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第14个“世界肝炎日”
今年
大陆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
FM94.1大手牵小手栏目邀请到
昭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马黎
做客直播间
为听众进行“世界肝炎日”的主题介绍和相关科普
为什么大学生和农民工是高风险人群呢?
第一:因为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岁—25岁之间,高校人群聚集、生活环境接触面广、各类社交活动多,一旦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纹身、修眉等,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风险就很大。
第二:农民工群体中的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年龄集中在30岁—60岁阶段,这些人群文化程低,流动性大,自我保护意识差,感染肝炎病毒的概率,则相对增加。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而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弱势群体。学校、就业单位、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引导他们去主动筛查病毒性肝炎。现在专家指出,在不涉及入学、入托、入职的情况下,“所有成年人一生中至少要进行一次乙肝筛查”。现在正处于暑假休闲时间,大学生们更应该主动到医疗卫生机构筛查乙肝等病毒性肝炎,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就是筛查的重要性与意义。
关于乙肝传染性强不强?关键看哪些检查?
第一,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这是乙肝诊疗里非常常见的一项检查,它客观精准的体现了乙肝病毒的活跃情况,载量越高,传染性就越强,3次方以下为低载量,3-5次方为中等载量,5次方及以上为高载量。
第二,E抗原阳性。在没有条件检测乙肝病毒量的情况下,通常,患者所查的乙肝五项中有E抗原的结果,若是此项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传染性强;E抗原转阴常常提示病毒复制减少。
家里有人患乙肝或丙肝,需要分餐吗?
从传染机制上讲,会传播,从实际情况来看,传播概率极小,这需要很多个巧合同时发生。
首先,乙肝患者口腔有破口或牙龈出血了,唾液里存在病毒。
其次,患者的唾液中的病毒恰好留在了食物或碗筷上。
第三,患者家属的口腔也有破口,病毒从破口里进入。必修满足以上多个偶然才可能传染乙肝丙肝。
因此,不需要分餐,但国家提倡的碗筷消毒,使用公筷公勺,是文明健康、简单有效的卫生防病习惯,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一个好方法。家长可以引导小孩,从小养成用餐好习惯。
温馨提醒:
第一: 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均衡,少油少盐少糖,避免劳累,熬夜,避免不良情绪,端正心态,戒烟限酒、锻炼身体、避免肥胖,则增强体质。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远离肝炎危害,不做带炎人。
第二: 没有做过病毒性肝炎筛查的人积极筛查,为了美好的明天。
第三: 已经患病毒性肝炎的人要积极就诊和治疗,阻断肝癌三部曲魔咒。
第四:没有保护性抗体的人要积极接种疫苗,最重要的是乙肝疫苗。因为疫苗产生的抗体就是一个个特种兵,随时准备对乙肝病毒发起攻击。
接种疫苗,时不待我。疫苗是人类抵抗病毒性肝炎最有利的武器,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形成广泛的、有力的防御。
来源丨@昭通交通旅游广播
本期编辑丨李璇编审丨孔祥曙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