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零时,太原市迎泽大街维修改造工程临时倒改顺利完成,南半幅路面向北半幅路面实现临时倒改,长度达4283米,南半幅路面向社会临时开放,北半幅路面封闭施工,进行维修加固工程。
根据迎泽大街(桥)总体施工安排,为保证最大程度降低倒改工作对太原市正常交通的影响和倒改后工程的顺利进行,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前期做了充分准备,以集成联办、高效协同为要求,以体现“人性化”为目标,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邀请各方专家和相关单位一起研究商讨,制定详细的倒改计划,并多次进行推演,做好精心准备和安排,为临时倒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科学制定施工策略
迎泽大街是太原市城市交通的一条重要枢纽,如何克服车流量大,确保安全正常通行是本次倒改的最大难题,经过多次协调和专家论证,确定了“分期分段”“一进一退”“先中线,后南北”和夜间施工的施工策略。
南半幅完工立即拆除围挡,恢复南半幅交通能力,提前对中线围挡进行大面积转向。为了减少占道施工,将围挡设置到了极限,同时加大部门配合、人工协调和资源倾斜力度,全力保障各个节点连续、高效施工,保证了中线围挡的顺利转向。剩余的南北向围挡于7月20日晚22时后正式封闭安装,指挥部为每一名参建人员都配备了夜间施工专用反光背心,并进行了多次全面交底演练,做到了技术人员懂安全,安全人员懂技术,为安全顺利倒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倒改施工安全有序
由于南半幅路面刚铺完沥青面层较软,围挡无法像之前一样钉入面层保持稳定,指挥部经过多次研讨,对道路和桥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技术来保证北半幅施工时围挡的坚固和稳定。一是对道路施工区域的围挡采用将围挡柱和斜撑螺栓加长的方式,深入到水稳中用于固定;二是对有特殊结构的桥面,通过增加配重件的方式来提高围挡的稳定性。
另外,项目指挥部在倒改前后对施工设备和各类工具、材料进行仔细检查,对围挡、喷淋系统、用电设备等认真地进行了安全检查,对全体参建人员加强人身安全管控,确保倒改前后施工安全有序。
南半幅路面设置临时候车亭
随着临时倒改时间的到来,各施工单位加紧南半幅道路工程收尾工作,对人行道砖、雨水篦子、井周补油以及桥梁护栏安装等工作抓紧“收边收角”,施划道路交通标线等,根据倒改方案,积极准备相应物资,为开放交通和倒改做足准备。
由于南半幅厚4公分的上面层沥青需要等北半幅施工完毕后统一摊铺,目前道路井盖已经升井完成,路面与井具存在高差,施工单位特别在井盖四周铺设缓坡,并喷涂醒目颜色标识,提醒市民减速慢行安全通过;在公交站台暂时未安装完成期间,设置了临时候车亭,为市民等候公交车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对地铁站出入口建设、绿化带等园林工程建设、隔离护栏安装、公交站台安装、果皮箱设置、部分路面边角修缮、城市家具配备、道路整体功能完善等工作,采取错开市民上下班高峰期,或者选择夜间施工等举措高质量快速推进。
24小时不间断巡视
由于南半幅道路开通的同时,部分后续建设工作仍在进行中,为防止市政设施在功能完善期间受到人为损坏,或对行人车辆造成安全影响,市城乡管理局市政部门提前介入管理,加大设施巡视管理。将迎泽大街已开通的南半幅道路分成五个段落,两人一组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视,防止机动车辆在隔离护栏未安装到位前进入人行道,对人行道砖等市政设施碾压造成损坏。
同时,市城乡管理局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温馨告知》,呼吁市民在迎泽大街南半幅路面临时开放期间,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较低车速、注意井具高差、远离施工点位,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群众出行安全。
另外,城管环卫部门提前介入,加大南半幅道路的清洗保洁力度。通过人工+机械的方式,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行认真冲洗和清扫,派出6辆洒水车,9辆专业清洗车辆对迎泽大街南半幅道路连夜进行进行冲洗+清洗的压茬式清洗作业,为市民创造一个优美干净整洁畅通的出行环境,让南半幅道路以清新整洁的面貌迎来临时倒改后的第一天。
市城乡管理局将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力争在9月15日为全市人民献上一条宽敞、亮丽、智能、现代、崭新的迎泽大街。
迎泽大街维修改造
新增行道树721株
打造游园14个、口袋公园17个
7月21日,记者从太原市园林局了解到,迎泽大街维修改造配套绿化工程以“还绿于民、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为核心,将为市民打造一个更加幸福、更具体验感的城市景观空间。
据介绍,迎泽大街维修改造工程绿化面积10.37万平米,包括机非隔离带、人非隔离带、行道树、游园绿地建设。主要景观节点分别有文兴路节点、迎泽桥节点、新建路节点、解放路节点、柳巷节点及火车站节点。截至7月20日,南半幅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已栽植乔木990株、灌木625株、球类129个、绿篱色块6750平方米,草坪1115平方米。从7月21日开始,北半幅绿化工程根据市政进展及时跟进,确保9月20日前全面完工。
设计方面,迎泽大街维修改造配套绿化工程遵循“化繁为简、大美至简、还路于民、增彩固碳”的设计原则,力求通过简约而不失美感,提升道路景观的整体品质。施工方面,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及施工预案,严把选苗关、栽植关、养护关,突破反季节栽树的难题,确保苗木成活率。
迎泽大街维修改造配套绿化工程有如下特点:
- 保留原有树木,彰显城市记忆
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原则,保护原有树木。协调优化各种管线位置,尽最大限度保护原有乔木,南半幅原有国槐305株,保留了281株,保留占比92.1%;北半幅原有国槐330株,计划保留308株,保留占比将达到93.3%。对确需移植的树木,一一编号,均移植至轨道恢复长风大街站绿地、龙城大街站绿地、晋阳湖公园和道路提档增绿,并对成活率、使用效果、养护管理进行跟踪考核。
- 增加绿带树木,打造林荫大道
新增人非隔离带2500平方米和行道树721株,提高市民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行道树选用高杆绚丽海棠,不仅姿态优美,且季相变化丰富,为城市增添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 新增口袋公园,营造开放共享
道路改造时,在两侧街头节点建设“口袋公园”,使老百姓窗前看绿、出门游园、抬头赏花,是一项环境利民、生态惠民的综合“治城”工程。沿线打造游园14个(其中新增文兴路游园、新建路南北游园、柳巷口游园、桥东街游园5个)及街边街角景观节点17个口袋公园,矮墙坐凳625延长米。通过精细化打造,形成开放空间、共享绿地,激活街角活力。不同路口节点、地铁出入口根据场地需求和文化属性进行差异化设计,既便民又利民。在节点空间打造多层次、多维度、多体验、多样化的复合性绿地,满足行政、办公、商业、休闲、教育等多种街道元素的需求。通过精心规划,重焕街道活力,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并紧密链接周围居民生活圈。增设休憩设施、雕塑小品及互动装置,增加空间活跃性。打造高品质共享空间,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 装扮时令花卉,打造多彩景观
接下来,园林部门计划采用金娃娃萱草、蓝山鼠尾草、石竹、羽扇豆、蓝蝴蝶鸢尾、金鸡菊、矮牵牛、大花海棠、非洲凤仙、孔雀草、美女樱、球菊、香彩雀等时令花卉打造花镜,因地制宜栽植月季,营造多花多彩的植物景观。
来源|智慧生活报记者 高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