奴隶制时代,奴隶也有一连串的蔑视,具体来说,这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田野黑人"和"家庭黑人"。

"天奴"不需要多说细节,他们远离奴隶主住在"大房子"(主人的房子),整天被鞭打在田间粗暴地工作,都接触到了恶毒的白人主管。他们从来不把主人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他们一定不能生病,主人明天就死了,如果主人的房子着火了,他们就会被火上浇油,"解放者"被杀,他们会趁火而去,不顾一切地跟着走。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相反,"家奴"主要在"大房子"里做家务、吃饭、穿衣和举止,甚至可能比一般的白人公民更精致。他们住在主人"大房子"的半地下室或阁楼上,与上层白人有很多接触。

只要白人对待他们也说要去,很多时候,他们会在心底里认同主人,而把这个"大房子"看作自己的家,焦虑的主人焦急,想让主人去想。当主人生病时,他们会担心地跟随;主人的房子着火了,他们会匆匆说,"我们的房子"着火了。

例如,《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温柔、善良的黑人叔叔就是这种"家庭奴隶"的典范,让白人奴隶主放心。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汤姆叔叔小屋的插图

甚至在独立战争和内战期间,当英国和联邦军队来"解放"他们时,一些"家庭奴隶"不仅没有逃跑,而且还选择与白人主人一起"保卫家园",白人主人觉得主人对他们有"恩典",他们需要对他们"忠诚"。

显然,美国开国元勋们每天都在与这些家奴接触。

杰斐逊从未离开过"家庭奴隶"从摇篮到坟墓。

在他的回忆录中,他曾经说过,童年的第一个记忆是一个善良的黑人把自己从马背上抬起来。

他留在床上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他周围的仆人(奴隶)调整枕头。

杰斐逊一生中有600多名奴隶,最重要的是他的父亲娶了他的妻子,她是当时弗吉尼亚州最大的奴隶主。

奴隶们还包括他余生的挚爱,莎莉·海明斯和他们的六个孩子。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美国电影《杰斐逊的爱》的海报,播放了这个故事

1781年6月3日晚,英国人包围了杰斐逊的庄园,杰斐逊的"家奴"手持武器,自发地站在门口,保护主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拒绝英国人带来的"自由";

但在杰斐逊附近的一个烟草种植园里,十几名黑人奴隶把英国人视为"解放者",并与他们一起逃跑。

经过一天一夜的折腾,杰斐逊夫人玛莎病倒了,身体虚弱了。玛莎于次年9月去世,留下了四个未成年子女。

14岁的混血女人莎莉·海明斯(Sally Hemmings)成为四个孩子的保姆,尽管她比杰斐逊的大女儿玛莎·华盛顿·杰斐逊(Martha Washington Jefferson)大三岁多。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杰斐逊的爱"的海报。

女婿莎莉·海明斯(Sally Hemmings)由杰斐逊从他的岳父约翰·威尔斯(John Wells)那里继承,比杰斐逊的妻子玛莎小20岁。

根据历史推测,莎莉应该有一个半个或一半的黑人血统,几乎可以肯定是玛莎的同父异母的妹妹,杰斐逊的岳父亨威尔斯,以及一个混血奴隶在最小的女儿出生后"结合"。

换句话说,莎莉是杰斐逊的嫂子。

虽然她是一名奴隶,但莎莉与杰斐逊的几个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这在黑人奴隶被禁止阅读的环境中很少见。

几年后,杰斐逊成为美国驻法国大使,并举家迁往巴黎。

因为法国没有奴隶制,莎莉在法国是一个自由人。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这也是法国电影《总统的秘密情人》中的莎莉的故事。

莎莉饰演杰斐逊的大女儿玛莎的"读书",而小姐则是法国同学,社交礼仪、礼服配饰和玛莎的一件习俗",与小姐一起陪伴这位巴黎社交名流。

起初,杰斐逊与一位法国女士玛丽亚有过一段火热的恋情。

然而,玛丽亚是一位丈夫-作为一个新的,不稳定的国家的大使,杰斐逊此时此刻无法承受任何污点,无论是在他的个人声誉还是在她的国家形象上。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电影中的杰斐逊和玛丽亚

在苦恼之中,杰斐逊瞥见了楚楚动腾的莎莉。

杰斐逊的眼睛一亮起,玛丽亚就突然变成了一朵漂浮的云。

中间省略了五百个字....

