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北京的夏日,阳光温暖而不炎热,是最宜人的天气。坐在故宫边的四合院里,已年近古稀的李成儒难免会回首往事。这个曾经风光无限、挥金如土的人,如今虽已不复当年的财富,但家中收藏的各种古董古物,随便一件都价值连城。

他环视四周,目光最终落在案头一张旧照片上。那是几年前,他与儿子李大海一同外出旅游时的合影。看着照片中两人其乐融融的模样,李成儒的眼神不禁柔和了几分。

回想起自己的人生历程,起起落落、坎坎坷坷,李成儒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无法尽到一个好父亲该有的责任,错失了陪伴儿子成长的宝贵时光。

幸运的是,在岁月的冲刷下,父子二人终于读懂了彼此的爱与期望,亲情历久弥坚。如今,对于李成儒来说,他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儿子李大海能够遇见一个心有灵犀的人,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别再像他一样,两次婚姻两次离婚,留下太多遗憾。李大海今年36岁,对于这个年纪的男人来说,确实也到了该考虑婚姻大事的时候了。

李成儒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对儿子确实太过于严格了些,儿子年少气盛时,他从未给过肯定和鼓励,反而常常严厉斥责、百般挑剔。

但这一切,其实也只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来爱护儿子而已。作为父亲,他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独立自主、本立人生、出人头地,而不是只靠他的光环活着。

他的教育方式虽然古板了些,但背后的用心良苦,儿子大了自然就能懂了。提起李成儒的发家史,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热潮之中,一切都充满了机遇与希望。1990年,李成儒在北京创立了中国首家开架自选服装店"特别特"。

这在当时可谓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颇具创新。没过多久,这家店就迅速在京城走红,生意红火,挣钱竟然"不费吹灰之力"。

钞票就像春风般不停地涌进李成儒的口袋。他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穿七八万一套的高级西服,打一万多一条的名牌领带,脚下更是一双价值100美金的丝绸棉袜,简直是挥金如土、奢侈到了极点。

更不用说出入酒店会所,小费就是随手百美金起,举手投足间尽显富贵人家的派头。当那个年代,大多数人还在勒紧裤腰带过"艰苦朴素"日子时,李成儒就已经开始购入各种小型轿车了,动辄就是七八万美金的全款买车。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到了1991年,李成儒家中的外汇存款高达1300万美金,折算成当时的人民币就是6000多万,身价何止是一个小富翁那么简单!他的确是赚钱到手软,过着无与伦比的豪华生活。

可是阔绰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好景不长,转眼就到了1993年,李成儒的投资失利,所有的家产都搭了进去,一夕之间瞬间复归贫寒。

这对于曾经的"富可敌国"的他来说,简直就是人生的一记重击。但李成儒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选择重新开始奋斗。他回到从前熟悉的演艺圈,全心全意投身演戏事业,靠着一张老脸和过硬的本事,终于在《重案六组》《龙须沟》等剧中再次复出,慢慢重拾了些许荣光。

在李成儒家道中落、重新奋斗的同时,他的儿子李大海也在独自扛起一个人的重担,步步为营、打拚求生。1985年,李大海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人家,那时的父亲李成儒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者。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7岁那年,父母因性格不合而离婚,李大海就这样与母亲相依为命,整个童年都是在狭小逼仄的环境中渡过。他们母子住的是一间仅18平米的出租屋,狭小得连转个身都成问题。

屋内陈设也十分简陋,除了几件旧家具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就没其他物件了。独立的卫生间?更别提了,就连做饭都要去隔壁房间的公共小厨房。

而且,房租每月得交600多元,对于只身赚钱养家糊口的母亲来说,根本是个沉重的负担。为了还清之前炒股挥霍所欠的20多万债务,她不得不将儿子送进寄宿学校,自己一个人打理家务、赚钱还债。

