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聽“小講解員”說“大巴紮”

8月6日, 8名“小講解員”正式“上崗”,來到大巴紮步行街,志願為遊客們講解。

這些孩子分别來自兵團二中附小、13國小、30國小、113中附小、62國小、134國小。自7月份開始,他們便參加了大巴紮景區綜合服務中心組織開展的“小講解員”志願講解景區教育訓練。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聽“小講解員”說“大巴紮”

小講解員在水果巴紮為小朋友們講解“土牆”的構造。記者米熱紮提·木塔力甫攝

“大巴紮步行街于 2018 年 8 月15日正式開業營運,迅速成為我們新疆旅遊的‘金名片’,是新疆特色建築、民俗風情、風味美食、非物質文化遺産、民族歌舞的集中展示之地……”今年9歲的胡藝馨來自市第30國小,在老師的教授下,她學習了講解示範、發音基礎訓練、形體指導及講解走位等項目。特别是對于景區作為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的特色解讀,讓她對家鄉這幾年的發展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與感悟。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聽“小講解員”說“大巴紮”

小朋友們在水果巴紮品嘗幹果,了解各類幹果知識。記者米熱紮提·木塔力甫攝

市第30國小學生羅羚靈也是小小講解員之一,她正熱情地為前來參觀的遊客進行講解。

“通過與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遊客的交流,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羅羚靈說。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聽“小講解員”說“大巴紮”

小朋友們體驗“圍着火爐吃西瓜”。記者米熱紮提·木塔力甫攝

兵團二中附國小生馮思雨邀請大家參觀模拟晾房,沉浸式體驗葡萄幹的晾制方法。現場聆聽的小朋友們睜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四處張望,紛紛表示曾在課本上學習過課文《葡萄溝》,現在來到大巴紮還能親眼目睹晾房,感到格外神奇!課本上的知識轉變為眼前的模拟場景,讓孩子們有了身臨其境般感受。

聽着孩子們的講解,來自江蘇的67歲老人陳明感慨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靠孩子們傳承,聽孩子們講述景區的故事感到十分欣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聽“小講解員”說“大巴紮”

小講解員在馕房為小朋友們介紹馕的制作工具。記者米熱紮提·木塔力甫攝

漫步在大巴紮景區,課堂不再以傳統的講授為主,而是大家共同感受民族風情、探尋文化脈絡,這個過程讓實踐課堂活躍起來,讓少年兒童在真實的感悟中體會民族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通過小小講解員的活動,讓更多遊客了解新疆,推動旅遊發展,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大巴紮景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蘇雪璐說,此過程不單是文化傳承深深紮根于心的程序,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展現,讓孩子們切實成為傳統文化的有力傳播者與堅定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