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樊明方 赵鹏:辛亥革命前后宋教仁对沙俄侵略活动的认识

作者:古籍
樊明方 赵鹏:辛亥革命前后宋教仁对沙俄侵略活动的认识

大革命前后,宋媛岱密切关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在1911年春天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分析了中俄六项要求,提出了中国的反应,揭露了日俄入侵东北三省的图谋,指出了日俄勾结入侵东北三省的趋势, 并揭露了俄罗斯和中国在蒙古的侵略野心。这些文章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反侵略意识,充满爱国主义。他的一些建议是实用的,但其他建议只能用于政治宣传,经不起学术界的审查。

宋是现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也是国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革命前后,宋一仁在为中国民主共和国事业奔走时,十分关注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边疆的形势,对沙皇俄国侵略中国保持高度警惕,努力收集俄国侵略中国的信息,充分揭露俄国侵略中国的情况, 认真研究俄国入侵中国,积极提出反对俄国侵略的战略建议,维护国家统一和独立。

关于宋对俄国入侵中国的理解,首先要提到的是他对1911年春天"俄日风暴"的讨论。这场风暴与《中俄伊犁条约》的修订有关,始于1911年2月16日俄国大使馆对《伊犁条约》商业条款的六项要求,并于同年3月29日以俄国特使的满意照会结束,持续了40多天。

1881年,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伊犁条约》及其所附关于中俄贸易的规定主要包括:俄国人民在蒙古的贸易免税,新疆地区的贸易不征税。"未来,商业将蓬勃发展,两国将就废除免税的税收规则达成一致。科布多、乌里亚苏泰、哈密、乌鲁木齐、古城等地,俄罗斯有权协商增设领事后兴旺发达的商业。在每个地区100英里以内的边界线两侧,中国和俄罗斯人民"不缴纳贸易税"。俄罗斯商人有权通过陆路进入中国,经张家口、通州到天津,再到其他港口和大陆市场出售。开通两条商业路线,从尼布初经张家口、通州到天津,从俄罗斯边境经科布多和归化城市到天津。俄罗斯商人从陆路运输到天津,仍然按税收减税。上述规定"自合同交换之日起十年后可以协商和更改;

《伊犁条约》是清朝在土地贸易问题上给予俄罗斯最大特权、对中国造成最大损害的条约之一。1911年以前,《伊犁条约》曾两次到期,由于俄国的反对等原因,中国遭受了巨额关税等损失。随着条约第三次到期的临近,1911年,要求对条约进行全面改革的呼声在中国官员和公民中越来越响亮。清政府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与俄罗斯人进行交涉,修改原协议的不平等内容,以挽回部分利益,减少中国的损失。沙皇政府只是不愿意修改《伊犁条约》中不平等的商业条款,用最后通牒抢占俄罗斯对中国的要求,并在谈判开始前以军事威胁支持他们。这带来了1911年春天的"俄罗斯风暴"。

1911年2月16日,俄国驻华大使古尔索维奇先生给清政府外交部发了一封长照会,无理指责中国不遵守《伊犁条约》,曲解《条约》,并以此为借口要求中国政府确认俄罗斯的以下六项特权: 《七年条约》和其他条约并不限制俄罗斯政府走出边界,对货物进出口征税。在两国边界的一百英里范围内,双方同意允许两国在被任命时将货物运入其领土,而无需纳税。二、居住在中国各地的俄罗斯人民享有域外管辖权和俄罗斯官员的专属管辖权,因为所有中国和俄罗斯人民诉讼案件均应由中国和俄罗斯法官处理。3.蒙古和天山南北两条道路的场外,俄罗斯商务人士享受生活便利,买卖各国商品,不直接或间接征税,以及垄断等禁止限制。4.俄罗斯政府除了拥有领事官员外,还有权向Kobdo,Hami和古城派遣领事官员。虽然应该与中国第一做生意,但现在由于以上所有俄罗斯和中国商人参与的案件,足以证明国家政府不能拖延这一权利的实施。五、俄罗斯领事官员在其管辖区域内的中国地方官员应按照其公职对待,地方官员不得预先判断俄中诉讼案件的审理。6.俄罗斯政府在蒙古国和天山南北建立了领事国,即伊犁、塔城、库伦、乌里亚苏台、喀什、乌鲁木齐、科布道和古城,有权设立领事机构,并允许和张家口为俄罗斯商人购买地块和建造房屋。

