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激烈的三国争霸时代,曹操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杰出的谋略,统一了北方,奠定了曹魏王朝的基础。然而,在曹操去世三四十年后,司马懿竟然发动了篡位政变,夺取了曹家的江山。细思极恻,若曹操最信任的一员猛将活着,司马懿怎敢如此放肆?
当提及曹魏宗亲大将时,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名将总是人们脍炙人口的话题。不过,在这些赫赫有名的将领中,还有一位身份非同小可的存在——曹真。他不仅是曹操的养子,更是曹丕与曹爽的亲兄弟,可谓是曹家中流着最纯正的血统。
作为曹魏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曹真的军威是出了名的。他自小便深受曹操的亲自培育,学贯古今,武艺超群,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军事奇才。公元221年,曹真才二十出头年纪,便立下赫赫战功,一举平定了河西地区的叛乱,大获全胜。
此后的几年间,曹真更是屡立奇功。在曹丕征讨东吴的战役中,曹真指挥中路大军,将吴将孙盛、诸葛瑾彻底击溃,令孙权不得不重新臣服于曹魏。更令人侧目的是,在诸葛亮以蜀国雄兵大举北伐时,正是曹真临机指挥,连连击退蜀军,使曹魏江山不致遭到损伤。
曹真的无往不利,可谓是当时无人能敌。即便是诸葛亮这位军事奇才,也在他的手下吃尽了苦头。虽然诸葛亮为北伐曹魏做足了准备,但每次都被曹真麾下名将击退,无功而返。
比如在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凭借突如其来的进攻,成功占领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然而曹真反应迅速,亲自指挥大军与蜀军激战,不但击退了马谡、赵云等蜀军猛将,更重新夺回了失土。就连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也是由于曹真遴选的郝昭顽强抵抗,而告終了半途。
面对如此难纽的对手,诸葛亮也是伤透了脑筋。因为只要有曹真这尊大佛镇守曹魏,他的北伐就永无成功的希望。正如当年他对亲信无奈地说:"若非曹真这个大虾米在那,老夫早就连根拔起了曹魏!"
所以,说曹真一生鲜有败绩,绝非夸张之辞。即使是诸葛亮这等军事奇才,也自叹不如。如果非要从历史上挑出他的败绩,那恐怕就只有那次不顺利的伐蜀之役了。当时道路泥泞难行,加上雨天阴雨不停,曹真无奈之下只好作罢。
不过,以这个标准来看,诸葛亮自己五次北伐,也全都可以算作失利的"败仗"了。所以曹真的伐蜀之役,充其量也就是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败仗。
曹真可谓是曹魏王朝最后的顶梁柱,他才华出众、运筹帷幄、临阵无惧,令人景仰。如此人物若是长寿百年,司马懿又怎敢发动政变?当年曹魏的军权可都掌握在曹真手中,司马懿根本不敢放肆。可惜的是,曹真也延续了曹家短命的宿命,英年早逝。正是由于曹真过早离世,军权落入了曹爽这个昏庸之辈手中,才为司马懿窥伺曹魏基业的机会,最终酿成了悲剧。#头条首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