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零時,太原市迎澤大街維修改造工程臨時倒改順利完成,南半幅路面向北半幅路面實作臨時倒改,長度達4283米,南半幅路面向社會臨時開放,北半幅路面封閉施工,進行維修加強工程。
根據迎澤大街(橋)總體施工安排,為保證最大程度降低倒改工作對太原市正常交通的影響和倒改後工程的順利進行,項目建設機關和施工機關前期做了充分準備,以內建聯辦、高效協同為要求,以展現“人性化”為目标,多次組織召開協調會,邀請各方專家和相關機關一起研究商讨,制定詳細的倒改計劃,并多次進行推演,做好精心準備和安排,為臨時倒改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
科學制定施工政策
迎澤大街是太原市城市交通的一條重要樞紐,如何克服車流量大,確定安全正常通行是本次倒改的最大難題,經過多次協調和專家論證,确定了“分期分段”“一進一退”“先中線,後南北”和夜間施工的施工政策。
南半幅完工立即拆除圍擋,恢複南半幅交通能力,提前對中線圍擋進行大面積轉向。為了減少占道施工,将圍擋設定到了極限,同時加大部門配合、人工協調和資源傾斜力度,全力保障各個節點連續、高效施工,保證了中線圍擋的順利轉向。剩餘的南北向圍擋于7月20日晚22時後正式封閉安裝,指揮部為每一名參建人員都配備了夜間施工專用反光背心,并進行了多次全面交底演練,做到了技術人員懂安全,安全人員懂技術,為安全順利倒改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倒改施工安全有序
由于南半幅路面剛鋪完瀝青面層較軟,圍擋無法像之前一樣釘入面層保持穩定,指揮部經過多次研讨,對道路和橋梁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技術來保證北半幅施工時圍擋的堅固和穩定。一是對道路施工區域的圍擋采用将圍擋柱和斜撐螺栓加長的方式,深入到水穩中用于固定;二是對有特殊結構的橋面,通過增加配重件的方式來提高圍擋的穩定性。
另外,項目指揮部在倒改前後對施工裝置和各類工具、材料進行仔細檢查,對圍擋、噴淋系統、用電裝置等認真地進行了安全檢查,對全體參建人員加強人身安全管控,確定倒改前後施工安全有序。
南半幅路面設定臨時候車亭
随着臨時倒改時間的到來,各施工機關加緊南半幅道路工程收尾工作,對人行道磚、雨水篦子、井周補油以及橋梁護欄安裝等工作抓緊“收邊收角”,施劃道路交通标線等,根據倒改方案,積極準備相應物資,為開放交通和倒改做足準備。
由于南半幅厚4公分的上面層瀝青需要等北半幅施工完畢後統一攤鋪,目前道路井蓋已經升井完成,路面與井具存在高差,施工機關特别在井蓋四周鋪設緩坡,并噴塗醒目顔色辨別,提醒市民減速慢行安全通過;在公交站台暫時未安裝完成期間,設定了臨時候車亭,為市民等候公共汽車提供遮風擋雨的場所;對地鐵站出入口建設、綠化帶等園林工程建設、隔離護欄安裝、公交站台安裝、果皮箱設定、部分路面邊角修繕、城市家具配備、道路整體功能完善等工作,采取錯開市民上下班高峰期,或者選擇夜間施工等舉措高品質快速推進。
24小時不間斷巡視
由于南半幅道路開通的同時,部分後續建設工作仍在進行中,為防止市政設施在功能完善期間受到人為損壞,或對行人車輛造成安全影響,市城鄉管理局市政部門提前介入管理,加大設施巡視管理。将迎澤大街已開通的南半幅道路分成五個段落,兩人一組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視,防止機動車輛在隔離護欄未安裝到位前進入人行道,對人行道磚等市政設施碾壓造成損壞。
同時,市城鄉管理局通過媒體向社會釋出《溫馨告知》,呼籲市民在迎澤大街南半幅路面臨時開放期間,遵守交通規則、保持較低車速、注意井具高差、遠離施工點位,以確定工程順利進行和群衆出行安全。