转学生、寒门出身的李大海,屡屡成为同学们取笑、歧视的对象。但他懂事乖巧,性格也似了父亲般倔强,从不回嘴,只默默忍受,心疼着母亲的操劳。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17岁那年,他甚至主动辍学打工,曾做过服务生、推销员,靠在街头卖唱维生。一个月辛苦赚来的微薄收入,除了维持温饱,其余的他都用来资助母亲度日。

对于李大海来说,母亲的付出是他永远也报答不完的。而正是这段孤儿寡母、寒门穷苦的岁月,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也让他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很难想象,曾经的他是如何从那个贫困潦倒的小男孩,一步步成长为今日低调有为、尽职尽责的好青年。如今的李大海不仅致力于音乐事业,还一直在默默做着公益,坚持在残疾人协会做义工,用音乐的力量给残友带去欢乐。

虽未大红大紫,却从不炒作绯闻,规规矩矩、本本分分,只是差临门一脚而已。李大海那段贫困潦倒的成长经历,与父亲李成儒的缺席是分不开的。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在李大海人生最关键的7岁到17岁这十年里,李成儒作为父亲几乎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二人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据李大海回忆,20年间与父亲见面次数不超过100次,平均下来七十天才能见一次面。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父子相处时光实在是太过单薄了。局外人不知道的是,李成儒在那段时间里还迎娶了新欢史依弘,她比李成儒小整整18岁。

新妻子的出现,无疑又进一步分散了李成儒对儿子的注意力。他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了新婚姻和新家庭上。这样的父子关系,自然而然地就拉开了距离,二人之间逐渐横亘起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作为儿子的李大海,从小就渴望获得父亲的关爱,却总是与之擦肩而过。久而久之,他内心深处对缺席的父亲积淀了浓浓的怨恨。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即便李成儒偶尔会带着礼物前来学校探望,他也常常干脆利落地拒绝见面,把礼物原封不动地推了回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种"敌意"固然很反常,但也正是由于多年来一点点累积的失望和怨气。

李成儒作为父亲,看到儿子这般态度自然感到万分歉疚。他深知自己对李大海亏欠太多,儿子从小就没有尽享过应有的父爱。

但面对儿子的"抗拒",他却也显得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自己却无法伴在身边,无法给予照应。

直到200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终于让父子二人的关系泄了堵。那年春节前夕,李大海骑车不慎被汽车撞伤,当时情况非常危急,需要紧急输血...那年春节将至,本该是祥和喜庆的时节,但对李大海一家来说,却陷入了突如其来的危机。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那天,李大海像往常一样骑着单车在街头奔波。谁知一辆失控的小汽车疯狂驶来,猛地撞上了他的车身!只见人车翻飞,李大海重重摔在地上,当场便失去了意识。

现场情况十分糟糕,李大海不仅全身多处骨裂,而且大量失血,情况极为危急。若不及时输血救治,后果不堪设想。亲属赶到现场后,立刻展开了救治。

此时李成儒也被人惊动赶来了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儿子,他头一次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医生告诉他,眼下最要紧的是为李大海输血,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李成儒二话不说,立即要求为儿子验血输血。不一会儿,他整个人便面色惨白,显然也因大量失血而略显虚弱。就这样,父子俩的鲜血在这一刻连成了一体。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大约过了几个小时,李大海终于缓过气来,慢慢睁开了双眼。当他看到病床前的父亲时,内心久旧的怨恨似乎在这一刻微微松动了些许。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是多么期盼父亲的到来,如今却在这样的环境与场合下与父亲重逢。不过李大海依旧故作坚强,对病怀中的父亲说:"你对我再好,有些东西也弥补不了了。

" 听到儿子的这番话,李成儒只是静静地点了点头,并未作声。他深知自己的过错与无能, 自然也不便反驳儿子的指责。

这场车祸,不啻于一记当头棒喝,却也成为拉近父子关系的转折点。从那之后,李大海渐渐开始理解父亲,读懂了他对自己的爱与良苦用心。

李成儒之子李大海:对父亲怨恨过,如今读懂良苦用心,父爱如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