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120·米信:多行不义必自毙?
南宋镇墓武士雕像
米信(926-992),《宋史·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有传。
本传记,米信原名米海进,是居住在契丹族西邻、后被契丹征服、成为契丹附庸的奚族人。
米信少年时勇敢强悍,以善于射箭闻名。
广顺元年(951),后周太祖郭威取代后汉,即位为帝,米信成为禁军“护圣军”军兵。
显德元年(954),后周世宗征伐北汉,在高平(今山西高平)险胜北汉军队,米信因功升任禁军“龙捷军”中没有实际职任的“散都头”。
六年(959),宋太祖任后周禁军“殿前司”首领“都点检”,把米信招到帐下,做了亲随,米信倾心投靠,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米信,以示对宋太祖忠心不二,宋太祖任命他做了亲军低级军官“牙校”。
宋太祖建立宋朝的第一年即建隆元年(960)正月,提拔米信为禁军“殿前司”指挥使,后升“殿内省”所属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等六局之一某局正七品的副职“直长”。宋朝军官的官阶都定得很低,正七品武官,已经接近于中级军官。
当年九月,驻守扬州(治今江苏扬州)的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起兵反宋,宋太祖亲征李重进,米信手持弓箭护卫宋太祖,作战中,一名李重进部下的骑兵侦察兵向宋太祖所在地方进击将,米信张弓搭箭,一箭将其射死。
战后,米信升任殿前司所属禁军、由武臣子弟、低级军官中智勇双全的人才能充任,职在扈从皇帝,拱卫京师的骑兵“内殿直”指挥使。
开宝元年(968),米信改任殿前司禁军指挥使、遥领郴州(治今湖南郴州)刺史。
九年十月,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米信转任“散都头指挥使”(此处疑《宋史》有误,或应为散指挥使。宋初军制,都头与指挥使是同一职任的不同称谓,而宋军无“散都指挥使”职位或称谓),升官职为遥领高州(治今广东高州)团练使。
宋太宗即位的第三年即太平兴国三年(978),米信升官职为遥领洮州(治今甘肃临潭西南)观察使。
四年,宋太宗亲征北汉,任命米信为“行营马步军指挥使”,与大将田重进分别率领各路宋军作战。北汉派部队偷袭宋军,米信率部将其击败,杀死北汉偷袭部队将领裴正。
宋军攻灭北汉,移兵攻打契丹所据的幽州(治今北京)。宋军惨败,很多将领受到贬斥,但米信因作战有功,升任保顺军(治今山东无棣)节度使,成为拥有最高军职的封疆大吏。
当时米信的亲族大半居住在奚族的祖地长城以北的塞外,米信哥哥的儿子米全从朔州(治今山西朔州)投奔他。
米信将情况汇报给宋太宗,宋太宗召见了米全,派出精锐部队保护米全走驿道赶赴代州(治今山西代县),寻机接其亲属归宋。
但米全宿在代州滞留一年多,契丹边境防守严密,没有实现。米信慨然叹息:“忠孝不两立,我正想以身徇国,岂能再顾亲戚!”面向北方嚎咷痛哭,告诫子侄辈以后不要再说这个事。
五年,米信受命与郭守赟等将领一同支援驻扎定州(治今河北定州)的宋军。
六年秋天,米信升任定州驻军长官“驻泊部署”。八年,改任彰化军(治今甘肃泾川)节度使。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发起征伐辽国的“雍熙北伐”,派出东、中、西三路大军再次攻伐辽国,任命米信为“幽州西北道行营马步军都部署”,为中路军主将。
米信率部在新城(今河北高碑店)打败辽军一部。稍后,更多辽军来战,宋军失利退却,米信独自率领麾下“龙卫军”三百名军兵奋战不退,辽军将米信等重重包围,两军阵前箭如雨下,米信接连射中数名辽军,麾下军兵多数战死。
战至傍晚,米信手持大刀,率领跟随的骑兵大声呼喊,发起反攻,杀敌数十人,辽军略微退却,米信率领百余名骑兵突出重围。
但“雍熙北伐”整体作战失败,战后,米信因“所部行军、作战无纪律”,按军法应予处死,宋太宗下诏,予以特别宽恕,只将其降职为右屯卫大将军。
第二年,米信恢复节度使官职,受任为彰武军(治今陕西延安)节度使。
端拱初年(988),宋太宗下诏在边疆地区设置“方田”即军事屯垦区,任命米信为“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兵马都部署”,监督实施。
二年,米信改任横海军(治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节度使。
米信不识字,做事多横行不法,出任横海军节度使,宋太宗命令另一军将何承矩为他的副职,负责处理沧州政务,后何承矩转任监管军屯事务,米信兼管政务,更加肆意而为,给军兵的犒赏很少,却私下购买绢帛,让到京城汇报税赋情况的“上计吏”带着,假称是政府财物,以偷漏关税,被宋太宗查出。
四年,宋太宗将米信召回京城,任命他为没有实际职任的右武卫上将军。
五年(992),米信出任“判左右金吾街仗事”,负责管理殿内宿卫、皇帝车驾巡幸时勘箭喝探、警场清道、巡视街市、纠察违法、送诸道节度使旌节等事。上任不足一月,京城小吏、兵卒就有很多就毫无罪错地受到打板子、鞭打。
米信还强买官民财物,他的妻子去世,米信买地埋葬妻子,挖了所买土地中百姓人家的祖坟。他的家奴陈赞年老有病,米信竟陈赞乱棍打死,被陈赞家人告发。
宋太宗命令御史台审案,米信“供认不讳”。但未等案结,御史台将案情向宋太宗汇报,米信即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宋太宗对米信还是很优待,在他死后没有再追究他的罪责,反而赠予他“横海军节度使”荣誉职衔。
《宋史》传后之“论”说,米信等人多数靠武艺、勇敢起家,虽然没有知识,却因忠心朝廷,立有战功,但他们始终享有富贵,而没有象汉初韩信、彭越一样“兔死狗烹”,是因为宋太祖、太宗对他们“驾驭有道”。而米信虽然所作所为多横行暴虐,仍不失为一名骁勇刚毅的战将。
我则觉得,《宋史》本传最后所记米信的做人做事和他的死,大有“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味。
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