另外,城管環衛部門提前介入,加大南半幅道路的清洗保潔力度。通過人工+機械的方式,對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進行認真沖洗和清掃,派出6輛灑水車,9輛專業清洗車輛對迎澤大街南半幅道路連夜進行進行沖洗+清洗的壓茬式清洗作業,為市民創造一個優美幹淨整潔暢通的出行環境,讓南半幅道路以清新整潔的面貌迎來臨時倒改後的第一天。
市城鄉管理局将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力争在9月15日為全市人民獻上一條寬敞、亮麗、智能、現代、嶄新的迎澤大街。
迎澤大街維修改造
新增行道樹721株
打造遊園14個、口袋公園17個
7月21日,記者從太原市園林局了解到,迎澤大街維修改造配套綠化工程以“還綠于民、推動城市有機更新”為核心,将為市民打造一個更加幸福、更具體驗感的城市景觀空間。
據介紹,迎澤大街維修改造工程綠化面積10.37萬平米,包括機非隔離帶、人非隔離帶、行道樹、遊園綠地建設。主要景觀節點分别有文興路節點、迎澤橋節點、建立路節點、解放路節點、柳巷節點及火車站節點。截至7月20日,南半幅綠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已栽植喬木990株、灌木625株、球類129個、綠籬色塊6750平方米,草坪1115平方米。從7月21日開始,北半幅綠化工程根據市政進展及時跟進,確定9月20日前全面完工。
設計方面,迎澤大街維修改造配套綠化工程遵循“化繁為簡、大美至簡、還路于民、增彩固碳”的設計原則,力求通過簡約而不失美感,提升道路景觀的整體品質。施工方面,克服工期緊、任務重,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制定詳盡的施工計劃及施工預案,嚴把選苗關、栽植關、養護關,突破反季節栽樹的難題,確定苗木成活率。
迎澤大街維修改造配套綠化工程有如下特點:
- 保留原有樹木,彰顯城市記憶
堅持“尊重曆史、尊重制狀”原則,保護原有樹木。協調優化各種管線位置,盡最大限度保護原有喬木,南半幅原有國槐305株,保留了281株,保留占比92.1%;北半幅原有國槐330株,計劃保留308株,保留占比将達到93.3%。對确需移植的樹木,一一編号,均移植至軌道恢複長風大街站綠地、龍城大街站綠地、晉陽湖公園和道路提檔增綠,并對成活率、使用效果、養護管理進行跟蹤考核。
- 增加綠帶樹木,打造林蔭大道
新增人非隔離帶2500平方米和行道樹721株,提高市民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行道樹選用高杆絢麗海棠,不僅姿态優美,且季相變化豐富,為城市增添一抹亮麗的風景線。
- 新增口袋公園,營造開放共享
道路改造時,在兩側街頭節點建設“口袋公園”,使老百姓窗前看綠、出門遊園、擡頭賞花,是一項環境利民、生态惠民的綜合“治城”工程。沿線打造遊園14個(其中新增文興路遊園、建立路南北遊園、柳巷口遊園、橋東街遊園5個)及街邊街角景觀節點17個口袋公園,矮牆坐凳625延長米。通過精細化打造,形成開放空間、共享綠地,激活街角活力。不同路口節點、地鐵出入口根據場地需求和文化屬性進行差異化設計,既便民又利民。在節點空間打造多層次、多元度、多體驗、多樣化的複合性綠地,滿足行政、辦公、商業、休閑、教育等多種街道元素的需求。通過精心規劃,重煥街道活力,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并緊密連結周圍居民生活圈。增設休憩設施、雕塑獨幕喜劇及互動裝置,增加空間活躍性。打造高品質共享空間,滿足市民多樣化的需求。
- 裝扮時令花卉,打造多彩景觀
接下來,園林部門計劃采用金娃娃萱草、藍山鼠尾草、石竹、羽扇豆、藍蝴蝶鸢尾、金雞菊、矮牽牛、大花海棠、非洲鳳仙、孔雀草、美女櫻、球菊、香彩雀等時令花卉打造花鏡,因地制宜栽植月季,營造多花多彩的植物景觀。
來源|智慧生活報記者 高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