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作者:长安读书会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经常乐观的人说,语言是活的,就像一条河,无法阻止它的进步,所谓西化是必然趋势。语言当然是活生生的,但它应该健康地生活,不应该因疾病而延长。至于河流的隐喻,我们绝不能忘记两岸,否则洪水也会是一场灾难。

- 在余晖中

1 写文章不用成语,问题很大

五四新文化运动70年来,中国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优秀作家和学者的书面白话越成熟,无论是表达还是理性分析,使用起来就越舒服。另一方面,道教汉语,包括书面文本和民间文学的白话,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陌生,而英语的影响,无论是从直接学习还是间接潜意识化,都越来越明显,所以一般人的书面白话、西化病越来越严重。

一般人从大众媒体中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想法,而且是这些想法所包含的陈述种类;今天的中国人,虽然因地区而异,但普遍的趋势是繁琐而僵化,例如,中国人最初说"所以",但现在很多人喜欢说"因为这个原因";对于这种简单化的趋势,对笨拙的一代,如果人们不及时警告,我们的汉语势必会越来越糟,而道汉人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灵活的语言生态,一定不会面对什么。

中文有生态吗?答案是肯定的。简单的单词,灵活的句子,语气,这些都是正常的中国生活。可以遵循这样的生态,可以长期保护中国人的健康。如果这种生态在任何地方都受到侵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将被污染和淤积,危机正在逼近。

中国的主要危机之一是西化。我自己来自一个外语系,三十多岁时,我对中文创新实验很感兴趣,问自己是否是语言保守主义者。任何一个向往中国创造的人都不会想到,四个词的善用就是创造的力量。另一方面,到处写文章、靠成语,意味着我们只会用古人的脑子去思考,而只有在古人的口中,我们绝不是霍奇人。但是,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成语的情况下写一篇文章就更成问题了。写一篇没有成语的文章并不总是不可能,但这并不容易;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人写中文,不能再用成语,至少会用有限的习语,显得捉襟见肘。普通香港学生现在只说"一般",但似乎忘记了"一般"。同样,它可能不会说"一个词很难说",只有"没有一个字可以说清楚"。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在余晖中

成语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并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千锤",寓意对称、平整配色,如果一定要说"千锤",当然也可以,但是听起来并不流畅,不像"千锤"那样包含美感。同样,"朝代秦倪"、"子大飞"、"乐不思"等字眼,都蕴含着中国的历史。成语的衰落,是文字的遗忘和文化意识的衰落。

英语学得不好,但中国人学得不好,或者可以说,带坏。中国的西化,不一定是问题。慢而中度的西化甚至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一个好的西化是可以缩短的。但太快太强的西化,破坏了中国人的自然生态,就变成了恶毒的西化。这样的危机,人们应该保持警惕,努力抵抗。在欧洲语言中,语法相对简单,英语可能是最新的汉语。然而,英语和中文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基本差异,这些差异效果不是很好。任何有中英文翻译经验的人都必须同意这一点。事实上,学习翻译就等于研究比较语言学。以下旨在略微分析中英文汉语西化病的差异。

2 共同语言侵入日常生活:文字的恶化

与中文相比,英语不仅抽象名词丰富,而且喜欢使用抽象名词。英语可以说"他的收入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中国人说,这太西化了。英语使用抽象名词"reduce"作为主要词是很自然的。汉语以特定名词,特别是人,为主词:"他因为收入损失而改变生活方式"或"他的收入减少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汉语通常使用一件事(一个短句)作为主要词,英语经常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穿越高速公路再次坍塌是当天的头条新闻"是中国人的说法。"横贯公路的重新崩溃是当天的头条新闻",这是英语语法的展示。同样,"买书,得托付你"是汉语语法。"买书,得托付你"有点西化。"很自然地说,中国的实施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中国的实施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但很麻烦。这种情况也可以在收件人中看到。例如,"延续这种习俗"是一个可怕的词。无论如何,"杯子继续"总是很难的。如果将其改为"他们反对保留这一习俗",那将更加自然。

英语擅长使用抽象名词,结果是软化动词,也可以说是头顶动词。科学、社会科学和官方文件的语言已经侵入日常生活,迫使许多清晰有力的动词逐渐退化,成为无表情的短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示例:

