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西南公司党建品牌馆
2024年7月12日,重庆党支部“传承铁道兵精神,赓续发展新动能”主题党日活动。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全场合唱《铁道兵志在四方》歌曲,把我们带到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铁道兵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战胜一切困难!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让我再一次唱响这首激动人心的壮歌吧!
7月12日,这一天,应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西南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王颍超同志邀请,由四川铁道兵志愿服务队雷才栋老兵组成的6名铁道老兵宣讲团,与中铁建西南公司重庆党支部举办的"传承铁道兵精神,赓续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党日活动。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西南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中华,党群工作部部长王颍超,重庆党支部书记、重庆项目组总经理刘潇,重庆项目管理公司成都中心城市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粟建及全体党员和职工出席了共创活动。
胡清华,四川成都市人,1970年入伍,今72岁。原铁道兵第10师第46团汽车运输3连政治指导员,荣获三等功一次。1984年实行兵改工,随铁10师集体转业至中铁建第二十局一公司,直到退休。
首先,由铁道兵老战士胡清华同志与大家分享讲述埋藏他心中的"三座丰碑"的故事。胡清华,四川成都市人,1970年入伍,今72岁。原铁道兵第10师第46团汽车运输3连政治指导员,荣获三等功一次。1984年实行兵改工,随铁10师集体转业至中铁建第二十局一公司,直到退休。他讲述的第一座丰碑成昆铁路。如果你了解历史的话,就会感叹这条铁路修建是多么的不容易,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这条铁路穿越大渡大峡谷、高山、荒无人烟的森林地带,动用了40万人,耗时12年,牺牲铁道兵2000多人平均每公里牺牲两名战士才修建成功。成昆铁路是在当年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建设的,是靠铁道兵的血肉之躯,勤劳的双手建设起来的,它根本上改变了歃血为盟、刀耕火种的贫穷落后的局面,让沿线经济腾飞了至少50年。
全场合唱《铁道兵志在四方》
第二座丰碑襄渝铁路。襄渝铁路,一条连接湖北襄阳与重庆的铁路巨龙,不仅仅是一道交通线,更是一条由英雄的铁道兵、学兵和民兵们组成完成的这项技术壮举的工程,更是一段岁月深埋的英勇史诗。70年代初,襄渝铁路916公里,铁道兵第1、2、6、7、8、10、11、13师,两个独立团,一个汽车团,一个机械团24万人,学兵、民兵59万人,计83万人。穿过秦岭、大巴山脉,沿汉江流域逆行。我们铁10师接到命令后,陆续从成昆线路撤走转入新的施工地点。部队到达西安以后,以拉练行军的方式,步行300多公里进入施工地段,有的地方根本没路,部队扛着洋镐、工程设备和铁锹边走边修路才进入指定位置。我们汽车连仅营房和车场、修理车间建设就用了一年多,铁路穿出桥梁就是隧道,为解决工程材料和生活物资,我们团组织一支航运队伍,这也可以说是铁道兵的奇迹吧!在襄渝铁路几年的建设中,由于自然条件的险峻,机械化水平的不足,几乎完全依赖于铁道兵和年轻的中学生,他们用双手、双肩、双脚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着工程的完成,许多年轻的铁道兵和学生为这条铁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的甚至献上了宝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公里都埋葬着一条年轻的生命。仅襄渝线的巴山段就有108位铁道兵战士在3公里路段中英勇牺牲,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襄渝铁路的贯通,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十堰、安康、襄阳如今的繁荣都源自这条英雄之路。这条铁路见证了一座座城市的崛起,也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奋斗和拼搏。
四川铁道兵志愿服务队组成的6名铁道老兵宣讲团。
铁道老兵与公司领导合影,右二徐中华副书记,右一重庆项目组总经理刘潇,左一西南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王颍超,左二成都中心城市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粟建。
