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上才穿过你这件衣服,这身打扮太过鲜艳了吧。”
“怎么能是鲜艳呢?
这可是流行的衣服,中年人就是不该和潮流沾边吗”
中年妇女穿着鲜艳的衣服走在街上被人侧目,然而她却并不在意。
身边的朋友则嗔道:“你不能这样子去朋友家啊,是不是不好听?”
然而她自己却认为:“又不是见家长,礼貌嘛,我也不能过于丧气不是。”
中年女性穿着亮色衣物被路人多看两眼,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事,往往引来许多非议。
然而在这个社会上,就一定不能再打扮漂亮,穿得年轻一点吗?
年轻化审美标准。
我们这个社会在审美上,不知何时开始就流行了“年轻化”的审美追求。
熟女是一个极为丰富的词语,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一个带有正向色彩的词汇,反应出女性在成熟后的优雅氛围和吸引力。
熟女这个词虽然被一些日本影视作品带入中国,却在网络中广泛流传,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例如近些年在网络中流行起来的熟女写真,以照片中的女性尽显熟女优势而受到大众热捧。
这类照片往往展现熟女身上的优雅魅力和精致形象,引起了很多年轻人争相模仿的风潮。
这也反映出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开始意识到熟女形象的吸引力,并努力拥抱成熟后的独特魅力,以此来脱离当下流行的少女审美趋势。
为了追求这个流行,许多女性甚至不惜牺牲健康,令人担忧。
然而,熟女这个词在我们社会中的内涵却并不像其他地方那样积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年是一个不再中立的阶段,而是被逐渐明晰地定义为衰老和衰退。
这种晦暗的预设给熟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她们不得不努力迎合一种被认为是合理的期望。
熟女需要“避免对称”、“进行塑形”,以恢复健康和吸引力。
熟女被迫融合当今流行文化的新主义,化妆、减肥、注重饮食等,以成为一种受人瞩目的存在。
公众场合中,熟女们越发地减少,她们大部分时间都藏匿于家庭或工作中,以避免被他人评论。
这也导致熟女们逐渐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因为她们几乎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真正魅力和风采。
为什么熟女要忍受这种无助和悲惨的命运呢?
其实,这种现象源于社会对熟女形象的不认可和否定。
年轻化审美带来的影响。
这种偏见根源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许多文化中,女性一旦到了中年后,就会被视作衰退,不再拥有青春的吸引力和生育能力。
这种观念导致熟女们遭受到多个方面的歧视,从而不断迎合一种不公平的标准,以寻求认可和尊重。
为了迎合这种期望,熟女们往往会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放弃自己的喜好和个性,以刻意模仿流行趋势。
如我们前文提到过情节中,中年女士觉得自己穿的颜色鲜亮,但是旁边的人却说:“这么鲜亮的颜色,不适合你穿。”
因为“鲜亮”的颜色本身容易让人多看两眼,容易吸引路人的目光。
因此经常容易引来别人的讨论,比如“是不是年轻人喜欢的颜色”,
但如果她们选择比较“沉稳”的黑色、灰色等色调,就不会那么吸睛了。
然而,在我看来,我们是否不能够打破一下这个界限呢?
女人难道就不能选择亮色系和有自己审美的一款服饰吗?
即使她已经到中年了,但凭着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颜色,又没有什么不妥吧?
难道就只能永远都是黑色、灰色吗?
这也导致许多时尚品牌只能迎合这种陈腐观念,一味出售符合这种流行趋势的产品,而不再关注熟女特有的优势和魅力。
这种商业利益刺激了社会普遍认可年轻化审美,并逐渐演化成一种盲信。
我们可以看到,在欧美国家,70岁以上的女性依然会穿着时尚装扮外出。
她们深知,变老并不意味着衰退,美丽可以伴随终老。
这一观念在我们社会中却基本销声匿迹,除了明星等极少数例外,大多数中年及以上女性都是一身宽松,为的是遮掩自己逐渐走形的身材曲线,以及流行色以选择黑色、深蓝等色调,来迎合“成熟”这一“审美标准”。
同时,配饰方面也是大幅度删减,强调简约,却不给人精致感。
如此理念下,又何必奢求人们能够保留自身对生活,对美好的认知与追求呢?
自信是最好的外衣。
所谓“自信就是最好的外衣”,外表打扮自然是要注重得体,但是服饰风格方面其实是没有太多硬性规定的,对服饰风格不太符合主流审美之处,也不应当带有偏见性批评。
自信其实是通过打扮所反馈出来的一种内心认同感,是因为自己自信才用一定色系还是什么风格,这才是最真实接地气的一面,是个人化给大众最舒服的一面。
“被动地迎合社会主流审美”,像这样的字眼并不少见,这反映出一个现象:许多中年女性为了避免惹来非议,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和追求,而将自己磨平,成为一个“安全”的存在。
她们穿着普通,不乱穿衣服,却从未想过自己真实想要怎样。
她们经常说:“我已经活到了这个年纪,还能怎么样呢?”
其实,她们放弃自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压力、家庭责任以及自身认知等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们没有追求美好的愿望,只是缺乏勇气去突破年龄束缚,同时也承受着别人的眼光。
大众所承受的目光,从来都是偏见性的。
不同于公众人物,他们选取了一条道路,因此,也要承受由此产生评判的一面。
但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又何必承受这份非议?
打扮好自己,也不过是寻求生活上更好的美感,但不应该成为生活上的负担。
美丽应当是生活中的附庸,而非评判人与人的重要标准之一,自信自然也是美丽的一部分,而别人眼中的缺憾,本身并不能对什么产生影响,对他人的美丽产生影响这才是不应该发生的。
自信当然应来自内心,如果内心都没有自信,自身穿何种服饰保持何种风格,又有什么意义?
自我认同与别人的评价没有关系,自我认同便是自我认可,而别人的评价,对其自身来说,只是别人的茶余饭后消遣罢了,本身就没有意义。
写在最后
自信打扮,没有年龄之分,但是大众却将其作为一种负担,这是社会的问题,而非她们的能力与选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