到1789年,当惊天动地的法国大革命爆发,美国开始撤离时,杰斐逊准备把所有人带回美国。

虽然莎莉不想失去自由人的身份,但很明显,留在动荡的法国比回到杰斐逊主义者的地位更险恶。

更重要的是,此时,莎莉已经怀上了杰斐逊的血肉。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在《杰斐逊的爱》中,杰斐逊和怀孕的莎莉

回到美国后不久,莎莉生下了一个男孩托马斯(与杰斐逊同名,这很能说明问题),虽然他儿子的皮肤和外表几乎与白人孩子的皮肤和外表相同,属于杰斐逊自己的血肉之躯,但他仍然是一个奴隶。

此时,杰斐逊已经成为国务卿。

三十多年来,他和莎莉私下里过着正常的夫妻生活,生下了六个孩子(但其中两个已经死了)。

根据杰斐逊大女儿玛莎的遗产记录和记忆,经常旅行的杰斐逊在莎莉每次产科探望期间都呆在家里。

莎莉和她的六个孩子一直像他们的主人一样住在"大房子"里,混血儿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他们都无权使用他们父亲杰斐逊的姓氏,所有这些都与莎莉一起,她的姓氏是海明斯。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杰斐逊的爱》是一部戏剧

说到这一点,人们会问,杰斐逊作为奴隶主,拥有将莎莉和她的孩子变成自由人的全权,这难道不是一个文书工作问题吗?

杰斐逊是否过于占有欲,担心他们不会逃跑?

事实证明,为了限制开明的奴隶主积极释放奴隶,将奴隶转变为就业将破坏既定的"秩序",此时弗吉尼亚州法律要求被其所有者释放的奴隶立即离开该州并且不终身返回 - 这是杰斐逊和莎莉都不想发生的事情。

当杰斐逊竞选总统时,他的团队敦促他出售莎莉,以避免为他的竞争对手创造话题,或者假装出售,转向其他"大师"并避免头条新闻。

但这一建议遭到了杰斐逊的拒绝,他坚持要和莎莉住在一起。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杰斐逊进入白宫(当时还不是白色的,是一座灰色的砂岩建筑),仍然和莎莉私下住在一起,但在公共场合,她邀请国务卿的妻子多莉·麦迪逊(Dolly Madison)以代理"第一夫人"的身份处理社会事务,或者召回她已婚的大女儿担任情妇。

在杰斐逊第二次担任总统期间,寡居的史密斯夫人疯狂地追求头号单身国王,甚至提出放弃他的职位,说他和莎莉可以继续社交,只要他们能成为"美国第一夫人"。

但杰斐逊总统不为所动,这是对史密斯夫人的极大侮辱。

史密斯夫人很强大,而且相当不受欢迎——很快,《里士满纪事报》(Richmond Chronicle)的记者们开始谈论总统和奴隶们"不受欢迎的恋情",抨击并撰写贬损性文章,诋毁现任总统,公开质疑杰斐逊的人格。

杰斐逊顶住了压力,置之不理。

但雪莉的弟弟詹姆斯·海明斯(James Hemmings),杰斐逊的姐夫,早已回归自由职业,事业有成,却在愤怒中自杀。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莎莉和妈妈和哥哥在"杰斐逊的爱"。詹姆斯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混血儿,性格骄傲,在法国有事业。

离任后,杰斐逊回到了他在南方的家。

美国总统没有养老金制度(杜鲁门总统是二战后第一个领取养老金的人),杰斐逊用完了钱,背上了巨额债务,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

最终,他不得不听从女儿的建议,卖掉了庄园里的大部分奴隶。

在杰斐逊的晚年,是他的长子莎莉(Sally)与托马斯一起帮助经营庄园,托马斯有同样的名字,尽管托马斯本人是奴隶。

托马斯·杰斐逊于182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50周年去世。

另一方面,莎莉·海明斯(Sally Hemmings)于1835年去世,在她去世前像一个女领主一样照顾杰斐逊的大房子和坟墓。

莎莉死后不久,杰斐逊的大女儿玛莎根据父亲的遗嘱,给了莎莉的四个孩子自由职业者身份和可观的生活津贴。

一年后,1836年,玛莎去世。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蒙特塞罗庄园,杰斐逊的故居,现在是美国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后者根据玛莎的日记和杰斐逊的生前记录,拼凑出了原始故事。

