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厚壳贻贝苗种海区保苗方法和筏式养殖方法

作者:吉山花瑶

厚壳贻贝苗海域幼苗保护方法及筏式养殖方法

顾忠琪等

厚壳贻贝属于蚌、翅目、贻贝、贻贝、贻贝,自然分布于中国东海、黄海、渤海,是我国重要的海贝类。厚壳贻贝的市场价格高于紫贻贝,养殖效益好,受到养殖业主的高度尊重。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取得突破后,浙江威海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浙江逸仙已成为我国厚壳贻贝养殖的重要产区,养殖方式主要是筏式养殖。厚壳贻贝筏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场的选择

厚壳贻贝养殖一般选用在10~20米深处,泥沙底,水流顺畅,海浪风浪较小。养殖区水质优良,饵料丰富,水温5~28°C,盐度25~30°

二、种子运输

1.耐干性 厚壳贻贝幼苗在低温、高湿度的情况下,抗干性强;

2.运输方法 将平均壳长为2毫米的幼苗装入60用途的网袋中,并用冰袋冷却(冰袋用毛巾包裹,以防止冰袋与幼苗直接接触)。从贝类装箱到目的地海域的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

厚壳贻贝苗种海区保苗方法和筏式养殖方法

三、木筏的结构和设置

筏的结构包括浮子(大飞蛾),镊子,镊子,电缆,浮子等。

1.浮绳是直径约2.6厘米,浮子长度为100米,浮动螺距为4.5米的聚乙烯绳。

2.镊子由竹子制成,长4至5米,直径15至20厘米。

3.电缆:电缆的材料与浮子相同,但直径比浮子略粗糙。电缆的长度是养殖海域潮汐深度的两倍,与海底成30度角。

4.浮球是塑料发泡材料,圆柱形,高60厘米,直径35厘米,浮球套带网,一端用直径0.7厘米的聚乙烯吊索连接,挂在浮子上,每条线挂80~120个浮子。

四、厚壳贻贝苗苗的海域保育方法

1.临时前放养 平均壳长2毫米,用40眼聚乙烯网袋临时饲养。网袋尺寸为30厘米×40厘米,每袋10000只贻贝,用吊索将网袋逐一串在一起,每袋10袋1根串起;在日常管理中,每隔10~15天清除袋子外面的泥浆等附件,保持袋子里水的流动,保证孩子贻贝的正常生长。经过2~3个月的临时饲养,壳高平均达到0.5厘米,此时可进行填秧苗。

2. 包装幼苗

(1)用20眼聚乙烯网将贻贝包裹在育苗绳上,10天后取出网片(注意潮秧、小潮的网片,避免趋势过快,防止幼苗相互挤压而造成伤害)。在包装幼苗之前,分散聚集的幼苗,去除敌方生物,清洗幼苗上的泥浆以增强粘附力。

(2)每根细绳的幼苗数量约为15,000。填秧苗时,苗木应均匀地散布在苗绳的两侧,尽量避免育苗绳周围大量幼苗的差异,以免出现幼苗附着后致密而影响厚壳贻贝的正常寿命。缝合时,要求松紧合适,太紧的贝类不易附着,太松容易造成贝类堆积。

(3)幼苗的育苗绳是直径3厘米,长度2.2米的聚乙烯绳。绳索的上端通过吊索连接到浮桥上,吊索也是直径约0.6厘米,长度为1.5米的聚乙烯绳索。

3. 保护和管理

(1)在育苗期,幼苗由于个体小而更容易受到伤害,容易出现异常或致命的现象。一般每5天海观察一次幼苗生长情况1次,如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调整。

(2)风浪容易影响幼苗,因此,在寒潮或台风到来之前,要提前做好工作,仔细检查养殖设施是否牢固、破损,防止发生倒置、断绳等意外情况。

(3)日常管理要做经常性的检查,经常到养殖海域检查浮球是否脱落,吊索是否松动,苗圃网袋是否破损或相互缠绕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厚壳贻贝苗种海区保苗方法和筏式养殖方法

五、厚壳贻贝筏养殖方法

1.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一般为4-5月。

2、以约0.5厘米的幼苗壳长形成幼苗,以1500粒/串为宜的幼苗密度。在包装幼苗时,先撒上网,将一组幼苗散开,均匀地撒在网上,然后穿上绳子紧紧、接缝。地层绳是直径为3厘米,长度为2.2米的聚乙烯绳,上端通过吊索连接到浮桥。拆卸时间取决于幼苗的大小和水温,一般5~10天即可取出。

3、吊饲苗育种绳应及时附着在海面上。间距为4.5米,吊索间距为50至70厘米。

4. 日常管理

(1)检查。定期到海上巡检,检查养殖筏架和厚壳贻贝生长的安全情况,调整浮蛾、飞蛾电缆松动均匀,保持力平衡,防止打桩、断绳。

(2)调整养殖含水层。在栽培的早期阶段,悬挂的浮子较少,并且适当降低水层以减少其他生物的附着力。在发展的中后期,根据增长情况及时添加浮子。

(3)清除敌人的伤害。定期观察并及时取出种子绳上的食肉腹足,并在繁殖区悬挂一定数量的蟹笼,将螃蟹从海域移走。

(4)台风预防。在台风到来之前,做好加固、转移等工作,还要采取放气的方法让木筏下沉,等待台风恢复。

(5)收获。在次年的11月至12月,当贝壳的长度超过6厘米时,可以收获贝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