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军走出草地,即将饿死时,意外获40万斤粮食,粮是谁的为何要给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当年红军过草地有多艰难?

一开始,还能吃上青稞麦炒面,虽然难嚼难咽又难消化,但总归还称得上是粮食,后来,干粮吃完了,战士们开始吃草根、树皮、野菜,甚至是皮带。

不少战士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因为饥寒交迫、缺医少药而丢掉了性命。

1935年9月,趁着红军战士们刚刚经历了极度的饥饿和寒冷,身体机能还未恢复,下令让卓尼土司杨积庆堵截、阻击红军。

杨积庆为红军打开粮仓,还为受伤的战士们找来医生。

他为何冒着如此大的风险也要帮助红军?杨积庆的身份又有何特殊之处呢?

1. 红军“过草地”的原因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贸然正面与国民党军队交战,导致红军主力部队损失严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

值得一提的是,王明其实是比较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员,甚至曾经前往苏联留学,但他却热衷于争权夺利,与共产国际的代表米夫勾结,打击异己,破坏党内团结。

他后来逃往苏联定居,还多次写文章恶意造谣中国共产党。

1935年8月,红军翻过雪山,终于来到了最惊险,也是最艰苦的一段路程,过草地。

从8月底月开始,中央红军正式进入四川阿坝草原,他们将要过的“草地”,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松潘草地。

事实上,按照蒋介石的预想,红军是不可能选择过草地的,之前翻越雪山就已经让红军损失惨重,他根本不觉得红军会有足够的毅力继续过草地。

在蒋介石看来,如今红军的路已经基本上都被堵死了,他只需要派兵埋伏好,就可一网打尽。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件重要的事情了,早在1935年4月,红军就制定了一项《松潘战役计划》,由红一、四方面军兵分三路向松潘地区前进。

其中,左路军迂回到松潘以北的两路口,负责发起迂回攻击,中路军则直接攻击松潘,穿过松潘后直接进入甘肃南部,右路军从芦花、毛尔盖与前两路部队汇合,共同夹击松潘。

可正准备按计划进行时,带领左路军抵达松潘的张国焘却动了歪心思,他没有选择听从原计划为迂回攻击做准备,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下令让红四方面军原地待命。

计划无法顺利进行,薛岳等国民党将领却已经及时的反过味来了,从红军安排部署的路线,他意识到松潘是一个重要的地点,随后派重兵围在了松潘附近,随时准备与红军作战。

毕竟,迂回部队都已经被发现了,红军如果仍旧按原计划攻打松潘地区,必然要与国民党的军队有一场正面冲突,但是过往的经验证明了正面作战的劣势,如今唯一的办法,只有走一条新的路线,并且这条路,国民党打不了也不敢打。

这条路,就是从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角的松潘草地北上,这里人迹罕至、地广人稀,国民党军队不可能冒险在这里作战,更不可能想到走投无路的红军真的会选择从这里北上。

路线定好了,可草地看上去充满生机,却处处隐藏着危险,据参与过过草地的老红军所说,当时总结了过草地的“三怕”,让战士们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危险和突发情况。

第一“怕”就是怕泥沼和沼泽,因为草地上水草茂密,很多隐藏在水草之下的泥沼和沼泽地很难被发现,需要时刻小心,前面的部队发现了沼泽要做记号,后面的部队小心的同时也要互相关注,避免同伴掉落无人救助。

第二“怕”则是怕下雨,下雨之后,草地里的沼泽面积会加大,可能前面的部队做了记号,后面的部队到达时已经下过雨了,又因为记号没有仔细注意其他的地方,就很容易陷入沼泽。

第三“怕”就是怕过河,下雨之后,草地里还会出现很多的河流,有的深有的浅,甚至有的还藏着泥沼,十分危险。

尽管战士们时刻谨慎,可饥寒交迫之下,其实很多时候战士们不可能全身心地注意安全,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生病了也不敢停下脚步,有时候,身边的战友可能一转眼就倒下了。

