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光绪庚子(1900)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稍重。

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 卢中南

几十年前一位朋友送给了我一本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上海逊记碑帖社印行。横12.3厘米、纵26.6厘米,24页。每页36格,每格2.6厘米见方,字径约2厘米。无出版时间,估计应该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出版物,距今怎么也有六七十年了。

朋友说是他家里过去的旧书,自己也不懂书法,留着没用,给我兴许好使。当时我一看是陆润庠的楷书,知道这是位清代馆阁体书法大家,觉得写得固然好,只适于初学楷书。

我自认为已经是“书协会员”级别的,馆阁体对我没有学习的意义,况且那时书坛对馆阁体颇有微词,几近形成“围剿”之势,自己生怕“沾包”,躲之不及。于是就把它束之高阁,谁曾想一放就是几十年。

其实,现在看来,馆阁体本是清人一种实用性书体,有点类似八股文,是官方规定的通用书体,读书人都写它是为了应付科举应试,目的是要当官。跟书法艺术似乎并不太搭界,也没必要和馆阁体死较劲。

最近,我在整理办公室时又看到了它,岁月的沧桑已经使这本小册子变得又黄又脆了。说真心话,这位老夫子的字现在看起来依然熠熠生辉,绝无烟火之气而多儒雅雍容之风。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书画欣赏】 卢中南:我收藏的清陆润庠楷书《钱母传》

我越看越觉得陆润庠写的东西真是过硬,他们驾驭笔墨的能力真是让我佩服。突然间,不知怎么的,我好像看到他端坐在椅子上,手捋胡须,笑眯眯地问我:“您看我的字写得怎么样呀?我能写成怎样,你能吗?我出个上联,你给对一下吧?哈哈哈哈……”

当下字写得好不好不是什么要紧事,不关系国计民生,不会提升GDP,也不会因为你写的字不好而影响你的调级晋职。不过,我们的古人对于写好字是有很高要求的。

早在唐朝,择官的标准,吏部就有明确的规定:“其择人有四事,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词论辨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

那时要想当官,不光要长得丰满魁梧,形象好;推理判断强,口才好,第三项就是要写好楷书,其次才是擅写文章。

写字有很多帖可学,值得效仿的楷书名家及其经典作品也很多,学什么取决于个人的爱好和审美追求。谁让都是粉丝呢。

再说句实在话,眼下,一没必要让大家伙儿都写这样一笔字,二更没可能靠一笔好字才能当官。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面对像陆润庠这样的楷书,你是否会想到,除了前人的功力是我辈望尘莫及的,和前人相比,我们也许还缺少了什么更重要的东西。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视频等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所使用图、文、视频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自:书法家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