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烈文论政:湘军第一谋士预判满清“死期”,44年后清朝灭亡

咸丰五年(1855年),湘军创始人曾国藩被太平军围困于南昌,大有被太平军一锅端的趋势,曾国藩身边的幕僚谋士见状纷纷远遁。曾国藩非常头痛,其资深幕僚周腾虎遂向曾国藩推荐赵烈文入幕。赵烈文,字惠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与周腾虎是同乡,早年考取秀才,精通天文历法、兵书战策,生的一身傲骨。同年十二月,赵烈文入幕湘军,曾国藩见赵烈文很有个性,决定杀一杀他的傲气,带他检阅湘军水陆各营,意在震慑一下这位年轻人。

赵烈文论政:湘军第一谋士预判满清“死期”,44年后清朝灭亡

不料赵烈文丝毫没有被湘军的气势震撼到,反而从中看到了湘军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向曾国藩提出了整改措施。不久后,湘军果然在樟树大败,曾国藩被赵烈文的才能彻底折服,遂引以为心腹,对其言听计从。赵烈文为曾国藩制定了战胜太平军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最终,在赵烈文的辅佐下,湘军于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终结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与赵烈文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也成为无话不说的知音。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二十日,此时清廷进入了所谓的“同光中兴”时代,但曾国藩知道一片繁华下面依旧是“一地鸡毛”。心中愁绪无人诉说,只得寻求好友兼知音赵烈文的解疑答惑,二人开始了晚清史上一段著名的对话。赵烈文上来就“放大招”,说清廷寿命最多还有50年,并预判了清廷灭亡后还会出现军阀割据的乱象。

赵烈文论政:湘军第一谋士预判满清“死期”,44年后清朝灭亡
“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采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赵烈文)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国藩听完后,惊得一身冷汗,连忙问道清廷会不会出现像东晋、南宋那样的南北朝形势(其实就是割据半壁江山苟延残喘耳),赵烈文再次针锋相对地说不可能。

“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赵烈文论政:湘军第一谋士预判满清“死期”,44年后清朝灭亡

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曾国藩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得以近距离“观察”慈禧太后、同治皇帝、恭亲王奕䜣及文祥、宝鋆等清廷最高层人物,曾国藩认为以上人物绝无力挽狂澜的能力,越加相信赵烈文的判断。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曾国藩与刚刚来到保定直隶总督府的赵烈文坦言,清廷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甚可忧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距离赵烈文论政正好44年。而清朝覆灭后,新兴的民国并没有统一全国,而是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乱局。赵烈文可谓先知先觉,不但预判了满清的“死期”,还预判了民国的乱世,诚可谓天下奇才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