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2024年7月6日
甲辰年 辛未月 辛未日 六月初一
节气由来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群芳谱》:“暑气至此尚未极也。”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小暑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
在过去中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在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传统习俗
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此外,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食新”习俗
在过去,中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晒伏-去潮去湿
农历六月六,小暑前后此时气温高,日照长,家家户户都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柜子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小暑吃藕
在咸丰年间,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藕生食有清热生津、润肺、散瘀消肿、止血的功效。熟食则有健脾益胃、消食、止泻的功效。
想要健康,吃藕可是夏日首选!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起居养生
小暑时节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
1.西瓜
小暑时节正值夏季高温,而西瓜正是人们解暑的最佳选择之一。西瓜富含水分,味道清凉甘甜,能够有效地消暑解渴。此外,西瓜还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对皮肤的保养和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2.绿豆汤
绿豆汤是中国传统夏季解暑饮品之一。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绿豆中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舒缓炎症症状,还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3.凉拌黄瓜
黄瓜是夏季常见的凉菜之一,其味道清爽、口感脆嫩。黄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纤维素,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湿气,解除口干舌燥的不适感。同时,黄瓜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促进新陈代谢。
4.薏仁粥
薏仁粥是一道传统的夏季养生粥品,具有清热除湿、利水消肿的功效。薏仁富含淀粉、蛋白质、纤维素以及钾、镁等矿物质,有助于改善水肿症状,调节体内水盐平衡。薏仁粥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湿气,还可以提供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苦瓜
苦瓜是夏季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蔬菜品种,不仅含有苦瓜苷这种元素,还含有丰富的维C和微量元素,小暑时节适当吃苦瓜,可以清热败火,促进食欲。
免责声明:本宣传资料作为要约邀请。所有意向图片,仅作示意参考。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