那一年,当他去法国时,希斯利的哥哥詹姆斯(James)和他一起去了,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最初,他和他的妹妹想留在无奴隶制的法国,但杰斐逊坚持带着怀孕的赛尔回到美国。

在詹姆斯的坚持下,玛莎见证了双方之间的协议——杰斐逊承诺永远不会再结婚,将与莎莉保持关系,让她和她的孩子活着,并在遗嘱中释放她;

事實證明,傑佛遜幾乎做了所有這些承諾,除了在擔任總統時受到史密斯夫人的騷擾之外,他從未與其他女人有任何貼事,他的大女瑪莎誠實地遵守了他父親的遺囑。

到1998年,莎莉最小的儿子和杰斐逊家族的后代的Y染色体已经与Y染色体进行了比较,这表明莎莉最小的儿子的Y染色体确实来自杰斐逊家族。这篇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上的报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那之后,大约五六十个不同肤色和国籍的姓氏的人站出来宣布他们是杰斐逊和莎莉的后裔。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说实话,用200多年前古人在21世纪的远见、远见和价值观来评判他们,这本身就不客观。

妖魔化托马斯·杰斐逊是不公平的,托马斯·杰斐逊曾经是一个大奴隶主,与女奴隶有着悠久而难以形容的历史。

正如一开始所说,美国的奴隶制根深蒂固,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这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了高层。直到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革命才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基础发生转变,昔日的"上层建筑"才最终动摇。

杰斐逊作为奴隶制的既得利益者,确实有肮脏的道德污点,但就他而言,"独立宣言之父"呼吁"人人生而平等"的人并没有接受奴隶制。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2020年6月,杰斐逊雕像被推倒

关于废除死刑的问题,杰斐逊发表了几项公开评论,可以概括为四大点:

1. 他只同意逐步废除奴隶制,但不同意直接废除一刀切的奴隶制,并强调奴隶主在废除奴隶制时遭受的经济损失应由公共资金支付。

同时,他建议废除奴隶制不应由联邦政府单方面宣布,而应由广大奴隶主自发地执行;

2. 他认为,自由的奴隶应该被送回非洲的祖国,黑白共存的模式是不可取的,不会创造一个真正的"平等社会";

3. 解放奴隶造成的劳动力缺口应通过引入来自欧洲的自由劳工移民来填补,最好是德国新教徒;

4. 如果短期内无法在国内废除奴隶制,则应通过胁迫手段禁止国际奴隶贸易。

前三点显然是种族主义的,是不可行的,但最终,杰斐逊做到了。

1778年,在杰斐逊的要求下,弗吉尼亚州颁布了禁止奴隶进口的立法,弗吉尼亚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始管理奴隶贸易的州,甚至在欧洲国家之前(法国于1794年禁止奴隶贸易,尽管它自己的土地上没有奴隶制,但法国是奴隶贸易的主要参与者;

杰斐逊担任总统时,通过国会将奴隶贸易定为刑事犯罪,并于1807年签署了《禁止奴隶贸易法》。

另一方面,令人尴尬的是,这意味着南方种植园所依赖的劳动力只能被用来决定他们已经依赖的黑人。

这导致许多北方自由派黑人被恶意引诱、绑架并作为"奴隶"卖到南方。比如电影《12年奴役》中的黑人男主所罗门,就遭遇了一次不幸的遭遇。

美国“独立宣言之父”杰斐逊的矛盾人生:恋上女黑奴,终身未再娶

《十二年的奴役》开篇:这个男人是一个富有、自由的黑人,被一个"说商业"的毒枭引诱到南方的种植园。

或者,强迫黑人生下更多的小奴隶,一些凄凉的人性庄园主会让白人雇员、家庭,甚至被专门雇用来强奸女奴,他们生下混血后代,无论肤色如何,都默认为奴隶主的地位,是主人的财产。

可以看出,为了实现"人人生而平等",要废除奴隶贸易,却违背了保留奴隶制的意愿,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事实是,这种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弗吉尼亚州最大的奴隶主杰斐逊一生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以结束奴隶贸易;他反对有色人种和白人的共存,但不怕流言蜚语和莎莉几十年的陪伴。

但必须承认,在那个奴隶主对女奴绝对统治的时代,他虽然不能给莎莉起一个正式的名字,但始终信守诺言,没有碰其他女人,甚至可以说是"从一端到另一端"。

也许这就是诚实个性和真爱的力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