施加压力: 按 (压力)

授权:许可(授权)

发送通信:写入(写入)

采取行动:行动(行动)

在前面的例子中,简洁的单音节动词已经成为包含抽象名词的单词,从表面上看,这些单词似乎更加宏大和先进。例如,按压成为应用压力,动作被一分为二,一半被驯化成静态抽象名词压力,一半被稀释成广义的动词应用。雅克·巴尔赞(Jacques Barzun)和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 Trilling)等学者称这些广义动词为"弱动词"。他们说:"科学报道是单调而冷酷的,受到现代风格的影响,这些风格喜欢将想法分解成一串静态概念,由介词和通常被动的弱动词连接在一起。"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乔治·奥威尔

巴伦所谓的弱动词相当于英国小说家奥威尔所说的"单词的假肢"。当代中国人也表现出这种病态,他们更喜欢将简单的动词分解成"通用动词和抽象名词"的单词。目前最流行的通用动词是"制造"和"执行",邪恶势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们几乎吃掉了常规动词的一半。请看以下示例:

(i) 大学的校友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昨晚的观众对客座教授给予了非常热烈的回应。

(三) 我们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

(iv)心理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实验。

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这种语法都是一种日益西化的现象,因为汉语的原动词被分解成上述繁琐的短语。前四句话可以分开说

(i) 大学的校友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昨晚的观众对客座教授反应热烈。

我们详细研究了国际贸易问题。

(iv)心理学家使用小鼠进行实验。(或者:心理学家用老鼠做实验。)

BaRen和其他学者认为,现代英语喜欢被简化成繁文缛节,变成静态,翻译成抽象,直接变成来来回回,到了"名词灾难"的地步。知识的精细划分,各学科的行话术语,特别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钳子",通过银行的运用,外行借用,再加上"新闻机构"的传播,一方面,无疑使现代英语显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混乱,使日常语言不透水。

在名词灾难的流行中,最严重的灾难应该是所谓的"科学第一"。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科学已经变得有价值,科学技术更是骄傲的儿子,所以知识分子口头和书面,有意或无意,总是喜欢用一些"学术"的抽象名词,这样才能显得客观准确。有人称之为"伪行话"。例如:明確是第一步,但要說初始階段:明確是信,但要說溝通,都是這樣。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中国人也是如此。本来可以说"名气",但凭空造就了一个"人气",不是说"很有名",而是要回到状态,如果优雅,说有很高的知名度,那真是酸臭可笑。另一个伪术语是"可读性",它也活跃在书评和出版广告中。很明显,"这本传记很感人","这本传记很吸引人",或者仅仅是"这本传记很好看",但据说"这本传记相当可读"。我不明白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因为这个想法在英语中也只使用形容词,而不是抽象名词。英语会说:传记的可读性很强,但传记没有很高的可读性。风正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在电视上,记者已经说过,"昨晚的表演非常可听。在书评中,也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传统的实景作品只要写得好,不比一部不耐烦的实验小说更易读?"

我真的不明白书评人无法说,"它不是比一块更好吗?更能抵抗看(更动人)?同一个玩具,"更具前瞻性"真的比"更有远见"更优雅吗?从长远来看,你难道没有一句奇怪的短语"他讲的这件有趣的事情高得离谱"吗?此外,诸如"someism"之类的抽象名词被过度使用,英国和美国人都认为越少越好。

名词分为单数和复数,是欧洲语言的实践。英语语法的复数变化比其他欧洲语言简单得多。幸运的是,中文名词没有复数变化,也没有区分性别,否则会很麻烦。旧小说的对话确实有"绅士"、"淑女"、"头"等复数词,但在叙事部分,"姐妹"和"人"依然使用。中国人要占多数,也会说"人"、"大众"、"观众"、"观众",所以"大众"也有一点"人"的作用。但"人"也是好的,"人"也是好的,在中文中并不是到处都是需要复数结尾的。通常,我们说"文职和军官",而不是"官员",不是"平民","军官"。同样的"全国同胞"、"全校师生"、"全顾客"、"所有乘客"当然是复数,不再需要画蛇来加足、打分。很多中国人被西方化的意识迷住了,往往爱得够多了,所以"人"代替了原来的"人人"、"人"、"人"、"天"。"人"真是丑陋的西化字眼,林玉堂绝不会用,希望你不要用。电视上也有人说"人","听众","玩家",这是一个真正的负担。尤其是"人,人"和使用,它不再是调音。