据老红军回忆,有的战士仅仅是躺下休息了片刻便停止了呼吸,有的战士因为太累一头栽进了沼泽里,哪怕战友们及时发现,他也无力抓住抛过来的绳子,最终只能沉下去。

在过草地的过程中,红军并未与国民党军队交战,却因为疾病、饥饿、寒冷以及各种原因损失了两万多名战士,等他们终于走过草地,却面临了新的危险。

2. 心怀大义的卓尼土司杨积庆

1889年出生的杨积庆是卓尼的第19代土司,他虽然是出生于晚清时期,思想却格外的先进。

卓尼是汉藏边界的一个地区,当时的卓尼土司管辖的面积大约为三万五千平方公里,管辖范围甚至包括四川的一些地方。

一般来说,土司之位都是由上一代土司的长子承袭的,长子出问题也会由其他儿子承袭,但是到了杨积庆这一代就有点特殊了,因为杨积庆并不是第18代土司杨作霖的儿子,而是他的侄孙。

因为杨作霖并没有儿子,但他临终前又必须在族内找一个人继承土司之位,聪明能干的杨积庆就成为了最佳人选。

上任后的杨积庆也没有辜负杨作霖的信任,他多年中从未离开过卓尼,却又在上海、天津等地设立商行,一边打探国内外最新消息,一边接触新鲜事物,他还精通汉语和藏语,对汉文化十分认同。

此外,他还在卓尼架设电话,组装500瓦发电机,足见他不是一个传统固执的土司。

国民政府掌权后,杨积庆就成为了甘肃省政府任命的保安司令,尽管他对国民党的作风并不认同,但出于对辖地民众的保护和对卓尼地区的和平的维持,他没有与国民党起冲突,在表面上还是比较顺从的。

当红军穿过草地,进入甘肃地界后,杨积庆所管辖的岷县、腊子口、西固等地就成了红军的必经之路,双方都意识到,只要杨积庆有心阻拦和围攻,在草地里消耗了大量体力,此刻已经饥肠辘辘的红军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于是,蒋介石果断下令,让杨积庆配合甘肃军阀鲁大昌,截击红军,而得知消息后,原地休整的红军也对可能即将到来的杨积庆产生了防备心。

对国共两党的恩怨和过往十分了解的杨积庆其实并不愿意对红军动手,但又不能与国民党起正面冲突,为了两全,杨积庆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命令自己辖下的崔谷仓仓官杨景华暗自打开谷仓,又调走了附近值守的守卫,给红军留下充足的时间搬走仓内的40万斤粮食和2000斤盐。

拿到补给的中央红军终于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休整,林伯渠带领部队离开前还在粮仓内留下了一张欠条,承诺将来归还。

而这还只是开始,后来,1936年8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沿着中央红军开辟的道路到达此地,杨积庆又以同样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了30余万担粮食。

3. 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

也正因杨积庆的帮助在后来的腊子口战役中,红军才以满状态打败了敌人,顺利通过了腊子口。

然而,杨积庆的行为很快引起了失败后的鲁大昌的注意,他认为杨积庆没有听从命令围堵红军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便以杨积庆“私通红军”的罪名上报甘肃省政府。

杨积庆深知国民党官员的腐败和贪婪,对前来调查的官员各种贿赂讨好,终究没让鲁大昌得逞。

但没过一年,鲁大昌又悄悄策反了杨积庆的一个手下姬从周,两人里应外合,将杨积庆一家五口全部残忍杀害。

鲁大昌这么做的本质原因其实是因为想要独占杨积庆统辖的卓尼,但是杨积庆在位多年,将当地百姓保护得很好,积累了很高的声望。

鲁大昌蓄意杀害杨积庆一家,引起了藏民们的不满,他们奋起反抗,发动起义,杀掉了背叛杨积庆的姬从周为杨积庆报仇,隐隐有威胁甘肃省政府的威势。

为了平息起义,安抚民众,国民政府让杨积庆的次子杨复兴接任土司之位,又任命其为保安司令,藏民们才不再继续。

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杨复兴带领卓尼民众起义,卓尼、临潭、岷县等地宣告解放,杨复兴也成为了卓尼民兵司令部司令兼任卓尼县县长。

虽然不再有卓尼土司了,但杨积庆及其后代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