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水稻田》非虚构乡村写作之七十九
致敬守望自然农法的王卫国
不知为什么,我从三十多年前就开始痴情生态循环农业,着了魔似的深陷其中,不然,十几年前,也不会动员和鼓励犬子大学毕业后,回到村庄践行多年生态循环农业,结局却无法打开,落得一败涂地,但也无怨无悔,因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训,沉淀了若干智慧和点子。这些经验教训和智慧点子,不是吹牛皮,什么985、211的大学农学专业的大学生课堂里是学不到的知识。一旦再践行的话,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估计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一声叹息吧。
学会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前几天,下着雨,帮大哥送卖西瓜到下午2点多。农用车进城,驾驶室坐不下,75岁的大哥怕交警抓,就躲躺在车后的货厢里,出村时天气还好,又忘带伞,一直淋着雨。大哥似乎无所谓,只要把西瓜卖掉,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我想,大哥75岁,如果是体制内的人,种着近30亩双季稻和3亩西瓜,自费这么不怕苦和累,至少是上了省新闻联播了。感谢几家餐馆朋友和几个看到微信朋友圈文章后,主动和我对接购买大哥的西瓜的朋友,尽管是雨天,饿着肚子,把大哥几千斤西瓜送卖完,终究没烂在地里,也是物有所用,所值。我也算帮大哥了了他近段最大的烦心大事。特别感谢共和酒店付丹这个女孩子加大数量购买,她说,她的父母也是常年种菜种瓜,种的辛苦,卖不掉,更痛苦。
早就听说桃源县佘家坪镇有个叫王卫国的村民,守望自然农法,屋前屋后种养着水稻和蔬菜鸡鸭鹅等。
本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受市委党校乡村课题调查研究组的一个老师的邀请,一同拜访王卫国。
下午3点,上了车,老师在车上就给我打预防针,说王卫国老师家里很乱。
农民一天到晚忙,哪有时间收拾。到了王卫国家,座落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
家里就他和8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根本没收拾,杂乱无章,农用机械,小车,仓储设施应有尽有。
我直奔主题聊起了自然农法。
王卫国告诉我,他今年55岁,二十年前从一本《种学种田》的书里受到启发,而开始着迷探讨践行自然农法,自己育种种植水稻和其他庄稼,几乎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根本不用。
我观察了一下他住房周围情况,屋前有几亩两口鱼塘,一小块菜地,屋前屋后散养着鸡鸭鹅,有一些水缸,水缸里是生物发酵的东西。
我只想看看他自育种的香稻,他带着我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边走边说,他曾经用开水浸泡过稻种,我问,那不把种谷烫坏?他说,过一下开水,并用专业术语说了开水浸泡种子不会烫坏种谷等知识,我似懂非懂应答着他的话。
踏入田埂,他带我看了他种植的1号2号3号4号香稻稻田,他说,他自育最好的品种是5号香稻,稻禾都是香的。
见王卫国老师这么一说,满鞋泥巴的我一定要去他种的5号香稻稻田去看看。到了5号香稻稻田,大概也就两亩面积。果不虚言,走近稻田,真的是香气扑鼻,如果稻花盛开和水稻熟了的日子,肯定是香气渗入心脾。
王卫国老师又指了指田埂,我见田埂上尽是蚯蚓小孔小洞,稻田里没有杂草。我问,怎么除草?他说,我自己薅草,一天可以薅草三亩。这个我信,当年,我们虽小,也是薅草的主力军,只是边薅草,头顶上的小沙蚊子咬得脑壳奇痒,一边薅稻(草),一边抓痒,头上满是泥巴。
很多人和事,同相信而相信,因看见而相信,因经历而相信。这时,我彻底相信王卫国老师是留守村庄守望自然农法的土专家。
我慎重的对他说,王老师,我信你,也佩服你!你一定要给我留明年能种30亩5号香稻的种子,他说60斤稻种足够了。我心里算了一下账,2块钱一斤的谷,种谷钱也就4块钱一亩。我们现在全靠买种,双季稻种子钱一亩要200块钱。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种田成本怎么不高!
原计划买点香米的,因王卫国老师仓储设施筒陋,去年留存的香稻加工后,米中有黄米。我便再次认真的对他说,食品安全源头才开始,储存保管、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等,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掉链子,食品都是不安全的。你的5号香稻收割后,太阳自然晒干,一定要给我留1千斤稻谷,我自己拖到老家保管,去加工。
到了吃晚饭时候,王卫国老师早就杀了一只鹅,小杂鱼,几样小菜,香米。他说,没什么好招待。
我说,这就是最好吃的东西,城里根本吃不到,因为买不到。王老师,真的,不骗你!
天快黑了,离开王老师家,他母亲告诉我,儿子弄这些倒欠了十几万的债,儿媳妇死了好多年,现在打着单身。
我心里一种悲凉。土生土长的专家至少是生态农业实践中的专家,如果有点科研经费和给予一点支持扶持就好了。
谁会关注这少之又少的在大部分村民眼里为异类的守望自然农法特别是难能可贵的自育自种拒绝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农业的农民呢!
除了我这个SJ病!
离开王卫国家,离开桃源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我坐在车上,一言不发,心里却苦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