该照会最后威胁说,中国政府"不会承认上述六个或其中之一,即中国不想遵守以前的合同,是好邻居。这样,俄罗斯政府就可以自由地采取行动,以确认该条约的管辖权。为了迫使清政府效仿,俄罗斯在中俄西北边境部署了军队,一度引起轰动。10多年以后,在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爱国的中国人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俄国人要求六个,几个会宣战,这是前清朝的最后一年,大问题,仍然悬在普通人的脑海中。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这一事件的历史重要性。

"俄罗斯风暴"让全体中国人民兴奋不已,但民众对这一事件的真实情况是清楚的。宋现为上海《人民日报》主编,对中俄条约进行了认真研究,撰写了《俄国苦难二百年》、《俄国横截面》等文章,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俄国二百年》于1911年2月20日至3月4日在《人民日报》上连载。全文2万余字,分为两章、一章、两篇补充论文。文章列举了自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以来中俄签署的18项重要条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有关俄国在新疆、蒙古、东北等边境地区的权利的规定,对这些条约进行了分类,进而分析了俄方在2月16日最后通牒中提出的六项要求, 并提出对策。在《结论》中,宋说:"俄国人对于蒙古、新疆的行动,其刻意深谋划得非常宏大,其目的不亚于把握蒙古、新疆的政治力量经济力量,以显示其极端东方政策在中东政策(中亚一侧)的宏伟。"他希望清政府能弥补死羊,为失落的东方而奋斗,得到桑树。

1911年3月21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4000多字的《对俄讲话》。宋世仁在文中喊道:"哇,今天的俄罗斯行动,其无耻,封面可以说是有自己的国际代表,没有人民的榜样!......它对国际法的蔑视、对条约的蔑视、对我国政府的玩弄和对我国人民的侮辱,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次又让它飞起来,一点也不一点,是我的人直奔死人,愿意听从它的影响,造成甜瓜的祸害。哇,还可忍,还忍不住。宋说:"俄罗斯人之所以退出右派,也是为了改变条约问题。它获得的特权,担心我会撤回续订,是先发制人的,不会在到期之前过期。其索赔的条件,其中大部分是违法的,尚未讨论,即其索赔的形式,已经非法,欺凌太多,足够令人发指,饼干的眼睛也。"

宋认为,中国要求根据国际法修改《伊犁条约》商业条款的合法性,并揭露俄罗斯"牵强附会,为了完成后乌默尔必须以"为由,牵强附会,责备我"是"自作自擂"。他分析了俄罗斯的行为,认为"俄罗斯人真的不能和我打架,它指责我扰乱外交关系,它宣布自由行动,它每天在满族,蒙古,新疆的示威活动,都虚张声势地恐吓和喝酒狡猾",不足以害怕。并提出上、中、下三种策略。最高政策:"以强势手段自卫,突然拒绝其所有要求,不要稍微屈服",如果俄罗斯因此侵犯了东北、蒙古、新疆边境,将自卫。对中政策:关于俄罗斯商人在蒙古、新疆贸易豁免的问题,俄罗斯人有权在蒙古购买土地,新疆建房这两个问题,拒绝俄罗斯的要求;下一步政策:不修改《伊犁条约》,将条约再延长十年、三五年,中方要努力治理,强力壮大,巩固国防,下一阶段修改,以实力为后盾与俄谈判,彻底废除条约中关于商业不平等的规定。[4]

宋对俄国入侵中国东北非常谨慎。1905年5月,他撰写了《20世纪的梁山波》,发表在《20世纪印度支那》第一期上。本文讨论了当时东北三省非法武装"盗马贼"的问题。宋认为,俄罗斯侵略者闯入东北三省后,当地华人遭到残酷蹂躏,人民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自发组织了民间武装力量。这些文职武装"集结了不少人,好人坏,为抢钱杀人犯",成了"盗马贼"。宋指出,在日俄战争期间,交战各方在笼子里使用"马贼",导致"马贼"分为日俄两派,两派不一样。他对这种现象感到痛苦。[5]

