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中国高铁企业在墨西哥经历了一场“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这一年的11月,中国中铁建联合体凭借在高铁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出色的性价比,一举中标墨西哥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的“墨克高速铁路”项目,合同金额高达近40亿美元。
这条全长210公里的高速铁路,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泛美地区规模最大、金额最高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合同签订仅3天后,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取消该项目,并片面撕毁了合同。
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震惊了整个业界,但更令人吃惊的是,面对中方近百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墨方仅以区区810万元的补偿款草草了事。
那这场被叫停的项目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如今这条高速铁路建成了吗?
“墨”忘初心:墨西哥项目的滑铁卢
在2014年8月15日,墨克高速铁路正式启动招标后,吸引来了不少外国企业的关注,其中就包括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法国阿尔斯通等。
不过墨西哥政府提出了一个非常苛刻的要求,那就是这条高速铁路从2014年开始建,2017年就必须投入使用,这无疑是大大增加了项目的难度,所以大部分公司都纷纷选择退出。
然而,中国人向来都是迎难而上,况且这条高速铁路意义非凡,它对中国铁路未来走向全世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即便墨西哥政府的要求很苛刻,但中国铁建仍然坚定地参加了招标,并且最终如愿以偿的中标。
当中标的结果传回国内后,业内一片欢呼,仿佛已经看到了中国高速铁路的美好未来,可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个结果敲定后的第三天,墨西哥政府竟表示上次的招标结果作废,要重新进行招标。
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则是:参与此次高铁项目竞标的公司只有一家;竞标程序的处理时间不充足。
墨西哥政府的做法让人气愤,但为了中国高铁能够走出去,中国铁建、中铁十一局、十二局一致表示,仍会参加第二次招标。
从综合实力来看,中铁拥有更加全面的融资计划和高铁技术,所以即便是重新招标,也有很大概率脱颖而出。
但就在中铁提交竞标书16天后,墨西哥政府又来了一波谜之操作,他们竟然宣布将这条高铁项目给无限期搁置了,这究竟是为何?
据悉,墨西哥政府放弃这条高铁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包含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一直从中施压,要求墨西哥重新考虑由中国企业承建高铁的决定。
其二,反对党也借机发难,指责涅托政府在招标过程中存在程序违规和黑箱操作,而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涅托政府不得以选择暂停高铁项目,以平息政治危机。
然而,墨西哥政府的违约对于中铁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不仅损失了大量前期投入,更重要的是错失了打开美洲市场的“金钥匙”。
按照国际规定,墨西哥这次违约要向中铁赔偿不超过报价的1%,而当时他们的报价高达百亿人民币,所以折合下来他们的赔偿金额不超过2.7亿人民币。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墨方仅仅只赔偿了2000万比索,折合人民币810万,就草草了结了这起近百亿美元的世纪合同。
委内瑞拉高铁项目的突围之路
当中国高铁企业在墨西哥遭遇滑铁卢之时,另一个南美国家委内瑞拉却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2009年,委内瑞拉政府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建设连接首都加拉加斯与第三大城市巴塞罗那的高速铁路,全长约468公里。
这条高铁被称为“蒂纳科—阿纳科高铁”,是委内瑞拉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经过激烈的国际竞标,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并与委方签署了总额近80亿美元的合同,这标志着中国高铁正式进入南美市场,同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然而,委内瑞拉的政治经济形势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个国家长期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单一,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较大,同时西方国家频频对委内瑞拉实施制裁,进一步加剧了该国的经济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铁建在委内瑞拉的高铁项目举步维艰,项目推进过程中,委方资金频频断链,原材料供应不足,土地征用困难重重,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中国铁建团队面临着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考验。
虽然中铁没有退缩,凭借精湛的技术实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中国铁建团队也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但由于委内瑞拉经济崩溃、资金断链,这条高铁也不得不宣告停摆。
“铁”骨铮铮:高铁“走出去”的启示录
回顾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历程,我们看到了一部跌宕起伏、充满悲欢离合的奋斗史诗,从墨西哥的惨痛教训到委内瑞拉的艰难,从雅万高铁的荣光到中老铁路的辉煌,中国高铁人以“铁”一般的意志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奋进乐章。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挫折,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政策变动,每一个海外项目都是一场硬仗,都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然而,正是在这些磨难中,中国高铁人锤炼了“铁骨铮铮”的品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他们意识到,高铁“走出去”绝非单打独斗,而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从前期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后期运营维护,每个环节都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化解风险,攻坚克难。
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企业必须具备“五脏俱全”的综合实力。
从勘察设计到装备制造,从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每个领域都要练就一身硬功夫,同时还要注重本土化经营,引进当地员工,传播先进技术,实现互利共赢,这样才能真正扎根海外,赢得市场和民心。
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理解了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仅是企业的商业行为,更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提升中国制造形象的重要载体。
因此,要讲好中国高铁故事,传播中国发展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唯有胸怀全局、放眼世界,才能真正实现高铁强国的宏伟蓝图。
结语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高铁“走出去”开辟了广阔空间,但同时,逆全球化浪潮、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也在加剧。
未来,中国高铁将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世界舞台上续写辉煌?这需要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站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开放的合作精神,中国高铁一定能在国际市场上行稳致远,为推动全球互联互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