中文单词,无论数量多少,有时都会遇到麻烦。例如,"一个观众"显然没有意义,但"一个观众"过于繁琐和不自然。"观众"并不像"读者"那样现成,所以像"观众写并说......"这样的句子不得不留给它。

但是"...其中一次"泛滥,但不能忽视"。"......一个"是单一的,但对背景的认识是大多数。像其他欧洲语言一样,英语喜欢说其中一种。中文不"...其中一种语法,现在我们说"观众之一"实际上是最后的手段。至于这句话:

刘伟是竹林七贤之一。

作为竹林七圣人之一,刘伟...

它现在很受欢迎。虽然前一句话是西化的,但并不是多余的。后一句话是恶毒西化畸形的宝贝,不仅"如"字纯粹是多余的,"一个"也是混杂的文字,读去破,主词"刘伟"压在下面,还扭捏。其实后一句话的意思和前一句话一模一样,但英语语法活生生地剥进了汉语。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因此,与其说"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刘伟以酗酒著称",为什么不说"刘伟是竹林七贤之一,以酗酒著称"呢?其实,前一句话也有办法不说"一"。中国人可以说"刘伟是竹林七贤的同行","刘伟被列入竹林七贤","刘伟是竹林七贤之一","刘伟是竹林七贤之一","刘伟是竹林七圣人中的同一个人"。"竹林七贤之一"也不错,"文房四宝之一"也不错,情况并不严重,因为七四范围明确,同时逻辑上不能说"刘伟是竹林的七宝"、"文房的四宝"。目前的不良趋势是以下句子: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杰作之一。

李广纳义是汉代的伟大人物之一。

用两句话。"一"是蛇脚。世上万物都有自己的种类,每一次提到一个,要照顾另一个,也太周到了。中国文学名著当然不止一部,汉代当然不会有一个人,不加这个死心的"一",绝对没有人会误解你,或者挂一个漏水。一旦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只怕写成"小张是我的好朋友之一"、"我只是你们平庸的学生之一"、"他的爱好之一就是捡茶"的句子。

这意味着"最...其中一个"语法来了"。英语喜欢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好像这很精确,但不一定。"最大"是升到最高,"一"略低,结果只是抬高,并没有真正升到高处。你不知道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几个,四个还是七个,所以它非常灵活。在一个大圈子里回来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所以只要说"他是个大名人"或"他是个有名的人",而不必来回说,"他是最有名的人之一。

3个灵活的连接词,几乎灭绝

在英语中,具有相同单词性质的单词通常由和连接:例如男人和妻子,你和我,来回。但在中文中,类似的场合往往不使用连接词,所以只要说"夫妻","你和我","前后"就足够了。同样,中文中一长串类似的词,也让它并排,不需要连接:例如,"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Lile射出的书籍数量","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中国人从不说"开门七样东西,木头、米饭、油、盐、酱汁、醋和茶。"谁这么说,一定会让人发笑。同样的玩具,中国人只说"先想,先想",说到现在的古老方式"。但最近,和的意识已经潜入中文,并四处寻找。

目前的不良趋势是,原来不使用连接词的地方,在教唆和意识的熏陶下,都充斥着连接词,而所谓的连接词是"和"、"和"、"和"、"安排",但灵活而转动"和"和"、"和"等等,几乎消失了。

4.英文离不开介词,中文不是

介词在英语中比在中文中重要得多,它们只是英语中的润滑剂。英语中少于宾语动词加上介词,往往变成宾语动词,如看、拿(关怀、款待)都是。介词短语也可以用作形容词或辅助工具,例如有需要的朋友(在危机之交),认真地说出来。所以英语几乎不是介词。中文并不是那么好。"扬州十天,嘉定三宰"两句话不用介词,对于英文,不用不能。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扬州十日"是指守卫战争未能阻止清军南军入侵,清军在扬州市屠杀平民,"嘉定三杀"是指1645年清军突破嘉定后三次屠杀城内平民。

