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5岁的张蓉芳留在北京的家,过着每天与疼痛不断抗争的日子。
血压高,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血糖高,也需要准备一些药物。现在,膝盖也出现了问题,一走路就会疼痛。
这位曾经球场上的飞跃女神,现在连上下楼梯都变得艰难。
然而,张蓉芳并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她有着运动员的倔强和执着。
虽然身体不如从前,但她一直坚持锻炼,每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持身体良好的状态。虽然身体状态不如以前,但她的精神头儿却一点也没减。
回首往昔,张蓉芳眼中闪过复杂之光。辉煌?自然是有的。"三连冠"的荣耀至今仍让她引以为豪。
折磨?那是无数的。当国歌奏响,背后尽是伤病交织的痛苦。
"这些毛病,哪个不是为了排球落下的?"张蓉芳苦笑着说。
但是她没有后悔,只是在寂静孤单的夜晚,不知不觉地想起了那些不平凡的日子。
张蓉芳现在过着简单且平静的生活。丈夫胡进去四川执教了,儿子儿媳偶尔会来看望她。
多数时间,她都是独自一个人安静地生活。
一提起排球,张蓉芳的眼睛就会顿时变得明亮,那个在球场上威风凛凛的"毛毛"仿佛又回来了。
"排球给了我一切,同时也带走了我的一切。"张蓉芳这样说着,眼中含着泪,脸上却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这,或许就是一个老女排人真实写照吧。
说起张蓉芳,没人能忽视她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
那一年,她凭借一手"怪球"技艺,征服了全世界。
想知道张蓉芳有多厉害吗?看看这些数据你就能明白:决赛中,她一人就拿下了21分,比“铁榔头”郎平还多4分!这一战绩直接让她荣登“全国十佳运动员”的宝座。
张蓉芳绝非只会凭着一手“怪球”吃饭。身为一个身高仅有1.74米的“小个子”,她在排坛高手林立的环境下勇往直前,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她的绝活儿就是球技高超,眼睛快得像鹰,手快得像兔子,脚快得像风,加之球路刁钻,总是让人防不胜防。
日本队防守堪称完美,甚至郎平的重扣也无法突破。然而,遇到张蓉芳的"怪球",他们就束手无策了。
他投出的球就像一个魔术快攻手,让人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往哪儿飞。
但实际上,这种辉煌的背后是无数次的伤病折磨。
张蓉芳全身各处伤痕累累,包括心脏、腰椎、颈椎等部位。在一些时间段,她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弯曲腰部、蹲下双腿的动作也无法完成。
"我差一点就废了,"张蓉芳回忆起那段日子时,眼中充满了苦涩。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不,仅仅是一个开端。为了准备1986年的世锦赛,怀孕的张蓉芳每天在训练馆里站立9个小时,两条腿变得比面包还肿。
晚上太饿了,因为太累了,所以在运动员公寓里翻冰箱找吃的。
但张蓉芳忍着困苦不再抱怨,她总是说:"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事,而是为国争光!"这句话成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张蓉芳如今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然感慨万千。她认为,排球给予她的不仅仅是荣耀和成就,同时也带走了她的青春和健康。
我真的不后悔。
张蓉芳是一位用青春和健康换取荣誉的女排英雄,她的故事令我们看到了冠军背后的心酸和坚韧。
谈及张蓉芳的婚姻,必然少不了提及她的丈夫胡进。这对排球界的"金童玉女"原本应该是众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无奈他们的故事却因为排球这个"小圆球"经历了不少风雨。
1985年,张蓉芳和胡进在北京结为夫妻。他们在1976年被选入国家队,他们因共同的爱好日久生情。
然而,婚后的甜蜜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工作!张蓉芳在四川,胡进在北京,两地分居成了常态。
咱们这日子过得,还没熬过蜜月期呢。
1992年,对胡进是一场真正的考验。这年,他接过了中国国家女排主教练的重任。
原本是件好事,然而却给张蓉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只获得了第7名。球迷们十分不爽,把全部的怒火撒向了胡进。
1999年,胡进又想接手国家队,但是张蓉芳坚决反对,夫妻俩因此闹得差点离婚。
最终,上级领导出面调解,张蓉芳才勉强同意。
但是,为了"打翻身仗",胡进整天泡在训练馆里,张蓉芳病倒在床,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张蓉芳看着儿子忙着在厨房为自己煮面条,不禁热泪盈眶。
张蓉芳与胡进的故事,是一段因排球相识、因排球相爱、又因排球而走上婚姻舞台的爱情。他们经历了许多考验,让我们了解到,职业运动员在爱情与事业之间需要做出怎样的艰难抉择。
他们的经历可能代表了许多体育界夫妻的缩影。
1984年,张蓉芳以队长身份带领队伍夺得了奥运冠军。
