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陶玉玲:“军民鱼水情”铸就经典

作者:光明网

作者:王金岳

1957年,由王冰执导、陶玉玲、廖有良等主演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上映,很快风靡全国。陶玉玲的二姐与廖有良饰演的新四军班长李进之间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有军人坠入爱河银幕。如今,64年后,这部电影的网红依然有7.7分,其独特的生命力显而易见。对于87岁的陶玉玲来说,这是一个她从未想过的结果。

陶玉玲:“军民鱼水情”铸就经典

《柳堡的故事》这部剧,陶玉玲在片中饰演二姐。

时间信息

"如果《柳堡的故事》只是两个年轻人坠入爱河,它就永远不会成为经典。军民一心,军民家庭,这才是影片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陶玉玲

王冰导演从一开始就看到了

《柳堡记》改编自作家胡世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新四军某连副班长李进与一个农村女孩的二姐有过一段纯洁的爱情,但面对敌人的残酷斗争, 他们暂时放下孩子的恋情,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

陶玉玲告诉记者,《柳堡的故事》由81电影制片厂拍摄,王冰导演为了找到影片二姐的合适角色,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去全国各地进行挑选。当时,胡世妍推荐了陶玉玲。在庐山岛见面时,陶玉玲一天会打三部《东海前线》,眼睛太累了,还遭受着麦粒肿大,眼睛肿得像柿子一样。王决定,还是给陶玉玲拍几张照片回来,让当时的81号电影制片厂导演陈嗣来决定。在拍照的过程中,王某发现这个女孩很简单,脸上总是带着甜美的笑容,"她心里的二姐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农村女孩,虽然我的脸对她不满意,但是笑得很甜美。"

最终,陶玉玲在几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入选。

体验专为角色准备的乡村生活

《柳堡的故事》几乎一路拍摄在江苏省柳堡地区,剧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完成拍摄。为了更好地贴近二姐的心,陶玉玲很早就在王主任的要求下,去乡下学习各种劳动技能,如切米、插、车水、扶船等,最后掌握了。

当时的条件很艰苦,船员们都住在家乡。陶玉玲和王冰两人住一间屋子,房间只有两张门板床,一张桌子,上面有一盏煤油灯。陶玉玲经常深夜醒来,发现王冰导演还在煤油灯下做剧本的副镜头。当时,王导演的丈夫宋诗刚刚去世,一家有三个孩子,她为了拍这部电影,让大女儿照顾两个孩子。陶玉玲说:"为了这部电影,王冰导演付出了很多。"

所有剧组都钦佩的特技

当时,陶玉玲虽然已经有多年的舞台剧演员经验,但电影是第一次,"我不懂电影,不知道怎么拍电影,导演告诉我怎么演,我就做。应该说,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导演智慧的结晶。她谦虚地说。

影片开头有一出戏,二姐从船上下来,走到岸边,停了下来,然后看到很多解放军士兵正在帮自己修房子,很感动。该剧需要一次性完成,以免镜头出现误焦,在拍摄前摄影师用尺子测量了从船头到岸边的距离,拍摄时,需要陶玉玲不用眯着眼睛从船上准确地到指定位置。就连陶玉玲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每次走路都是准确的。要知道,一个虚假的焦点意味着要报废一部电影,那就是外汇啊,那时候不是小事。考虑到这一点,摄影师给陶玉玲竖起了大拇指。

"两姐妹"这行只有120字

影片二姐的台词很少,有人数过,整部电影只有120个字,其中也包括多次被称为"副班长"的字眼。用如此少的台词,陶玉玲需要用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陶玉玲还记得,王导演说得最多的是"拿点",因为她过去玩的是戏剧,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需要照顾好后排的观众也能看清楚,所以演员的表演和肢体动作比较夸张,而电影是银幕艺术, 除了全景图,还有特写镜头,演员只需要现场表演就可以,夸张的表情却让人看起来很尴尬。陶玉玲感叹道:"电影的艺术是伟大的,它通过形象讲述故事,你不必说太多的台词,就能打动人,'柳堡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到目前为止,有几部戏让陶玉玲记忆犹新。一是二姐为了躲避刘胡子的爪子和牙齿被追赶,跳进池塘逃生。该剧是在北京的荷花池拍摄的,当时已经是冬天了,为了保暖,一队工匠到81厂水房捡了一大堆沸水,采摘到荷花池。等到导演"开机",把热水放进池塘里,然后陶玉玲跳了进去,在拍摄时,"我跳进眼泪流泪,完全不需要导演的灵感,因为看到周围工作人员拍摄的巨大努力,我太感动了!"

隐含的爱很有趣

虽然是爱情故事,但副班长和二姐的情感剧却非常微妙和克制。陶玉玲回忆说,观众第一次感觉到两人心动了,是副班长受伤了,二姐刚来找他,因为她想参军,想逃过刘大胡子的魔爪。看到李进的伤势后,她递给他一杯水,并在此过程中"和他握手一下"。这个过程,被马小宝撞到,误以为两人相爱了。"细节只是表明,他们都对彼此有很好的感觉。

整部影片下来,两人没有任何密切接触,直到影片结束,二姐已经成长为共产党员,副班长也进步了,两人在严厉上相遇,这一次,李晋对二姐有一个"肩膀"动作,有网友描述这个动作, "是一个极其稀缺的温柔的时代。"

陶玉玲喜欢这种含蓄的爱情表达,"现在很多电视剧都太直白了,感动就是两个人抱在一起,这没什么意思。爱情的过程太好了,或者写出一个美好的过程。"

虽然是一部黑白电影,但《柳堡的故事》无论是用光还是构图,都已经变得富有诗意。王冰导演不放过任何细节,就连二姐的衣服都有了具体的要求。陶玉玲记得导演想要的是"绿丛中的一点红"的画面,绿色是大面积的湖柳,"一点红"是两姐妹穿浅红色的衣服,虽然在黑白电影中根本看不到红色。即使是衣服上贴有补丁的位置,导演也要求要符合现实生活,比如肩膀在扛起位置时会有补丁,凭空无法想象。

影片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

第一次看到样品时,陶玉玲大吃一惊,"我以前没有在镜头里看到自己,我觉得自己死了。剪辑完成后再看,感觉很好。"

影片上映后,很快扫荡了江南北,当粉丝们的来信如雪花般从全国各地袭来,"没想到会影响那么大,陈广播让我把这些信发给他,他处理了。"直到现在,陶玉玲偶尔会收到老观众的来信,说《柳堡的故事》对她的影响太大了,"我和二姐一样寻找这个对象。"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陶玉玲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总理,总理说:"你的二姐很好,你要继续努力,不要骄傲。"

"可以说,《柳堡的故事》改变了我的生活。"陶玉玲兴奋地说道。

因为这部电影,江苏柳宝地区已经成立了13个"女民兵班",陶玉玲是她们的名誉监察员。和男兵一样,参加防洪救灾行动,围巾不让眉毛,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兵班"。陶玉玲每次去柳宝,都会写一句大口号:"欢迎二姐回到妈妈家。他们也来到了北京,陶玉玲带他们向国旗卫队学习。一年,刚刚"南京路好八公司"也来北京开会,陶玉玲因为出演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安排他们见面交流学习。

60多年过去了,《柳堡的故事》至今仍感动着几代观众,是什么让这部电影如此经久不衰?陶玉玲想了想,告诉记者,"军队爱人民,人民拥军,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柳堡的故事》如果只是两个年轻人坠入爱河,就永远不会是经典。正是有了军民爱情这么大的背景,影片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军民一心,军民家庭,这才是影片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

来源:北京 News.co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