第三座丰碑青藏铁路。从1958年铁道兵的建设者们就开拔到青藏高原,由于青藏铁路工程曾几度下马,就有了铁道兵三上青藏线的历史,知之者甚少。在一期工程从哈尔盖至格尔木段线路跨越高寒区,每年有8、9个月风沙期,加上高原严重缺氧,开水85度就开了,米饭,馒头根本就蒸不熟,吃了让人肚子发胀,但还要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记得在1976年5月,发生在关角隧道大塌方,至今使我难已忘怀。"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的关角山,横亘在天峻大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是通过柴达木进入青藏高原的"东大门"。隧道全长4.08公里,平均海拔3700余米,气候严寒,空气稀薄,是当时大陆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那时,铁道兵施工设备十分简陋,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施工机械。隧道靠的是风枪、装载机、铁斗车,基本是人力施工。路基施工是推土机加人海战术,刚刚进口的日本d-80推土机就是最现代的装备了。当时,铁10师第47团担负关角隧道施工,发现大面积塌方并堵塞了出口,洞内有127名干部战士被困在里面,本来就氧气不足的隧道里面更加严重缺氧,造成部分体质差的战士因缺氧而昏迷。隧道塌方后,指导员立即召集在现场的付营长等共产党员组成党支部紧急动员,稳定情绪,并提出寻找横洞以求逃生。这时候新战士说:我们年轻,我们来!老战士说:我们经验丰富我们来!新战士说,正因为我们没有经验,要接受锻炼。大家争先恐后,指导员提出组织党员突击队。在部队受困,有的同志情绪底落,有人突然唱起了"要学泰山顶上一青松",事故发生后,惊动了党中央,铁道兵司令部,各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部队师团各级首长以及青海省海西州天俊县领导立即奔赴现场,亲临一线,火速组织抢险指挥部,制定抢险救援方案,采取果断措施。先后从洞外打进一根钢管,向隧道里输氧。洞内人员积极配合,经过20余小时紧急救援,一场生死大营救,使127名干部战士在无一伤亡的情况下全部平安撤出,整个工地一片欢腾,士气大振。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战友无恙,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创造一曲共产主义的凯歌。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青藏铁路是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党史之中,青藏铁路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
铁道兵特邀代表任大跃同志作专题讲座。
接着,重温历史,倾听故事,让我们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的有力抓手。活动现场《永远的铁道兵 不朽的成昆线》的作者任大跃同志为大家专题讲述了当年铁道兵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为国家贡献青春和热血的故事。他在讲述中:铁道兵光荣革命历史,历经35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在建国75周年之际,在中国铁建成立75周年暨兵改工40周年,我们追忆传承铁道兵精神: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铁道兵在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铁道兵的历史和功绩将永载史册!下面,我将铁道兵精神的形成历程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
我们追忆传承铁道兵精神: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铁道兵在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铁道兵的历史和功绩将永载史册!
第一,解放战争烽火硝烟铁军诞生。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中央军委成立铁道纵队,划分的任务为:以护路保路、维修铁路、隧道涵洞、桥梁架设、舟桥通信等工程保障任务。铁道部队组织抢修了松花江铁路大桥、连接了中长铁路和哈长铁路段的双轨等1629公里的路线、976座桥梁,有力支援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解放全国提供有力的铁路运输后勤保障。当时铁道兵还流传了一句霸气口号:"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这是何等的豪迈。
四川铁道兵志愿服务队雷才栋老兵组成的6名铁道老兵宣讲团,与中铁建西南公司重庆党支部举办的“传承铁道兵精神,赓续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第二,抗美援朝铁路畅通血肉支撑。滕代远司令员指挥志愿军铁道兵团入朝作战,面对"联合国军"空军对我铁道交通线狂轰乱炸,铁道部队不怕牺牲,在空袭不断的情况下,硬是抢修了大量的铁路、隧道、车站,使得铁路通车里程由战争初期的107公里增加到停战前的1382公里。以杨连第"特级英雄"创造了登高英雄连,以血肉之躯打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第三,社会主义建设铁道兵志在四方。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53年9月,志愿军铁道兵团正式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作为解放军正式一个兵种成立。从1954年到1983年,铁道兵先后参加鹰厦、黎湛、嫩林、成昆、襄渝、青藏、南疆等52条铁路干支线修建,以及北京地铁、上海虹桥机场、引滦入津等重大工程建设和抢险救灾任务,被誉为"铁路建设的突击队"。这支英雄部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一条条钢铁巨龙穿梭于长城内外,飞腾在大江南北。
第四,对印自卫反击战时期。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为了适应解放军作战需求,铁道兵派遣铁5师第24团,抢建地处中印边界的西藏错那至达旺段公路,因为这里是印军入侵后进行南北机动的咽喉要冲,同时也是我军实施更大规模的反击,运送作战物资的重要通道,关乎着全局。经过十多天的奋战,铁道兵终于在第2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前完成了公路抢建任务。