1911年2月8日至3月27日,《人民日报》连载宋代的《东亚近二十年》,分析了中日战争以来中国列强之间的竞争和勾结。当盟军在侵略中国战争后签署《丑恶条约》时,英美德国和法国四国意识到分裂中国对他们不利,主张在形式上维护中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反对"危险险恶的俄罗斯和傲慢贪婪的日子";一些中国人误以为日本没有侵犯中国的野心,称日本为"保方学派",宋世仁用事实证明: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为东北而战,俄国肯定是"真正的侵略",日本只是一个"伪保鲜派","福俄,吞并满洲里作为人民的愿望, 日本要联合起来,目的是肯定的吗?"有心保护中国的人能做些什么呢?"[6]

日本和俄国战争后,俄罗斯以东北三省为势力范围,日本以东北三省为势力范围。双方都认为,与对方的长期对抗不利于在中国实现侵略目标,在互利共赢、共同侵略中国的基础上,统一调整政策,协调关系。1907年和1910年,日本和俄罗斯签署了两份契约,大致划定了双方在东北三省、外蒙古、朝鲜和其他势力范围。1910年的第二次日俄契约甚至导致日本和俄国在东北三省问题上结成联盟,双方开始抵制美国等国向东北三省扩张,在东北三省的权力与中国的激烈竞争。

1911年7月22日,宋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日俄同盟的意志》的文章,分析了日俄侵略东北三省的情况。文章认为,日本和俄罗斯面对美国和英国等国在东北三省的竞争,"需要有共同防御的意识",1910年的第二份日俄契约"其精神类似于进攻联盟,最近美英等国纷纷入侵满洲的经济力量, 更加努力地寻找共同的方法,......在日本,两国政府听到并缔结了同盟谈判条约,虽然此事不为人知和真实,但就情况的方方面面而言,所涵盖的七十八可以说是接近真实的,即使实现了,而且在未来几年也将成为事实,这封坚实的信和预言的征兆也一样。宋媛深感忧虑中国争夺东北三省时面临的险恶局面,文章最后感叹道:"四面八方的形势在逐渐收紧,日复一日,东亚世界和大地的风,从大陆汹涌而出?"打嗝!我不知道主人没有主动权,它也会被托付命运吗?"[8]

中国的蒙古地区位于北部边界,其中外蒙古和沙皇俄国接壤。早在清初,俄国政府就计划将外蒙古作为自己的国家。19世纪50年代以来,沙皇俄国逐步加强对蒙古的经济和政治渗透,扩大俄国对蒙古特别是外蒙古的影响力,拉拢当地封建上层,培养亲俄势力。日俄战争后,俄罗斯加紧向外蒙古扩张。在萨沃伊的精心修炼下,革命前夕,外蒙古地区形成了以尊丹巴活佛为首的亲俄派。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外蒙古的封建上层阶级在俄国的支持下宣布外蒙古从中国独立。1912年11月,俄政府与外蒙古上集团签订《俄蒙契约》,规定俄以"自治"的名义帮助库伦当局建立实质性独立,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

宋非常关注沙皇俄国对蒙古的入侵。1911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论文《蒙古国灾难的根源》。文章指出:俄罗斯蒙古,不是从最近几天开始,而且它的特殊性、紧迫性,尤其是最近几天。这个商业问题是一种威胁,但利用一端的行动,现在它的一步一步的压力,当没有艾的时候也是。宋赛登分析:俄国在日本和俄战中战败,"东风出太平洋的政策,也是无法实现的,也不得不转向蒙古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合理的。俄国人去蒙古有,那么东方可以抵抗日本,南方可以越过长城横扫中原,极端东方的政策,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是俄罗斯加紧侵略蒙古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俄罗斯与英国争夺中亚,俄罗斯试图向印度和中国扩张,因此它首先控制了蒙古和新疆作为其南扩的基地。

