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知名奶茶店推出的一款新品“糯香柠檬茶”火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
门店接连出现爆单,
部分店铺的同款柠檬水被一抢而空。
就连“糯香柠檬茶”这几个字也成为了流量密码。
这泼天的富贵,主要还是得益于它独特的“口感”。
谁能想到呢?
加了糯米的柠檬水,竟能产生如此神奇的化学反应。
有人辣评:“有股淡淡的臭脚丫子味儿”!
而且不止一个人觉得,很多人都这样认为。
本以为“脚臭味”的争议,会让这款新品的“寿命”走到尽头,
谁曾想事情的转折点来了——
有网友将这股味道形容为“二次元美少女穿的白袜子上的脚臭味”,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
好奇者有之,陶醉者有之……
糯香柠檬茶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火了。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互联网的虚假繁荣,
事实上,这款柠檬水确实“名副其实”——臭的很独特。
有人解释,糯米发酵后会产生丁酸,
常温常压下的丁酸带有腐臭味,被认为是引起足臭的主要成分之一。
换言之,糯米的米香搭配上柠檬的酸甜,
恰好契合了汗水浸泡下脚皮发酵的味道。
所以这是歪打正着,迎合了大众的猎奇心理?
不不不。
你要相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爆火。
犹记得去年另外一家奶茶店也推出过类似新品。
许多品尝过的消费者,都表示有一股“狗脚丫子味儿”。
当时不少网友被这种形容劝退。
但现在这款糯香柠檬茶却卖爆了,这是为何呢?
说到底,还是”女色“魅力太大。
没有人会愿意闻狗脚味,
但如果换成美少女的脚,那可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对于某些特殊群体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大家听说过”恋足癖“吗?
恋足癖指对同性或异性的足部有特殊的迷恋。
而这种迷恋往往超过对其身体其他部分的兴趣,甚至能从中得到性满足。
恋足者的嗜好对象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脚”。
还可能扩大到腿、鞋袜、皮革以及服饰搭配与影像等范畴。
如此看来,他们对美少女的臭袜子味欲罢不能,也就不足为奇。
换言之,或许他们才是带火这款柠檬水的主力军。
居高不下的热度,
充分说明了“脚臭味”柠檬水在该群体的受欢迎程度。
有人绞尽脑汁形容它的酸爽,
比如“少女香汗”、“棉袜泡水”、“丝袜的气味”……
嗅觉如此敏感,可见平时没少闻!
还有人以物寄情,
因为这杯柠檬水幻想到了女神——的脚。
更有人灵感迸发,
将柠檬水装扮成各种”暧昧“模样:蕾丝袜子、高跟鞋……
他们激情澎湃,
将对足部的迷恋,投射到这杯小小的饮料中。
使得糯香柠檬水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跃成为这些“恋足癖”们,心心念念的“性幻想”神饮。
那滋味,足够销魂!
这般热闹的景象,
如果仅限于小范围的传播,倒也无伤大雅。
毕竟对恋足癖们来说,
一个小众的性癖能光明正大走到台前,也不容易。
但如果这种”臭味“让全网趋之若鹜,甚至掀起舆论狂欢,
算不算一种本末倒置?
前段时间,日本一种特殊食物——腋下饭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顾名思义,就是美女用腋窝代替手掌反复揉夹米饭,
然后让饭团沾满腋下味道。
(注意啦!制作前美女腋下不能消毒,否则不正宗)
如此重口味的饭团,普通人看了必定眉头紧皱。
但某些日本男士却兴奋不已。
甚至不惜花重金来品尝这道“美食”。
有意思的是,腋下饭团的设想并非心血来潮。
2013年的一项科学研究,揭示了腋下汗液中含有一种特殊信息素。
该物质在被嗅闻或品尝时,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这一发现,或许为腋下饭团的另类魅力提供了一丝科学解释。
随着腋下饭团话题的持续发酵,其制作过程不仅在网络上引发高度关注。
还激发了许多创意二次创作,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比腋下饭团更令人迷惑的,还有日本的口嚼酒。
所谓“口嚼酒”,就是通过在口里咀嚼而造出来的酒。
你没看错,真的是把嚼过的东西吐出来!!!
不要以为这是什么邪门歪道。
这种酒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利用唾液中的淀粉酶进行发酵)。
在日本,历史上这种嚼米的工作一般由经常担任神职工作的妇女特别是处女承担。
无论是腋下饭团还是口嚼酒,其实都是一种食物。
但因为在“女色”的加持下,充满了别样的性魅力。
回头看看,糯香柠檬茶不也是如此吗?
甚至还更加玄幻。
仅仅只是因为味道“像”,就引得那么多人却如痴如醉。
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真的推出“美少女袜子泡茶”,那该是何等景象?
对此我只能说,尊重喜好的多样性吧。
毕竟食物是无辜的,它只是味道奇怪了点而已。
只是我有些担心,
如此小众的赛道一旦被当成了流量密码,是不是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各种奇怪的食物被研究出来,被赋予各种性魅力,
表面看是双赢局面,可实际上是在挤压正常的美食赛道。
当噱头大过了食物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不仅无法长久留住顾客,还容易劣币逐良币,
大众都是三分钟热度。
那么要想吊起他们的胃口,就需要更刺激的噱头!
一旦商家们都想走捷径,那么谁还愿意深耕质量呢?
有人会说,仅依靠这一波流量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何乐而不为呢?
是啊,这一波是赢了。
但下一波呢?
当你吊足了大众胃口,也就间接拔高了标准。
如果下次不能出奇制胜,更容易被淘汰出局。
难道真要像日本看齐,一次次刷新底线吗?
但愿这一切都是我杞人忧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