"欢迎王教授今天来到我们中间,就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问题给我们做学术讲座。这种朴素的开场白随处可见。其实,"中"、"相关"等介词,都是为了画蛇来补充的。有一些圣经译本,讲道的祭司,不管中国人的生态如何,都会说是"神在你里面"。它意味着什么,但它不像中文。

"About","About"等等,可能是最不分青红皂白的介词。最近,我担任了国家学生文学奖的评委,我有一个很长的贡献,题为"关于河岸儿童成长的故事"。在这十三个字中,"关于"这几个字没有效果,"一个"和"故事"也没有任何效果。

"关于"有几个表亲,最受欢迎的是"到期"。这个词在当代汉语中经常被不恰当地使用:

由于秦朝末期的混乱,(所以)这群人是四人。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瞥了一眼窗户。

他贫穷的家庭让他从学校休息。

英语在形式上很注重逻辑,喜欢解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文并不是那么好。"清风,水浪不快乐",当然有因果关系,但中国人只把语境当成理所当然。在英语中,恐怕我会说,"因为风来得很慢,所以水波不高兴",或者"风来得很慢,不是水波"。上栏第一句话,其实删去"因为"和"所以",不仅不损害文字,反而能使文章干净利落。第二句话"好奇心驱使"并不是一个大问题(注4),但有点长,更不用说使用"驱使"等正式词语了。如果把它简化为"我出于好奇而向窗外看"或"我出于好奇而看着窗户",那就更好了。第三句话没有道理,犯罪者最多。短语"因为他的贫穷"只能用于修饰动词,但不能作为主要词。如果这句话去掉"因为"、"使"一种多余的词来解释因果关系,写成"他的家庭很穷,不得不从学校休息一下",反感知的眉毛清晰起来。

5 世界上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成功"而完成的?

英语副词形式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明显,但它已经开始了。例如,像这样的句子:

他努力工作,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老师劝他半天。

每个人都很高兴,他们唱了他们的民歌。

"苦涩"一词开头的三个成语都是动词,子词末尾的"ground"被简化为副词。这样,文章还是很清楚,语法不过主要嘉宾很清楚,关系太过从属,有点僵化。如果去掉"土地",而不是戏弄点,不仅能摆脱主宾之间的关系,语气也会更加灵活。

有时候这种西化的副词太长了,比如"他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或者去立约",更有可能删除"地面",代之以一点戏谑,让句法松开它的骨头。目前最陈词滥调的是"成功"。有一次我试考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孙中山的生日情怀",结果十名考生中至少有六名说:"孙中山先生成功推翻满族。"副词"成功"在这里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既然被推倒了,那就是成功,为什么要重复。同样,"成功发明相对论"和"成功游过直布罗陀海峡"也是说唱。世界上的一切,要做的一切,都加了"成功",是不是累了?

5 白话词太多是假词的原因

形容词一经使用,似乎就离不开"",根本就没有"不"不是一句话。在白话中,""这个词成为形容词的尾巴,至少在这些场合是这样:

好吧,好吧,我会做的。是的,没问题。

快来看看这个壮丽的日落!

你的笔是干的,先用我的笔。

像西湖的内外湖一样,利曼湖分为两部分:五大湖。

当然,他有别有用心。你不去是对的。

喜欢用""或者无力拒绝"人,也许还有很多场合可以在这个lmace"这个词上下功夫。我之所以说"biased",是因为在英语中,形容词通常用于-tive,-able,-ical,-ous等的末尾,不像在中文中都用""。英语句子经常使用几个形容词,但由于语言的结尾变化相当大,不会落入今天的中文公式。例如,雪莱的句子:

一个苍老、疯狂、盲目、被鄙视、垂死的国王──

连续五个形容词,直接翻译,变成:

一个衰老的、疯狂的、盲目的、被鄙视的、垂死的国王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英国诗人雪莱

当你遇到一个形容词时,你不会去想它,把它交给""来组织,这就是为什么流行的白话如此僵化。白色文字如此之长而软弱,假词过多是一大原因,而最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假词就是""。学会少用""字的方式,恐怕是白话作家的第一课。其实很多著名作家在这方面都很随意,并举几个例子作为证据:

