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五育融合促成长,青春力量助振兴。7月8日以来,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力博支教团五支支教队、40余名志愿者先后奔赴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荆州市石首市大垸镇、久合垸乡、荆州开发区鱼农桥街道、监利市中泰电子湖北有限公司,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和职工子女关爱服务,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七彩课程融五育,暑假学堂开班啦
6月,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积极联系地方政府,推动校地合作,与石首市大垸镇等五地达成合作意向,联合开展力博支教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经过前期调研,力博支教团师生充分了解了当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健康情况,基于此,力博支教团面向院、校招募了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等10个专业的41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志愿者。依托队员丰富的专业背景,力博支教团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五育短板,设置了国防教育课、体育舞蹈课、足球启蒙课、传统礼仪课、阅读分享课、硬笔书法课等“七彩”课程,塑造审美,启迪心灵,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教学娱乐兼容的暑假课堂。
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和紧密精心的筹备,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于7月8日上午举行力博支教团赴五地社会实践出征仪式。7月9日—7月12日,五地“暑假学堂”开班,260余名学子正式开始在“力博暑假学堂”的学习生活。
思想引领“红领巾”,巧手绘就趣童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强化政治引领,旗帜鲜明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力博支教团大垸队联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军民鱼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志愿者向大垸镇的孩子们讲述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故事,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历程娓娓道来,退伍军人黄敏介绍了他的军旅生活,号召同学们立志报国,将来投身于国防伟大事业中。
“老师,如果我是这件青花瓷,我会说‘好热呀’!”稚嫩的声音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原来,在荆州经开区鱼农桥街道的南港河社区和杨家河社区的暑假学堂上,志愿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如果国宝会说话”美术设计课,带领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文物,并在纸质的瓷瓶上绘制纹路,穿越千年,与文物对话,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足球舞蹈强体魄,搏击拳操健身心
青少年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针对留守儿童运动内驱力不足、运动能力较差的现状,力博支教团开设了丰富有趣的体育课程和活动。力博支教团洋坪队的志愿者开展“蹴鞠or足球?”足球启蒙课,让洋坪镇的孩子们了解足球的起源,在探索历史中激发足球学习兴趣,在学习脚底踩球、脚内侧射门等足球技巧中提升运动能力。
支教团中泰队则注重学生体态塑造和身体协调能力提升,重点打磨了搏击操、形体舞蹈等课程,为监利市中泰电子的职工子女养成优美的体态打下良好基础。
心理辅导有成效,安全教育护启航
来到石首市久合垸乡后,志愿者发现孩子们的眼睛总是四处躲闪,很多孩子羞于表达自己。发现这一问题后,志愿者们结合教体学院心理学专业特色,开展了一堂“我是谁?”的心理辅导课。志愿者以游戏为切入点,抓住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一起玩了“猜猜是谁”“我有情绪”“我想对你说”等团体游戏,课堂气氛随着游戏进行越来越欢乐,孩子们逐渐敞开了心扉,大声谈论自己的爱好和梦想,眼睛里闪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生活的希望。
暑假是溺水事故多发期,特别是石首境内水域多、近期水情重,力博支教团久合垸队的志愿者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演练活动,志愿者导演了一场体验式防溺水安全情景演练,学生小演员向师生们展示了“溺水错误施救”“溺水正确施救”“溺水者无意识后施救”“溺水者抽筋后施救”等四个场景,生动的表演让大家了解了溺水时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正确处置,警示孩子们要珍惜生命,远离危险水域。大垸队则联合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部志愿者,通过实际操作向孩子们传授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科普急救方法。
此次支教活动以“益启童行”为主题,旨在依托院校专业特色,五育并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随迁子女成长。长江大学教体学院力博支教团队员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专业知识,深入荆州和宜昌五地开展调研和暑期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用青春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注入青年力量。
(通讯员:李哲 黄嘉颖/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