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去年的一个下午,刘树芹偶然翻出了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的第一个宣传片。

宣传片里,十几年前的自己对着镜头说了一句:“这个孩子(孤独症)长大了该怎么办?”

再听到这句话时,她感到自己的心弦像被猛然拨动一般。当年看似是无意间的一句感慨,原来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她的心里。

她自己也没意识到,20年来,她一直在为“怎么办”探寻着一份答案——孤独症孩子从融合幼儿园毕业后该怎么办?义务教育阶段过后怎么办?长大后该怎么办?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融合幼儿园里做手工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在山东青岛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见到刘树芹时,她刚从青岛市崂山区远洋风景幼儿园赶过来,满脸淌着汗,也顾不上擦,一头扎进办公室处理起幼儿园的工作。

现在的她身兼数职,从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到远洋风景幼儿园,再到幸福之家学龄支持中心、益起来辅助就业示范创意中心,哪里都需要她。

一天连轴转下来,晚上12点回家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刘树芹享受这种忙碌。

“一开始只是为幼儿园的孤独症孩子忙,后来可以为上学的孩子忙,现在又能为毕业了的孩子忙,多幸福啊,说明我们融合教育的探索之路越走越远了,这是一件多值得高兴的事啊。”

刘树芹眼里闪着光,像对待幼儿园的孩子那般温柔。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幼儿园里,刘树芹常把笑容挂在脸上

对孤独症的孩子探索实行全生涯服务,这是20年前的她不敢想象的。

2004年,25岁的刘树芹遇到工作生涯中第一位孤独症儿童苗苗(化名)。彼时,她还是一名普通幼儿园的老师,对孤独症一无所知。

面对眼前这个不会说话、眼睛不会看人、经常大哭大闹、总是尿裤子的孩子,刘树芹只觉得她“难带”,“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就想着孩子既然生活难以自理,那就多花些精力照顾她,把她带在身边一点点地教,总会慢慢学会的。”

就这样,刘树芹带着苗苗,慢慢教会她喝水、排队、吃饭。

看到孩子的进步,苗苗的家长找到了刘树芹,坦承苗苗有孤独症,希望她能利用假期时间,帮忙带带孩子。

就在刘树芹带着苗苗去专业机构做干预训练时,她才第一次认识到,原来有那么多的孤独症孩子。

而其他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也发现了刘树芹的与众不同,她总是那么耐心、似乎总有着无穷的能量。很快,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家长找到她,希望她能帮忙带孩子。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刘树芹教孩子穿鞋

2005年,刘树芹决定从幼儿园辞职,专职带教孤独症小孩。

最初,效果并不明显。缺少了普通幼儿园的教学氛围,无论刘树芹在课堂上怎么带动,12个孤独症孩子们彼此都“不会交往”。

“教这群孩子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内心和耐心,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转机很快被细心的刘树芹捕捉到。一天中午,刘树芹做好饭,喊正在玩耍的苗苗穿上鞋去吃饭。可是任她怎么劝说,苗苗就是哭闹着不肯穿鞋。

当时正在她家玩耍的亲友家小孩娜娜(化名)也在穿鞋,刘树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她带着苗苗一起穿,神奇的是,苗苗不但安静地坐下来了,还模仿小伙伴学习系鞋带。

这件事情给了刘树芹很大启发,她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她要试着探索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把普通孩子和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安排在同一个环境中,让普通孩子带动帮助特殊孩子,让他们同伴同学、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2007年,刘树芹创办了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幼儿园刚开始的时候免费招收普通孩子,让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在一起进行融合教育,最终达到普特1:1的融合比例。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刘树芹给孩子加油鼓励

时间证明,无论是对于普通孩子,还是孤独症孩子,融合教育让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

普通儿童能够更有爱、有责任感、有包容心,同时他们也给了特殊儿童一个榜样的力量和正向的行为支持,让特殊儿童能够在共性的教育环境中,社会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情绪管理、规则意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1:1是不是最佳比例?既然1+1能产生大于2的效果,那么10+1产生的力量会不会更强大?2020年,刘树芹在国内教育专家的支持下,开始探索10:1的融合教育。

青岛市崂山区远洋风景幼儿园,就是在那时建成的。在这所幼儿园里,10个乃至15个普通儿童中,会有1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小手牵小手

在刘树芹的手机相册里,抓拍有无数个令她感动的瞬间。

其中有一张照片上,一个小女孩正拉着一个小男孩的手一起上楼梯。

“当时要上课了,那名特殊儿童还要跑下楼玩耍,正好被小姑娘看到了,她赶紧过去拉住他,然后牵着他的手一起回教室。小男孩也特别听话,跟着小姑娘一起返回了。”

看到这一幕,刘树芹感动坏了,“这些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点点滴滴的日常,不就是融合的力量吗?”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孩子在融合幼儿园发展得好,进入小学怎么办?没有了个性化的支持,他能适应吗?

这些年来,刘树芹听到过无数孤独症孩子家长类似的声音:“幼儿园之后怎么办?”