第五,抗美援越、抗美越挝战争时期。铁道兵第13师第58团部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兵开赴越南,冒着美军野蛮轰炸的危险,先后担任7号公路郭参至富朗段;12号公路莱州至孟东段、奠边府段、铁路铜板段的抢修抢建任务。抢修越池大桥、谅山铁路等181座,两年多的时间里,铁道兵在越南牺牲了392人,还有很多人终生残疾,铁道兵所展现的国际主义精神受到越南胡志明主席的高度赞扬。1961年11月铁道兵命令铁5师迅速组织一个加强团,突击完成中(国)老(挝)公路的修建。铁5师第22团2000名官兵在云南省及老挝境内热带森林地区的高温、大雨、潮湿等恶劣的环境下施工。因劳动强度大、生活供应困难,不少同志热晕、饿晕、累倒。经过一年苦战,出色完成任务。
第六,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铁道兵迅速派出了铁1师、铁2师部分部队参战,其中铁1师开赴云南,担负开远至河口段的铁路保障任务;铁2师开赴广西,担负长塘至凭祥段的铁路保障任务,有力支援了解放军作战。
第七,对朝鲜援建地铁时期。从1968年到1973年,大陆数以万计的技术人员调往朝鲜,各种设备和建材运往朝鲜,援助朝鲜修建地铁。铁道兵援外办援朝地铁301项目筹建工作会,明确承建任务由铁15师负责。平壤地铁千里马线和革新线两条线路,总长约35公里,共17座车站。197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那个年代,大陆经济并不发达,援助朝鲜修建地铁,可以说为朝鲜做出了很大贡献。
铁道老兵参观中铁建西南公司党建品牌馆。
第八,百万大裁军铁道兵告别军旗。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第11到20工程局。从此,陆军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彻底消失。
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铁道兵,一个远去的军兵种,依旧是我们心中的图腾。铁道兵,一个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战时与平时都流血牺牲的部队,被誉为"祖国铁道建设突击队"。铁道兵建设的铁路工程高达52项,总共建成的铁路高达1.3万公里,约占全国同期修筑铁路里程的三分之一。参加过铁道兵的指战员有300多万人,铁道兵建制共有15个师,80个施工团,以"四四编制",铁道兵巅峰时期编制达43万人。铁道兵历经35年历程,历任更迭六任铁道兵司令员,均为老红军和开国将军担任。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000余名官兵在战斗、施工、工作中为此献出了生命,还有5.9万余名官兵负伤致残,其中,在成昆线上就有2000余名英烈在此长眠。如今,在成昆铁路沿线分布着近22座烈士陵园,是和平年代中国牺牲较多的兵种之一。综上不难看出,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大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铁道兵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可以说,没有铁道兵就没有大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而今,历史离我们渐渐远去,待历史远去,就没有人再熟知这支部队了。我们记录铁道兵的英雄们,就是希望历史能记够住铁道兵,一个为共和国付出惨烈牺牲的部队。铁道兵的功勋与共和国的铁路同在!铁道兵的英烈与共和国的荣耀同在!我们记录铁道兵的辉煌历史,更是要传承铁道兵的精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签订党建共建协议
观看《中国铁建首批十大精神》
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践行过程中,"中国铁建人",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继续传承铁道兵最本质的精神价值。表现为不论遇到高山阻拦就要开辟路径,遇到江河阻拦就要架桥通过,不怕阻力,奋勇前进的精神状态。成为当代"中国铁建人"的口号!也是激励现今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的担当。一直以来,"中国铁建人"作为"新时代的铁道兵"努力弘扬和践行铁道兵精神的时代价值。时至今日,中国铁建在此基础上首批推出了"中国铁建十大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75年以来铁道兵和中国铁建的伟大奋斗、伟大创造。它始终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铁建人奋勇前行。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强化使命担当,树立雄心壮志。高度浓缩就是以爱国主义是铁道兵精神的内核,艰苦奋斗、志在四方是铁道兵精神的表征,攻坚克难是铁道兵精神的底蕴,集体英雄主义是铁道兵精神的气概。戎装虽脱,军魂犹在。铁道兵在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创立的历史功勋永不磨灭,形成的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参阅《铁道兵改工简史》部分选图由中铁建西南公司党建品牌馆提供。任大跃/撰稿/图片)完成于2024年7月24日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