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待问翰墨瑰宝:明朝初期书法十珍赏析
李待问,明朝初期书法巨擘,其笔墨间尽显文人风骨。今日赏析其十幅经典之作,品味其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感受那穿越历史的翰墨瑰宝。
——题记
明朝(1368-1644年)历经12世、16帝,国祚276年,为巩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思想控制。明代书法以帖学为主流,法帖篆刻盛行。受士大夫清玩风气影响,明代书法以行楷为主,追求纤巧秀丽之美。明初书法继承元代风格,成祖迁都北京后,台阁书风兴起。明成祖重视文化,招募书法家并授予官职,推动了习书之风。
我们一起分享明代著名书法家李待问书法作品。
李待问(1603-1645),字存我,明松江华亭人,崇祯进士,书法精湛,与董其昌齐名。顺治二年,抗清起义,城破后自缢,被俘仍不屈,临死犹告诫清将勿残杀民众。其书法虽受赞誉,却因起义而少传于世。传闻董其昌因忌其才而暗中收购焚毁其作品,然此说或为附会。李待问著有《玉裕堂存稿》。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的书法技艺卓越,其行书笔力遒劲,字体秀逸,深受董其昌影响,书风恬淡清新。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更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风格。李待问的字如其人,刚正不阿,慷慨就义,其书法作品亦成为后世传颂的瑰宝。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草书陈子龙七言绝句诗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草书陈子龙七言绝句诗轴》洒金笺。凡六行。共六十三字。纵123.3厘米横52.5厘米。上海博物馆所藏。刊于《中国明清书法名品图册》。释文:茫茫易水古雄州,画角清笳满戍楼。 咫尺蓟门云五色,莫将明月动边愁。款署:李待问。钤印:李待问印(朱)、存我氏(白)。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扇面》赏析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扇面》顺治二年抗清起义,城破后欲与家人诀别,被百户自刎激励。被俘后不屈就义,临死犹护民众。松江民众感其忠烈,尊为府城隍,塑像纪念。每逢诞辰,民众举行盛大庙会,并有夜间食豆浆之俗,皆以纪念李待问之英勇与牺牲。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楷书扇面节临黄庭经》赏析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楷书扇面节临黄庭经》扇页,纸本,纵54.5厘米横17厘米,节临黄庭经,1645年作。款识:存我问识文:正室之中神所居……惠朗得榻本,属余临此数行,因识之。乙酉清和月,泖泾舟次,李待问。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立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立轴》笔触流畅,遒劲有力,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字间气韵生动,既有古人的风骨,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草书立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草书立轴》作品挥洒自如,笔墨灵动。字迹奔放而又不失法度,展现出书家深厚的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留下珍贵的艺术瑰宝。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立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立轴》作品,以水墨纸本为载体,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该立轴纵110.5厘米,横33厘米,尺寸适中,便于欣赏。钤印“李待问印”(白文)、“存我”(朱文)及“畊烟草堂”(朱文)三枚,彰显了书家的身份与创作之地。题识为“李待问”,简洁而醒目,让人一眼便知作者。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扇面》赏析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扇面》扇片,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笺本之上,纵17厘米,横55厘米,虽尺寸小巧,却笔力遒劲,字势飘逸。李待问以行书挥洒自如,尽显书法艺术的深邃魅力,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草立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草立轴》立轴,纸本,1625年作,纵171.5厘米横42厘米。钤印:李待问印、琴啸自乐。款识:拟西征歌十二首之一,乙丑二月书。李待问。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陶渊明饮结庐在人境立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行书陶渊明饮结庐在人境立轴》笔力遒劲,气韵生动。以行书演绎陶渊明诗意,将文人情怀融入墨香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宁静致远之境。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草书同三幅》赏析
李待问《草书同三幅》局部之一
明代书法家李待问《草书同三幅》,笔走龙蛇,墨韵生动。三幅作品各具特色,展现了书家独特的草书魅力和深邃的艺术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法财富。
李待问《草书同三幅》局部之二
李待问《草书同三幅》局部之三
欣赏了明代书法家李待问的十幅书法作品后,我深感其作品风格独特且技巧精湛。他的行书笔势流畅,气韵生动,每一笔都透露出深厚的书法功底。作品既有古朴之风,又不乏创新之意,展现出李待问对书法的独到见解和深厚造诣。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李待问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