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 8名“小讲解员”正式“上岗”,来到大巴扎步行街,志愿为游客们讲解。
这些孩子分别来自兵团二中附小、13小学、30小学、113中附小、62小学、134小学。自7月份开始,他们便参加了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小讲解员”志愿讲解景区培训。
小讲解员在水果巴扎为小朋友们讲解“土墙”的构造。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大巴扎步行街于 2018 年 8 月15日正式开业运营,迅速成为我们新疆旅游的‘金名片’,是新疆特色建筑、民俗风情、风味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歌舞的集中展示之地……”今年9岁的胡艺馨来自市第30小学,在老师的教授下,她学习了讲解演示、发音基础训练、形体指导及讲解走位等项目。特别是对于景区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特色解读,让她对家乡这几年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小朋友们在水果巴扎品尝干果,了解各类干果知识。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市第30小学学生罗羚灵也是小小讲解员之一,她正热情地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
“通过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游客的交流,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罗羚灵说。
小朋友们体验“围着火炉吃西瓜”。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兵团二中附小学生冯思雨邀请大家参观模拟晾房,沉浸式体验葡萄干的晾制方法。现场聆听的小朋友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纷纷表示曾在课本上学习过课文《葡萄沟》,现在来到大巴扎还能亲眼目睹晾房,感到格外神奇!课本上的知识转变为眼前的模拟场景,让孩子们有了身临其境般感受。
听着孩子们的讲解,来自江苏的67岁老人陈明感慨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靠孩子们传承,听孩子们讲述景区的故事感到十分欣慰。
小讲解员在馕房为小朋友们介绍馕的制作工具。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漫步在大巴扎景区,课堂不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而是大家共同感受民族风情、探寻文化脉络,这个过程让实践课堂活跃起来,让少年儿童在真实的感悟中体会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小小讲解员的活动,让更多游客了解新疆,推动旅游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苏雪璐说,此过程不单是文化传承深深扎根于心的进程,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让孩子们切实成为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播者与坚定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