刘树芹也陷入了这样的焦虑,她甚至想到“去办一所融合教育的学校”,但是发现“没这个能力”。

这些年来,她没事就往青岛市各个区的小学跑,“帮我们幼儿园毕业进入普通小学入学的特殊孩子,去找校长、老师做直接的交流。”

慢慢地,她发现,随着国家对融合教育的大力倡导,大多学校都很重视融合教育,有些学校甚至打造了以“纳”文化等为统领的学校文化体系,对特殊儿童进行专门的个性化支持教学。

当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存在——学校相关专业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并非所有学校能在共性教育之余,给予特殊孩子个性支持。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孩子活动

在她的努力下,2022年5月,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华阳路上的幸福之家学龄支持中心应运而生。

这里有50多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孩子,幸福之家以配备陪读资源老师或康复干预的方式,为他们在普通小学就读保驾护航。康复训练的费用,全由政府兜底保障,家长并不需要掏钱。

刘树芹经常会收到来自家长们的正向反馈,那种高浓度的喜悦总是能瞬间溢出屏幕,直达她的内心。

家长发来一大堆文字、视频、照片,“刘老师你看,孩子在小学多开心。尽管学习比较烂,但是进步不少,你看大家都那么喜欢他,把他当成弟弟,都在帮助他!你看他的眼神好了很多,融合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即使没有盈利甚至负债,她和融合幼儿园的老师们都没有放弃,咬牙坚持了下来。

“经常有人问我,开展融合教育,幼儿园之后怎么办?义务教育阶段过后怎么办?我想,总有解决的办法,总有令我们满意的答案。”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刘树芹在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

去年六月,刘树芹受邀去参加崂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典礼。那一天,她见到了很多从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毕业的特殊孩子的家长。

他们纷纷上前与刘树芹交流,一方面庆幸于孩子曾接受过融合教育,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孩子毕业后的担忧,“孩子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能不能创办一家适合这些孩子的就业机构,让孩子们还跟着你?”

家长们期盼的眼神,激活了刘树芹心中的另一个火种。

在青岛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家长们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下,5个月后,她在青岛市崂山区建立了益起来辅助性就业示范创意中心。启动当天,就有10名有心智障碍的青年前去“报到”。

刘树芹为这些孩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心青年”,“这些孩子虽然心智有障碍,但他们也是通过自己的劳动用心生活的青年,也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我希望他们能够过上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这些“心青年”尽管已经职高毕业,但是心智上就像六七岁的孩子。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心青年”做十字绣

起初,父母每天把他们送去“上班”,他们连个桌子都不会擦。刘树芹给自己定下目标,“我要带着这些孩子学会过日子,教他们成为懂生活、会生活、乐生活的社会人。”

她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待在益起来,与其他同事们一起一点一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他们在小农场里种菜,在手工作坊里做手工皂、艾绒枕,在咖啡馆里学做咖啡,在烘焙馆里学做面包......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心青年”们正在认真工作

如今,“心青年”的人数也增加到了24人。

20岁的小林尽管还不会说一句“老师好”,但他每天会主动跑到小厨房里帮忙择菜,能把油菜一根根择洗干净,然后把杂叶、根装进垃圾袋。

还有的孩子已经能自己坐公交车上下班,这是家长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刘树芹对于孤独症孩子全生涯服务的探索,像是一颗火种,历经近20年的时间,燃烧得愈发旺盛。

“每一个孩子都如一粒种子,值得我们用爱去浇灌,用心去等待。只要给它爱的土壤,这颗种子就可以经历风雨,茁壮成长。”这片爱的土壤,正变得越来越肥沃。

让刘树芹最为自豪的是,20年前启发她探索融合教育的小姑娘娜娜,今年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现在也成为了远洋风景幼儿园的一名幼儿教师。

而娜娜帮助过的苗苗,现在也成了益起来的一名“心青年”,实现了辅助性就业。

最巧合的是,娜娜和苗苗报到的时间是同一天。刘树芹特意安排她们见了面,为她们拍下了合影。她那天激动到拍照的手都发抖,“谁能想到,20年后,会有这么一天?”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刘树芹与“心青年”到户外实践

现在,她又在心中悄悄播下了另一颗种子。

“这些孤独症的孩子老了怎么办?我们既然能帮他们实现幼有优育,就一定能帮他们实现老有所养,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照护。”

刘树芹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为孤独症的孩子们办一所养老院。在那里,他们可以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养老,安享晚年。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为刘树芹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及奖金万元:

孤独症孩子长大后怎么办?她用20年时间寻找答案

得知获奖后,刘树芹很是激动、满脸笑容:“太感谢了,可以给孩子们买书了!而且‘心青年’晓晓(化名)一直想要一架古筝,正好可以帮她实现愿望了!”

他们本来自星星的孩子,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

她用20年的付出,悄无声息融入了这些孤独星球的自转轨迹。

不同群体的孩子互相融合、理解、接纳,成为一起走向正向的共同集体。

从举债办园到辅助就业,双向并进的背后是爱的指引和善的能量。

“融”于爱心,“融”育于行。她将每个孩子都视作独一无二的种子,用爱去浇灌,用心去守护。

愿她的故事唤起社会的关注,让每个“蜗牛宝宝”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风向标。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马玥 唐浩鑫

#天天正能量##山东##青岛##自闭症##孤独症##星星的孩子##幼儿园##融合教育##特殊孩子##特殊教育##就业##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