1986年6月,29岁的张蓉芳被任命为国家女排主教练,这个任命让她震惊不已。
当领导们说出那句话,要求她为了国家利益放弃孩子时,张蓉芳并未同意。她深知这次并非最后的机会,因为她心中坚信,每位孩子,都应被视为国家未来的希望。
因此,她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承诺: "你们不用担心,我绝不会因为个人私事影响中国女排的荣誉。"
张蓉芳做出了承诺,并践行到底。怀孕期间,她每天坚持在训练馆站立长达9个小时,两条腿肿胀得像馒头一样。
写教案耗时曲折,竟然耗费了整整5个小时。想必锻炼前餐补的肚子早已空空如也,夜间在运动员公寓寻找食物填饱肚子却又难以入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86年9月,张蓉芳带领中国女排成功夺得世锦赛冠军,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她本人荣获了最佳教练称号。
但是,好景不长,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女排只拿到铜牌,令球迷们失望透顶,于是他们将所有怒火全都发泄在了张蓉芳身上。
有人送她上吊用的绳索,还有人送她恶臭的鞋垫。这位曾经的"女排功臣"一夜之间成了"罪人"。
退役后,张蓉芳仍然在体育工作岗位上,担任过四川省体委副主任并进入大学深造。遗憾的是,在2015年,由于身体原因,她选择辞去排管中心副主任的职务。
从球场上到场边,张蓉芳的角色一直在不断地转变,唯一不变的是对排球的热爱。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转型之路坎坷崎岖,但只要坚持,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即将退役的运动员可以从张蓉芳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人生的赛场远比球场更宽广、更丰富多彩。
1970年,13岁的张蓉芳毅然决定投身于成都人民体育场,她并非是去观赏比赛,而是要成为一名运动员!她的这股拼搏到底的精神气魄,让教练都为之惊叹。
自从那天起,张蓉芳就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排球训练中,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抱着排球睡觉。
那时候的四川女排可不是吃素的,队里都是些已经做了妈妈的老将,张蓉芳这个小豆丁往里一站,就像个出错的标点符号一样。
然而,正是这个“标点符号”以它独特的威力和毅力,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前进道路。
张蓉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个球不是我要或不要的问题,而是四川人民要不要的问题。"
她的话是不是让人感觉有点中二?但是她这份傻劲儿反而让她在场上就像只小老虎,每一球都要去抢,不要命的要球。
1976年,19岁的张蓉芳被袁伟民招入国家队。国家队队员当时都是名将,张蓉芳个子最矮。但就是这个小个子,凭着刻苦训练和本领,成功赢得了主力位置。
从四川到全国,再到世界,张蓉芳用她的实际行动验证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仅是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肯拼,就没有所谓大小的梦想,终有出头之日。
张蓉芳看起来是个严肃的人,但是谁能想到她曾经也是一个迷茫的小女孩呢?然而正是那个不屈不挠的小女孩,最终成为了传奇般的“怪球女王”。
难道球员们的生活天天都那么炫酷吗?张蓉芳的故事告诉我们,荣耀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在1988年汉城冬奥会中,中国女排只斩获了铜牌,这让球迷们非常失望,并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在了张蓉芳身上。
有人寄绳索让她上吊,也有人寄臭鞋垫给她。这位昔日的"女排功臣"在一夜之间成了"罪人"。
张蓉芳哭了。这个在球场上如同铁娘子一般的存在,也有脆弱的时候。
然而,她并没有选择放弃,她深知这就是体育的本质—无情且残酷。
更让人难过的是,男子胡进的两次执教国家队的经历。2000年奥运会选拔赛,中国女排就差一点就出线失败了。
那天晚上,张蓉芳彻夜未眠,给自己的老队友打电话,泪洒电话那头。
你以为就这样了?不,还有更糟的。有人说张蓉芳和胡进开"夫妻店",有人说她为了让丈夫上位,挤走了郎平。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尖刀一般刺痛了张蓉芳的心。
面对这些非议,张蓉芳选择了保持沉默。
如今的张蓉芳已经告别了排球赛场,但是当回想起过去,她的眼里还是会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张蓉芳眼中含着泪水,却又带有些许欣慰的笑意地说:“排球是我生命中的全部,也是带走我生命中的全部。”
张蓉芳的故事是一个充满荣耀与泪水、坚持与无奈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但只要心中对排球的热爱还在,那么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