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兰芳:一鸣惊人《岳飞传》,演古说今四十年

作者:读者报

说到北京评论,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岳飞传记,还有说岳飞传记的刘兰芳。

刘兰芳,著名书评行为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书评国家代传承人。

刘兰芳:一鸣惊人《岳飞传》,演古说今四十年

刘兰芳,原名刘淑琴,1944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6岁时开始随母亲学习唱东北鼓。1958年,14岁的刘兰芳崇拜老师杨丽环门学习艺术。1959年,进入鞍山音乐团,拜教教师孙慧文、赵玉峰等著名艺术家,系统学习复习。

1979年,一直在鞍山电台讲革命故事的刘兰芳受命讲一本传统书籍。刘兰芳第一次想到了岳飞川。"我学到了这一点,我喜欢它。但这些挑战也是现成的。岳飞传记没有书,也就是《故事大纲》,和刘兰芳一天要说2万多字,还要连续说三四个月,怎么办?

有人在图书馆的废墟中发现了钱才的原著《会说话的月泉》,送给了刘兰芳。虽然这本书的故事始于岳飞的出生,但文字限制非常大,"比如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这本书可能需要两个小时,需要大约2万字,但这本书只是一小段文字。"没办法,刘兰芳只能把原书删去加、再订。

刘兰芳:一鸣惊人《岳飞传》,演古说今四十年

刘兰芳与情人王仁泉合著岳飞传记

那段时间,刘兰芳早上去电台录书,下午上台说"明英利",晚上听书,半夜写书。她半夜写字,半夜叫老同伴帮忙修改,五六点钟起身默默地写字。有时写几千字,一眼就是不是人话上的眼泪,刘兰芳生气地哭着,"是我写的这个东西。但它必须继续写作。

一本《岳飞传》是28分钟,7000多字,记录的三段是2万多字。可以写不完,怎么办?只能当场播放。"打开,啪啪啪,唤醒一个木头镜头,最后一本书说......大脑开始将积累的东西添加到其中,就像电影一样。刘兰芳说,可以这么说,"岳飞传"。

自1979年以来,已有100多家广播电台播出了刘兰芳对《岳飞传》一书的长篇评论,在全国引起轰动,影响海外。

刘兰芳:一鸣惊人《岳飞传》,演古说今四十年

1983年,刘兰芳在10,000人的体育场演出

有人回忆说:每当刘兰芳回顾时播出时,街头行人出人意料地少,导致刑事犯罪和治安犯罪都大大减少。因此,鞍山市授予她"治安楷模"称号。

其他荣誉也来了。"五一劳动奖章","38位红旗人物","70年70人杰伊主演艺术家",2019年"中国年度无遗人物"......但刘兰芳并没有"躺在信用书上吃旧书",而是注重将作品反映出她眼中的民族精神,看向一个特殊的群体:民族道德楷模。

刘兰芳:一鸣惊人《岳飞传》,演古说今四十年

2018年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交流"进入武汉

"我被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感动了。刘兰芳说,他埋名于世,从零开始,用30年时间研制了一艘核潜艇。"我认为现在是时候讲述他的故事来教育今天的年轻人,让观众记住他对国家的贡献。

说到干,刘兰芳和王仁泉先生一起将国家道德典范故事改编成100多集的回顾,并参加了"国家道德模范故事集"巡展。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是讲故事的遗产。刘兰芳说,他希望以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更多的人和年轻人能够了解这些道德典范的故事"。"

模特们的先进事迹感人,刘兰芳的情感演绎引人入胜。有观众评价:刘兰芳的道德典范系列评论"在平凡的诠释中伟大,用人性之美净化灵魂,像春雷一样赞美的精神,令人振奋。另一位观众评论说:"这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希望这样的表演在未来能够广泛开展,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刘兰芳:一鸣惊人《岳飞传》,演古说今四十年

2016年2月20日,刘兰芳先生在马街对人民讲话

作为《北京评论》的全国传承人,刘兰芳一直致力于《北京评论》的遗产工作,她与辽宁鞍山师范学校达成了一个意图:开一门音乐艺术,真正让评论进入学校教育。此外,刘兰芳建议挖掘综述结果,建立声音、形象、文学一体化的图书音乐数据库,同时整合相关出版物,开展系统研究。

因为刘兰芳,很多人都知道《北京评论》,也有很多人了解了《北京评论》。"非遗传的荣誉是一种责任,一种负担,激励着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刘兰芳说。(来源:Guangming.com 作者:赵艳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