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这句话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的总结,而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完成《平凡的世界》最后一个字,就倒下了的路遥。

7岁被父母送人,21岁被初恋抛弃
路遥的一生是悲惨的,从生下来就忍受着贫穷,他的家庭世代都是农民,父母目不识丁。他是长子,身后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
家里实在养不起这么多孩子了,决定把7岁的他过继给远在延川县的伯父。
伯父家里同样贫困,他经常为买不起铅笔而发愁;因为衣衫褴褛,他也不敢跟别的孩子一起玩。
在那个闹饥荒的年代,饥饿感让他刻骨铭心。别的孩子课间都去玩耍了,他不敢站起来,因为快饿晕了。
7岁之前他一直没有正式的名字,小学老师给他起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名字:王卫国,保家卫国的意思。
多年后,王卫国有了一个人尽皆知的笔名,路遥。
而也就是在7岁那年,家里实在是养不起了,于是父亲就将路遥过继给了路遥的伯父。
当时路遥苦苦哀求伯父能让供自己上学,整个小学路遥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为了让自己走出大陕北,他只有努力读书。
没想到,路遥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学校里唯一考上中学的学生。
当年正是闹饥荒,但是村里的人听说路遥考上了,都拿出自己的家里唯一的一点粮食分给路遥,当路遥从几个老爷爷手里接过一个个的馍馍时,路遥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为了能够让路遥上学,他的养母也就是伯母李桂英提上箩筐,拄着木棍,赶50里山路到县城沿街乞讨。
1966年,路遥遇到了自己的初恋,一名叫林红的女孩。
当时县军工厂招工,路遥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名额。这意味着他可以由农民变成工人,那是许多青年梦寐以为的机会。但路遥将这个名额转手让给了自己心爱的女孩林红,谁知道,就在当年,林红嫌弃自己的农民身份,爱上了一个军官,这下路遥没了事业也丢了爱情。
边吐血边创作《平凡的世界》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伤痛后,路遥沉浸于写作,他想要在40岁之前再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分成三部,共六卷,一百万字,上百个人物出场。
这部书,就是后来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平凡的世界》。
路遥开始了长达3年辗转于铜川陈家山煤矿、从陕西作协临时借来的小房间、新落成的榆林宾馆、甘泉县招待所等地的艰苦而漫长的写作。对于视创作为一种劳动,坚信唯有持续不断的劳动才能为人类创造出新的精神成果的路遥而言,永远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终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了。
然而,大多数评论家对作品感到失望,认为相比于《人生》是很大的倒退。
满心期待的路遥,被当头一棒。
呕心沥血创作的文字没有得到“主流”认可,路遥的失落可想而知。
他来到作家柳青的墓前,跪地大哭。
柳青的代表作《创业史》是路遥最喜欢的小说。在病危中,柳青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这部作品,直到将生命消耗到最后一刻。
拜谒柳青墓之后,路遥知道自己是时候做一个选择了——在活着与拿命写完《平凡的世界》之间的选择。
其实在写第一部时,路遥的健康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但为了不中断写作,他拒绝就医。
他心里明白,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6年时间《平凡的世界》完成了。路遥不久后永远离开了人世!
潘石屹连看七遍,让潘石屹7次流泪!花10万为路遥修墓,这本著作影响了上千万中国人
潘石屹连看7遍,每看一遍都以眼泪结束。
“每天晚上看着看着就哭了,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觉得这个坎过不去了,我都要拿起来读一遍,以至于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而潘石屹还去到了延安,拉上了延安大学的校长,要去看路遥的坟墓,谁知到了那里,潘石屹更加心痛,简陋,破乱,不像一个作家的坟墓,几天后校长收到了潘石屹寄来的10万块钱,为的就是给路遥修墓。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当年高考失利,心灰意冷蹬起了三轮车,后来他捡到路遥的《人生》,这本书让他热血沸腾!
路遥不仅改变了马云的一生,也激励了亿万读者的人生。
贾樟柯说“他倾诉的是一整片人群的心声,”
潘石屹说“每次读他的小说都会流泪”,
陈忠实说“他的小说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
贾平凹说“他是夸父,倒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平凡的世界》手稿
尽管他写的是苦难、奋斗,但给人的永远是希望,是崇高,是昂扬,是温暖。这为他的故事蒙上一层高于生活的诗性的光辉。
路遥留下的,不仅是那部长达104万字、呕心沥血写就的“劳动者的史诗”,不仅是他以高于生活的诗性光辉传递出穿越苦难的热情和力量,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奋斗者的精神回响。
读路遥,就像是在读自己,读《平凡的世界》就像是完成了一次人生的救赎。
而我们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受到了激励,这也许就是路遥拼了命也要写完这部作品的原因,他希望能给广大的人们留下精神食粮!
所以,《平凡的世界》值得成为每个人的枕边书,更值得成为你奋斗之路上最坚固的陪伴。
如果你的一生只能读一部作品,那首选就是《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