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0年后导演张杨回归剧场:这次回来是学习|专访

作者:Beiqing.com
30年后导演张杨回归剧场:这次回来是学习|专访

张扬正在排练侦探来访的场景。摄影:朱兆轩

《侦探来访》是20世纪中叶最经典的英剧之一,不仅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自1946年以来,剧《侦探来访》在伦敦西区已经上演了10年,57年的《捕鼠器》和20年的《黑衣女人》, 被誉为"伦敦西区必看的三部剧"。此次,《鼓楼西》邀请了新京报对话《侦探探访》导演张扬,揭示了创作背后的故事。电视剧《侦探来访》将持续至5月9日。

与孟京辉一起探索开创性的戏剧

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戏剧学院87级导演张扬和导演系88年研究生孟景辉开辟了修炼和探索先锋剧的道路,其中最著名的是孟京辉《先锋剧场档案》中记载的一段对话,描述了1989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发生的一件事: 孟景辉和张洋与学校就是否排练和表演《等待戈多》展开争论。

活动由孟京辉、张杨发起,中央戏剧学院志向青年,包括石润慧、严一南、蔡军、廖一梅、张宇、韩青、刘青、王石,决定在1980年代的最后一天演出塞缪尔·贝克特著名的荒诞剧《等待戈多》 1989年12月31日,在戏剧学院操场旁边的一个巨大的煤堆上。学校听到了这一举动,并停止了。谈话由孟京辉和张扬录了下来,学校找他们讨论是否表演。当时,整个录音,由孟景辉珍藏,然后整理成文字。

后来,在1990年元旦那天,张杨还在孟景辉执导的第一部剧中饰演了一位"蒙面摄影师",该剧改编自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著名戏剧《电梯》。大学期间,张杨和张一白、尹一南、蔡尚军、孟景慧等总是一起尝试排练先锋戏剧,在彼此的作品中客串。尤其是1992年,张杨排练毕业剧,改编自阿根廷小说家曼努埃尔·普伊格的《蜘蛛女之吻》,该剧由颜毅编剧编剧,并邀请当年毕业,张杨的朋友贾宏生作为该剧的主力明星之一。

30年后导演张杨回归剧场:这次回来是学习|专访

张扬.摄影:朱兆轩

对话

新京报:你导演的两部剧都是改编自国外作品的,为什么这更受欢迎?

张扬:不是。就个人而言,如果可能的话,我当然希望原作是最好的。但就戏剧而言,创作原创剧本是非常困难的。除非长期从事戏剧创作,有一定的基础和感受,否则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找到了许多做原创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像我这样在剧院工作这么长时间的人来说,写一个相对成熟的剧本可能会容易一些。

新京报:经过这么多年的排练戏,与过去相比,会不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张扬:相比拍电影,排兵布阵当然很舒服。有趣的是,导演们可以完全坐下来和演员一起工作,看到他们每天都在一点一点地改变。与制作电影不同,导演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导演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他们做着与制片人相同的工作,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将其用于创作目的。这部剧,我所有的时间,基本上都是花在与演员的沟通和日常排练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开心。

新京报:会有某种压力吗?

张扬:排一场戏,总会有一个舞台会遇到焦虑的时刻,很正常。尤其是第一次全职把戏之后,导演想在最后的舞台上多一些呈现,是否有更多的改进余地。这种焦虑,不仅是导演(是的),演员都会有,而且往往在这段时间的焦虑之后,我们会找到一条正确的前进方向。

30年后导演张杨回归剧场:这次回来是学习|专访

"侦探的访问"设置化妆照片。摄影:朱兆轩

新京报: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接受邀请,又要重回戏剧?

张扬:这不是一个刻意的选择,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毕竟我在剧中是导演系,毕业后一出戏,一摇也30年了。两年前参加乌镇戏剧节,孟景辉告诉我,找时间一定要回来排练,其实心里一直都有这个计划。

近两年来,鼓楼西的制片人李洋多,我们一直没有联系。她也一直向我推荐《鼓屋西》剧本的版权部分,当我看到《侦探来访》时,我决定从这部作品开始。

新京报:很多推荐,为什么选择《侦探探访》?

