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不但要吃饭,还要说很多话
人长嘴巴,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也是为了说话,为了唱歌,为了辩论,甚至为了骂人。说话是基本功。生存与生活的需要,除了吃饭的本能以外,就是说话了。我们每天都需要说很多话。说话是正常,不说话人家就会把你当哑巴了。其实,即使哑巴也是有正常的表达欲望的,许多时候着急起来就会“哇啦哇啦”地乱嚷,甚至借助于夸张的手势和表情,来表达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
人们的表达,一般都是通过说话的形式进行,你说我听,或者我说你听。但是,这种表达大都是与别人进行交流。
不过,人们会思考,会感悟,会体会总结,会幻想憧憬。这一切都是需要用心去想的,而想的过程就是与自己心灵的交流。如果交流的时候发出了声音,我们称作自言自语;没有发出声音,那就是在心灵深处自我消化了。
很多时候,人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心灵絮语,因为我们人生每走一步,都是要用心做决定的。决定之前,与心灵絮语,自己与自己商量着怎么办;决定之后,与心灵絮语,让心抛开一切思想的障碍,指挥全身任何一个部位执行行动。
我们每一条生命,都不知原由地来到世间。名义上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但无一不是精血相遇相融的巧合。从呱呱坠地开始,生命的旅程,注定要尝遍酸甜苦辣。之所以我们对各种味道十分敏感,就在于我们有心。我们不断地与心灵絮语,让每一种味道都鲜活地刻在记忆里。不得不说,记忆就是一把锋利的岁月之刀,雕琢着我们毕生的沧海桑田。
当我们与心灵絮语时,眼前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是苦是甜由我们自己体会;记忆里闪现的,是过去的点点滴滴,是悲是喜由我们自己回味;对于未来,有太多的变数,不好预测,也难以把握,是福是祸由我们自己承受。
与自己的心灵絮语时,生命会焕发光彩
潮涨潮落,月缺月圆,我们总说这是自然的规律,但也不能不说,这也是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与心灵絮语,往往在潮涨潮落、月缺月圆的时候,换来一声声的感慨和叹息。我们的思绪,经常盘旋在往日营造的理想世界里,似真似假、亦梦亦幻,让我们沉醉,“不知今夕是何年”。
是梦,终有睁开眼睛的时候;是醉,也终有头脑清醒的时候。当我们发现一切并不理想,这个世界是骗人的,我们会怎么办?
一个落魄的人去询问一个得道高僧:“别人有,为什么我没有?”
高僧言道:“也许你有的,别人还没有呢?”
落魄之人一时语塞,但仍不甘心:“为什么别人有的,我却得不到。”
高僧又道:“该得到的自然就会得到,不该得到的,即使你得到了也会归于尘土。”
落魄之人不服,就去抢劫,抢到了一些钱财,但最终也送了性命。
得失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的一生,譬如朝露,或许眨眼间就消失了。在这短短的瞬间,我们能做什么,能获得多少呢?生前落魄,死后成灰,这是我们做人的宿命,但不能成为我们悲伤、失志、堕落的理由,而应该成为我们好好生活下去的动力。世上的人,落魄的多了,连大名鼎鼎的李白、苏轼都曾经落魄,何况我们呢?而且,我们这一路,只要生命存在,只要机会还有,在不断失去的同时,也在不断得到,不知是也不是?
说到底,我们还是不能对往事释怀,喜欢和现实较真,心胸不够宽容罢了。有时候,太过执着,除了徒增伤感,什么用处也没有。静下来的日子,我们好好和心灵絮语,或许我们能从温柔的絮语中寻找到合适的途径,让我们的生命安宁、光亮且美丽。
从和心灵絮语中得到安宁、光亮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