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埃及知名汉学家赛义德:中共所做的一切都让民众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只有建立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读者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而不是西方舆论中的中国。”对于自己翻译及出版事业的意义,埃及知名汉学家、希克迈特文化集团总裁艾哈迈德·赛义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赛义德从事中阿文化交流工作已经超过十年,其撰写并出版的《中国道路——奇迹与秘诀》一书曾登上埃及畅销书排行榜。近日,赛义德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以他的自身经历讲述其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谈及刚开始从事文化交流工作时的情形,赛义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那时候我发现埃及关于中国的译著过于缺乏,所以就希望自己可以翻译一些介绍中国的书籍,无论是关于哪个方面。我们推出了许多大部头书籍,比如《中国历史十五讲》《解读中国经济》。”

随着出版的书籍越来越多、所涉领域越来越广,赛义德现在则希望能提供给埃及以及阿拉伯地区读者更系统、更简单的内容,以便他们能更直接地了解中国。他期待更多人形成对中国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包含中国政府对人民的态度、治理国家的方式,以及中国对世界的态度和作用”。在赛义德眼中,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的组织和号召能力,“他们对于国家治理有着清晰的规划,并且能够在设定的期限内完成规划”。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让民众对未来充满信心。

赛义德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宁夏大学攻读的。他告诉记者,自己亲眼看见了中国是如何发展西北地区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的减贫、脱贫工作不是简单地给民众发钱,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政策,并且派专家等人员到当地提供帮助,让民众学习技能改变自身经济状况。”

埃及可以从中共的执政和治理经验中学习到什么?“目前埃及有大约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而中国在脱贫方面的经验已形成大量的文字资料,如果我们学习并实践,我相信埃及的状况会有所改善。”赛义德说,中共对政府的管理也值得借鉴,“如何让人民坚定地支持国家发展,这是对每一个政府的考验”。

谈及中共执政的韧性和持久性源于何处,赛义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人善于自省。试想,一个遇到问题后首先冷静下来进行剖析、追求自我完善,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政党,怎么会领导不好国家发展?中国人从来都不求快,而是求稳。”另外,中共的成功源于其“亲民”,即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一些西方政客带着偏见对中国大肆攻击。赛义德认为,西方社会目前对中国最大的误解在人权问题上,“只要去过中国的人就能感受到,到底是西方更注重人权,还是中国”。

“在银川生活时,当地社会治理的公开程度让我非常震动。”赛义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银川政府设有为人民服务的平台,他曾在遇到一些小问题后让同事帮忙发布相关信息,当天就得到反馈,问题解决后,还有政府官员进行回访。在他看来,这是中国政府将人民需求放在首位的一个例证。“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如何,不是看他们对外怎么说,而是要看其人民的生活状态。在中国,我可以夜里十一二点不用担心地在外散步,在一些西方国家,这可以吗?”

赛义德认为,一些西方人士试图“妖魔化”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自己的“优越感”,“他们需要为中国的迅速发展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这种理由不能是对自己不利的,因此就从中国共产党身上找问题……但西方低估了中共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此前听说过‘帝吧出征’事件。”赛义德说,“这一代中国年轻人的思想更开放,不少人留过学,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更全面。西方真像自己说的那样比中国好吗?”他认为,看看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是如何拥护国家的就能知道答案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