张杨:剧其实就是文本本身,很多经典剧,虽然从头到尾有很多台词,但是通过这些文字,你还是会发现很多吸引人的东西。另外,《侦探来访》还是现实中吸引我的作品,以我们当下的时代背景,问题非常接近,这就是今天玩法的意义所在。虽然是写1910年发生的事情,但其实是一个人在现实面前的困境,和今天差不多,相信观众能从中找到某种借鉴。

新京报:你如何解读侦探的来访?

张扬:这部作品的要点是某些人性的邪恶。人们往往很容易忘记,包括许多历史问题。而戏剧的意义在于提醒大家,很多事情是不能忘记的,必须面对一次,才能学会悔改。

其实《侦探探访》的逆转在于,最终,《侦探》通过循序渐进的调查方式,剧中五个角色内心的"肮脏"通行证出现了,证明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要对女工的死亡负责。最后的讨论仍然是如何确定人性中善恶的标准和社会道德取向等非常现实的问题。

30年后导演张杨回归剧场:这次回来是学习|专访

《侦探来访》的排练照片。摄影:朱兆轩

新京报:与电影相比,合写《侦探来访》的演员会有自己的内心标准吗?

张杨:在这部作品中,李梅和杜功海其实都是我学校的老师和姐妹,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电视上,还是在戏剧上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其他演员也被招募参加节目的试镜,并通过选择鼓手West来注册演员,所以从表演到理解戏剧都不是问题。也许从我的角度来看,重点是演员在表演中自然流畅,"不要有戏剧性,不要走舞台空腔",至于其他戏剧理念,我们都是一致的。

新京报:你现在的"戏剧观"会不会和30年前不一样?

张扬:其实我和演员们开始交谈,这次回过头来算作一个学习的过程。电影是我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无论是我看过的电影,我读过的书,还是各个方面的电影。这些年来,你可能一直在看一些戏剧,但与专业剧相比,这并不值得一提。有时候你看得不够,少看可能会限制你在创作戏剧方面的想象力和方法,包括我们所说的戏剧观的更新,至少目前我在学校系统里。

我上学的时候,除了和孟京辉一起做了很多先锋剧,每个人的想法和想法都朝着开拓的方向前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回归,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用一个玩法开始做一些尝试,未来可能会继续走得更深。

新京报:那一年毕业剧《蜘蛛女之吻》的现状如何?

张扬:那时候一切都比较简单,基本没有经济支持,都是同学、朋友帮忙的。毕业剧之所以选择蜘蛛女之吻,是因为小说本身是独一无二的。整部作品没有支线叙事,从头到尾都像是正常人的对话。于是那一年,燕逸男小说改编了这部剧,贾红生和李红涛在剧中饰演了两个人"细胞"。

与现在相比,当时,我们的表达形式很简单,但在那个时代已经比较新颖,包括对时间和空间的使用,语言表达,都处于探索状态。当时,同学们真的没有钱玩,现在回想起有点"差戏"的感觉。那次排练的经历给了我一种特别好的感觉,观众也很喜欢这部剧,然后我一直在寻找机会重新武装它,现在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排好队。

新京报:你提到这些人在这部作品中,现在在自己的领域有自己的成就,对你来说,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张杨:用现在完全是两个概念,当时其实是绑在一起做事的,因为当时还是学生,其实后来孟景辉在"先锋剧档案"方面,对于那一代人有着非常详细的记录。蔡尚军、张一白、严一楠、廖一梅,甚至张楚当时都做过音乐,做过艺术刘青等人。在那个时代,中央戏剧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创作氛围,而此群体不再真正影响了中国影视戏剧的发展。

新京报记者 刘伟

编辑:田雅妮 校对露西

来源:新京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