(一) 月光被树木隔开,高耸在灌木丛中,黑暗阴影,悬崖的黄疸拼凑

瓦楞纸像鬼魂;弯曲的柳树的稀疏阴影就像一片莲叶。

(二)最后一群鸽子...也许是对这片阴沉、凄凉的天空误认为是夜晚的到来,还是也预见到了

感觉到风雨来临,他们过早地飞回了温暖的木屋。

(三)白鸭也显得有些烦躁,在城市沟渠里焦急不清

哭泣。

第一句话,"斑驳的黑影"和"弯曲柳树的稀疏阴影",是单调而僵硬的重叠。真的有必要使用这么多""吗?你为什么不能说"贾斯米和斑驳"?后半句的初衷是"弯柳投下稀疏的影子",但不分等级,即使有三个"",读者自然会分为"弯柳、稀疏、阴影"。第二句话至少可以省去三个""。就是把"灰暗暗的天空"改成"灰暗的天空",再把"夜幕会来敲"、"风雨会来"变成"夜袭"、"风雨会来"。如前所述,中文使用短句,英语使用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夜袭"有多强大,"夜袭"就软下来了。最糟糕的是第三句话。"白鸭"和"白鸭"有什么区别?"城市沟渠有不洁的颜色",使用""这个词是最令人眼花缭乱的。这句话应该是"颜色不洁的城市河沟",本来可以简化为"城市脏河沟",但读者也会读作"不洁、颜色、城市、河沟"。

现在的形容词有了新的风格,就是用抽象名词来装扮学术面孔。再举几个例子:

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技能。

他应该成为一个温暖的人。

恐怕我找不到太专业的词。

"困难"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不是"难"吗?同样,"充满激情的人"就是"充满激情的人";绕过抽象名词,然后回来,立面看起来很宏伟,内容仍然是空的。

形容词或修饰符可以放在名词之前,前面有谓词,或者后面跟着名词,前面有谓词。法语后面往往跟着形容词,如纪尧姆的《田园交响曲》和《土地食物》,后面跟着名词;中文译作《田园交响曲》,也是前传。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法国作家纪尧姆·纪尧姆

像往常一样,英语形容词预先装饰着雪莱的诗句,但有时它们也可能是世界末日,例如雪莱的其他诗句:一个太像你驯服,斯威夫特,骄傲(岁月沉重如锁链/压抑的灵魂/最初像你一样/骄傲,流动,不守规矩)。至于形容词或从句,它们往往装饰着,例如,行动的人,我看到一个男人从你的兄弟身上看出来。

现在的白话,不知怎么的,几乎都是前期装修的,似乎不懂得背装修的方式。例如,如果你使用中文,一般人会不假思索地说:"我看到一个长得像你哥哥的男人。"但很少有人说,'我看到一个长得像你哥哥的男人。"如果句子很短,前面的装饰就无关紧要了。如果句子很长,前面的装饰太僵硬。例如,下面的句子:"我看到一个陌生的男人,他看起来像你的兄弟,说话有点像他。"输的时间太长了。如果你换到后街,就更自然了:"我遇到了一个陌生男人,长得像你哥哥,说话有点像他。其实,文字的句子经常被修饰,比如司马迁和李光写的两句话:

长度超过八英尺,用力能扛着叮叮当当,只有愤怒的人。

人称长,猿臂,其良好的拍摄也是自然的。

这两句话,用当代白话来说,很可能变成:

物品身高八英尺,力量扛着叮叮当当,同时只有生气的人。

李光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手臂看起来像猿猴的手臂,他的本性可以射箭。

后装句子可以一路加进去,虽然时间长而不失自然,富有弹性。前一句到名词底,一长,显得繁琐、紧张、负担过重。所以前面的句子是结束句,后面的修剪句子是开放句子。

7.中文无时态,省去不少麻烦

动词是英语语法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有多少争议是由动词引起的。毕竟,英语时态的变化比其他欧洲语言要简单得多。在西班牙语中,动词变成七十八时态。

汉语名词不单和阴阳,动词也不改变时态,不知道省了多少麻烦。《一室宫》一句话:"秦人不会太忙而哀自己,后来人会哀。未来的受害者哀悼,但也让未来的受害者在以后哀悼。"对于这样一个'悲伤'的字眼,如果用西方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玩多少把戏。

