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炫夫女孩和坠楼女孩,中产的浮华与心魔

坠楼的女孩,如果她不是浙大的高材生,不是金融圈的人中龙凤,没有年薪百万,没有外滩买房,还会被如此关注吗?每天因为经济、家庭原因跳楼的人不少,但绝大多数人跳得悄无声息,只有她身上“中金”的标签,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反差感——她的生活已经这么完美了,怎么还是想不开?

众人试图找到一个合乎逻辑的原因。

有人说,是因为中金的降薪,让她无力承担每月5、6万的房贷。

有人说,是因为她没有做好家庭的风控,购买了远超消费能力的房产,遭遇了房价的下跌。

有人说,是因为她孕期本来就激素致郁,家庭内部又出现了一些矛盾。

她的前半生一直是个赢家。

高考杀过千军万马被浙大录取,又在浙大强者如林的新生中考进了竺可桢学院,在实验班中她以top3%的优秀成绩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去了每个学院尖子生才有资格申请的“UCLA暑校”,全球招募600人的“Semester at Sea”项目。

本科毕业后,保送本校金融学硕士,拿到了中金的高薪offer,找到了同样高收入的配偶。

如果说这些经历给了她什么关于因果的认知,那就是努力是因,成功是果,只要付出时间和汗水,就一定会有收获。

这种顺利兑换,也让人忘了第二个规律,世事无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是大热的金融行业、连涨20年的房价、烈火烹油的感情都会时刻处于变化中。

在上行周期里,又是人生最有冲劲的三十年,其实已经是各种buff叠满,处于普通人一生的高光时刻。但人们往往过于乐观地相信锦上还会添花,发动机永不熄火,用此刻的赚钱能力和上升速度去透支以后的生活。

中金又是一个气场很特别的地方。

在疫情前,中金员工的收入一直是全中国最牛行业里的最高水平,人均都达到了116万。

炫夫女孩和坠楼女孩,中产的浮华与心魔

这种站在巅峰的自豪感,是多么孤独啊,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无人知晓的成功,那还算成功吗?

在行业新闻之外,中金屡次登上社会新闻榜,都跟晒“高收入”有关。

前两年连续出了两个新闻,一个是女朋友晒中金男友的工资单,不到30岁的交易员,月薪8万多,盖着中金公司红艳艳的人力资源公章,毫不遮掩。

炫夫女孩和坠楼女孩,中产的浮华与心魔

隔了几天,又一个中金家属,发朋友圈带大名带职位地说,交易员年薪8万算个啥,投资经理年薪300-500万,ED以上还有vip医疗。

事情的发展,很快教会女友什么叫“世事无常”。她上网炫夫的本意,是想让大家羡慕嫉妒她找了个好男友,夸自己人间富贵花,结果正亏钱的g民J民怒了,我们哭天抢地,交易员家里吃肉还吧唧嘴呢。

中金一看舆情汹涌,赶紧发公告把男友停职了,她不仅炫夫失败,还害夫失业,这就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四年后大环境一变,23年中金财报里,昔日年薪千万的董事委员执行官们,年薪也变成了200多万,2024年Q1财报里,普通员工被降薪到平均3.5万(据说因为年终奖没有放在Q1),炫富的声音没了,叫苦的声音大了起来。

微博上网友很不忿,3万5就叫日子过不下去了,我们3千5的还顽强苟活着呢。

其实他们真的不是矫情,因为从前月薪十几万,买15万一平米的房子也符合消费能力,前几年对未来的预期和高估,已经把生活品质和负债水平架到了某个高度。

但是他们可能被上行周期迷惑了,拥有这样的成功,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使然,更因为,我们都是在快速前进的巨轮上赛跑的人,巨轮的速度一旦慢下来,你快如博尔特,也只是杯水车薪。

他们是学业、职场、择偶优先权的三重赢家,一生中还没什么机会学习如何面对职业、婚姻里的失败,如何在暗淡的日子里皮实地活下去。

当21岁的女孩,花4个月时间,坐游轮穿越四大洲三大洋,和全球各地的精英同学老师们一起学习。她在个人公众号里写下:才发现这大千世界,包罗万象,生活因此而无限可能。

炫夫女孩和坠楼女孩,中产的浮华与心魔

那时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热望,绝对想不到30岁的自己,会失去对这个世界还有任何可能性的期盼,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21岁的她所理解的“无限可能”,就如同她所乘坐的那艘豪华游轮,将全世界最美好的事物搜罗过来,浮于海上,顺风顺水,如同一个真空的梦境。

当真正的生活开始展现“无限可能”时,才知道,它还有另一副狰狞的面孔,叫“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