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爱迪生和摩根的恩怨,看创始人如何才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作者:苏小妹频道

GE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公司之一,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爱迪生于1989年创立的爱迪生灯。

那么,为什么GE现在没有爱迪生的影子呢?

这始于100多年前的资本和企业家战争。

从爱迪生和摩根的恩怨,看创始人如何才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1876年,爱迪生制造了第一个简单的白炽灯泡。1878年宣布,将在几周内建造一个系统来照亮曼哈顿。要知道,电灯的价格比当时的燃气便宜很多,所以消息一出,燃气股就下跌了50%。

但到1882年,爱迪生的电力供应已经不到位。我们知道,在任何时代,研究和发明总是需要大量的投资,漫长的周期和大量的不确定性,所以很多银行都不愿意向创业公司贷款。

于是爱迪生想到了著名的摩根公司。摩根当时是一家金融巨头,当时控制着该国约40%的工业总价值。

摩根也被爱迪生的发明所吸引,这不仅认为该项目具有投资潜力,而且还将改变世界,因此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向爱迪生提供了持续的财政支持。

爱迪生的职业生涯比他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将一些实验室的想法转化为实际应用需要花费更多。

许多投资者对爱迪生失去了信心,但只有摩根保持了他持续的耐心、信心和支持。1884年,摩根还帮助爱迪生重组了公司董事会,赶走了许多对爱迪生不满的投资者。可以说,爱迪生可以超越所有竞争对手,摩根的支持力度密不可分。

好日子总是短暂的,商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兴趣。摩根和爱迪生合作夺金,他们的蜜月于1892年结束。

从爱迪生和摩根的恩怨,看创始人如何才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1989年,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包括爱迪生创立的The Light Company在内的几家公司被合并为一家新公司,爱迪生通用电气,其名字首次出现在历史上。

当时,爱迪生通用电气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西屋电气,著名发明家特斯拉(Tesla)在那里工作。另一家公司是汤姆森休斯顿。

汤姆森赫斯特向摩根提议,爱迪生通用电气和汤姆森赫斯特的合并将创建一家大公司,以减少恶性竞争并提高其竞争力。

提案非常符合摩根一贯的作风,喜欢通过兼并、控股、协议等方式控制一个行业的公司,建立秩序,避免过度竞争,他在铁路、航运、钢铁等行业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在查看了汤姆森休斯顿的财务报表后,摩根发现汤姆森休斯顿的利润率是爱迪生的两倍多,摩根决定支持合并。

新公司的名字变成了通用电气,爱迪生的名字被抹去了,新公司占据了美国电力市场三分之三的份额,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

令人羞愧的是,这么重大的决定竟然在爱迪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爱迪生继续出售其在公司的股份以筹集资金。当时,他的股份已经稀释到只有10%,虽然爱迪生对摩根的举动感到愤怒和恼火,但他无能为力。

艾迪一口气卖掉了他所有的股份,并离开了他创立的公司。

十年后,乔布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他被赶出公司后,他和爱迪生一样,几乎卖掉了苹果所有的股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与资本之间的博弈,不是现在,早在一百年前就开始了。

从爱迪生和摩根的恩怨,看创始人如何才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融资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每次融资都会稀释创始人的股权,创始人有可能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一般来说,天使投资可能会拿走你10%到20%的股权,A B轮拿走你20%到30%的股权,到CD轮次,会有大约10%的股权稀释,在上市时,创始人的股份是10-15%,比如当美团在上市时, 创始人王兴的股份仅占公司约11%的股份。

乔布斯被迫离开了他创立的苹果公司,主要是因为稀释,他的股份太低,没有足够的发言权,而且在被迫离开公司之前,他在董事会上失去了声音。

在许多类似的情况下,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被董事会踢出了公司,据报道,董事会希望在上市时参加敲钟仪式。

还有很多例子,例如2005年"Car House"的创建,当时平安信托收购了该公司47.7%的股份,成为Auto House的最大股东。同年10月3日,创始人李旺和前CEO秦智辞去董事会职务。

Shop 1创始人Yu Gang,ut Starcom创始人Wu Ying,巧江南的张兰,Rex Lighting的Wu Changjiang等在游戏中与资本有过类似的遭遇。

从爱迪生和摩根的恩怨,看创始人如何才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资本是盈利的,所以是无情的,但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帮助,所以创始人往往面临两难境地。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事实上,有很多方法可以成功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称为AB共享系统。

AB股是美国市场上常见的股权激励制度,它与传统的一股原则不同,其实是两类股票,两类股票在收益方面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在公司经营决策上的投票权是完全不同的,A股每股有一票, 和 b 股每股有多个投票权。B类股票通常由创始人及其团队持有,创始人对公司保留更多的投票权,即使股票很小。

第一家使用AB股份双层结构的公司是谷歌,它在2004年上市时只有20%的创始人,但对该公司拥有60%的控制权,后来于2012年上市的Facebook也采用了ab股票,创始人扎克伯格拥有该公司60%的投票权。

JD.com、小米、百度、美联集团等公司也采用了两级股权设计结构。

根据京东.com上市前一年的年报数据,刘强东每股拥有20票,JD.com 多轮融资后拥有 JD.com 手中15.8%的股份,拥有公司80%的表决权,对 JD.com 拥有绝对控制权。

此前,香港联交所不允许AB股公司上市,当年阿里巴巴受到这一限制,至今海外上市,让香港市场失去了阿里巴巴这一重要公司。

当时的香港联交所行长李小加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在2017年底修改了交易所规则,允许对同一家公司拥有不同权利的AB股上市。

从爱迪生和摩根的恩怨,看创始人如何才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当然,除了这种两级股权设计机制,还有很多机制可以帮助创始人控制公司所有权。

例如,协议控制是通过签署协议来确保对公司的控制。

例如,通过公司的章程。就像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你不能根据出资的比例分配股息权和投票权,即控制权和要求权分开,例如,你可以同意你拿出40%的钱,但你可以拥有80%的投票权,拥有60%的股息权, 只要双方同意,它就会生效。

阿里巴巴同意,对其公司章程的修改必须得到超过95%股东的投票批准,这样,如果马云及其团队拥有超过5%的股份,他们就可以牢牢掌握阿里的控制权。一些西方家族企业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世代相传,家族股份的比例一直很小,但也牢牢控制着公司。

此外,通常的做法是使用一致行动者协议和表决权授权。

共识行动人协议主要针对上市公司,即当几个股东意见不一致时,同意大家听取某个股东的意见,这个股东的控制力自然会增加。腾讯的创始团队已经控制了另一大股东南非的MIH。

总之,控制公司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创始人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能等到问题出现才找到办法。

对于创业者来说,在创业之初,在设计公司的相关系统时,要考虑对公司的控制,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