中国人没有时间上的变化,所以在这方面不受西方化的影响。中国文化是如此微妙,以至于中国人肯定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散文说,"这个人会死,他的话是好的";这首诗说:"不冷的时候就冷了。时态很清楚。苏伟的七道:"莲花没有发电机雨罩,菊花还是有傲然的霜枝。值得纪念的好年头,最橙色,橙色和绿色。"里面的顺序,已经消失了,将要消失,还有更多的事情正在发生,差异是准确和精细的。

由于汉语动词不是西化的,一般人最多只能写出"我们要开始游戏"这样的句子,问题并不严重。动词西化的危机还有另外两个目的:首先,如前所述,简单动词被分解成"弱动词和抽象名词"的复合动词。不是说"一架客机坠毁,98人死亡",而是说"一架客机坠毁,造成98人死亡"是一种心态。

另一端是被动词的使用。所有物质的动词都不是给给予者,而是给接受者。因此,要用物理动词来描述一件事,有三种方式:

(i)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ii)新大陆是由哥伦布发现的。

(三) 新世界已被发现。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给予者作为主要词语的第一句话,是主动语气。第二句话是收件人的主词,即被动语气。第三句话仍然是主语作为主词,仍然是被动的,但没有看到给予者。这三个句子在英语中很常见,但在中文中,它们是第一个,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句子中则不那么常见。第三种语气在中文中经常变成一种活跃的语气,如"糖没了","玩出来了","写了一半"和"钱已经用了"。

目前,西化的趋势是在原有的情况下,在可以使用主动语气的情况下,切换到被动语气。请看以下示例句子:

我不会被你的话吓倒。

(二) 涉嫌偷窃。

(三) 他的意见不被接受。

(四) 他被提升为营长。

(五) 他不准上学。

这些话是出了问题,违背了中国人的生态。实际上,我们可以恢复为活动音调,如下所示:

(i)你不能用这句话吓唬我。

(二) 涉嫌偷窃。

(c) 他的意见不为所有人所接受。

(四) 他被提升为营长。

(五) 他没有被录取。

同样,"他当选议长"不如"他当选议长"好。"他被指出了很多错误"和"很多错误被指出来了"。"他经常被问到案件的真相"和"他的案件的真相经常被问到"。

目前中国人的被动语气有两个缺点。一种是用钝的被动语气取代自然的主动语气。另一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会用"by"这个词,好像因为它的发音接近英语by,却不明白从"受苦"到"谋杀",从"殴打"到"受苦",从"轻人指"到"重为世",有很多词可用,不必设定公式。

8 语言是活的,但它应该是健康的

中国的西化有很重的分量,有一种黑暗和清晰,但其范围在扩大,其现象越来越明显,相当加速。以上只是对名词、连接、介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西化病稍作分析,希望读者能一一引用,懂得预防。

经常乐观的人说,语言是活的,就像一条河,无法阻止它的进步,所谓西化是必然趋势。语言当然是活生生的,但它应该健康地生活,不应该因疾病而延长。至于河流的隐喻,我们绝不能忘记两岸,否则洪水也会是一场灾难。西化的趋势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应该太快,太多,应该缩短,而不是短期损害。

相当前卫的作家并不担心,认为坚持中国套路,会阻碍作家的创新。我很同情这句话,因为我也是"过来"的人。"语法是如何为我这一代人建立的!"诗人有跨越国界的自由。在这篇文章中,我强调汉语的生态学,原本是一般性的写作陈述,无意规范文学的创作。前卫作家可以放心地追逐缪斯,不妨碍手脚,作为语法奴隶。

但有一件事是未知的。中国发展了几千年,从清晟到高亢,都有自己的一套实践。任何不知道规范是什么,并假装寻求改变的人,最终都可能成为噱头而不是巧合。变化的美丽,要有一个正常的背景才能出现。一旦规范不存在,剩下的就只是混乱,而不是改变。

本文原版发表于 1987 年 10 月号《明报月刊》,原标题为如何提高英裔汉语?——关于汉语的正常和,有局限性,小标题供编辑使用。

本文摘录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翻译是大道

作者:在余晖中

出版社: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 最近的好书 好东西推荐。.

余光中:就怕英文没学好,中文也学坏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