宋赛登说:"俄罗斯的愿望,不仅在蒙古,而且必须是蒙古军队,党可以执行亚洲政策和近东政策,这个莫斯科政客日夜不停地绞尽脑汁。时不时地,沙漠的北面和南面看到哥萨克马蹄铁的蹂躏并不遥远。《俄蒙契约》在中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政治家和人民会面,谴责俄罗斯对大蒙古的侵略。湖南省设立"维护领土,拥护主权"为目的的筹备会议,黄兴、宋世仁等人当选为名誉主席。1913年1月11日,湖南省筹备会议在长沙召开成立大会,宋在讲话中说:"对于今天的计划,只有建设一个完整的政府,人民要贡献支持。文库伦现在只有三千名士兵,武中将的武官为马贼陶什陶,不懂文明的战术,如果能一起达成一致,用武力解决,那么收回领土,威慑强大的俄国,还要准备国王的责任,兄弟们真的抱有很高的希望。"[10]

同年2月10日和2月19日,宋在国民党湖北省交通运输部和上海交通运输部的欢迎会上致辞,多次提到外蒙古问题。他认为,俄罗斯支持外蒙古的"独立",英国支持西藏的"除去汉族",如果其他强国服务,"结果处于危险之中"。所以,要解决藏事,当先解决盲目事务时,盲事有一天不解决,也就是说,藏事当天也不解决。3月9日,他在国民党江苏支部欢迎会上重申了这一观点。

在革命后发表的关于沙特阿拉伯侵略中国的文章中,宋恪声敦促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税收主权、司法主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和民族尊严,他在中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反侵略民族意识, 充满爱国主义。

宋岱岱研究中俄关系的方法也是科学的,他不仅从历史的角度讨论问题,而且注重对国际法理论的分析。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了较好的了解,对国际法有一定的了解。宋对当时列强与中俄关系的形势比较清楚,对许多问题的分析是准确或更准确的,比如俄俄最后通牒通则的目的;

宋国燎提出的一些外交战略建议相当实际,如中国对《中俄伊犁条约》商业条款的政策,根据当时中俄实力的比较和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应该是中国努力实现的目标, 而下一个政策是中国可接受的最低目标。事实上,清政府和继承它的中华民国政府也在努力实现最佳政策,他们必须接受下一个政策作为最后的手段。

毋庸置疑,由于当时国际政治理解的深度有限,由于反对派人士对中外谈判的内政了解不多,缺乏政治经验,宋对中俄关系也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例如,他认为中国宣布废除《伊犁条约》的商业条款,并提出与俄罗斯签订新条约,"我必须在上游,我没有获胜的机会"是天真的。清政府为修改《伊犁条约》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应对"俄风雨"和中俄条约修复的政策基本合适。"俄风雨"之际,正是黄花岗岩起义紧张的准备期,其他地方的起义也在酝酿之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迫切需要激发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俄风"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大爆炸缺口",革命派抓住了这个活生生的例子, 革命的舆论,人民的心到革命。宋世仁在上述文章中,一再渲染大国分裂中国的危机迫在眉睫,指责清政府不屈不挠、徇私舞弊,只能视为政治宣传,在学术上经不起推敲。当然,今天我们不应该对这些次要方面提出要求。

王铁崖:《中外旧约汇编》(第一卷),《生活与阅读》,新知识三联书店,1957年,第381页。

王树南:《新疆土治谈判VI》,《东方》,1911年3月,第8卷,第2期,第12页。

林卫刚:《俄蒙谈判的开始与结束》,收入留下余生编:《中国近百年史史的初次编纂》,中国图书局,1938年,第158页。

主编陈璇:《宋教仁集》(最高卷),中国图书局,1981年,第184页,第194页。

主编陈璇:宋氏教法集(上一卷),第11-13页。

主编陈璇萱:宋氏仁爱集(上一卷),第137-150页。

主编陈璇萱:宋氏教法集(上一卷),第267-269页。

主编陈璇萱:宋氏教法集(上一卷),第267-269页。

主编陈祚轩:宋氏教学集(上一卷),第151-153页。

《宋教仁》(下一卷),中国图书局,1981年,第457-469页。

主编陈璇萱:宋氏教学人人合集(下一卷),第457-469页。

主编陈祚轩:宋氏教法与人人(上一卷),第183-184页,第191页。

作者:西北科技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