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满家样”
□ 谢冰毅
记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全国第一届山水画展在安徽合肥开幕,其中有4幅青绿小画裱在一起,晶莹剔透、清新脱俗,让我眼前一亮。当时画青绿的人很少,因为青绿不好画,容易甜、容易俗。我不禁凑到跟前想看看作者的名字,从此,就记住了它的作者——满维起。
后来,二十多年前的世纪之交,张复兴老兄策划了“锦绣中华万里行·漓江篇”的活动。十多天在桂林,我们吃住在一起,聊天聊地、聊绘画,饱览了兴坪、九马画山、阳朔、羊堤的美景,归来画成八尺大画在广西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馆展出。再后来,又到太行山写生、创作,在河南博物院和中国美术馆展出,是当时中国山水画坛的盛事。算起来,也过去了二十五六年了。时光荏苒,光阴如梭,历历在目又恍如隔世。那时的老满是个活泼开朗、博闻强记、谈吐诙谐有趣的人,很多人都喜欢跟他交往,既轻松又愉快。这些年来,我们一起去过很多地方,加拿大、美国、法国、北欧、东欧,他往往既是召集者和领队又是组织者,常常看到他背着沉重的画具奔波在崇山峻岭、巍崖陡壑之间,餐风宿露、栉风沐雨,这是他的真实写照。对写生的痴迷让他放开双腿,不顾病痛,跑遍了桂林、黄山、太行山、张家界、湘西、黔东南、厦门、福建、海南岛……从大自然提取最鲜活的素材,化为笔墨,一变过去的画风。这些不同地域的风貌都被他信手拈来,化为他自己的笔墨语言、着色方法、构图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立于山水画坛的“满家样”。为丰富山水画的创作语言,尤其是青绿山水的现代模式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对写生的痴迷是深入骨髓的,也是他近些年努力的方向。老满不但在家里创作非常用功,丈二、丈六,从不懈怠,真力弥满、神完气足。写生起来更是一个拼命三郎,往往顶着风、冒着雪,不惧骄阳似火、不畏三九严寒,饥餐渴饮是家常便饭。而且劳动强度非常大,画起来就是十几个小时,中间也不休息,这种刻苦用功的态度是很多年轻人也无法比肩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这么多年的写生作品用盈箱累箧来形容,毫不为过。两千多幅的写生画就是他多年勤奋的写照,令人叹服。前年,还举办了他的写生作品展,题材广泛、技法多样、构图新颖、设色多变,没有一幅手法相同的,在山水画界博得了广泛的好评。真是佳作尽从写生出,画图宛如天然裁。我觉得老满的写生不止是生动活泼,更主要的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山河,借自然之山石,浇胸中之块垒,那种温润的、深情的、明丽的、和谐的笔墨,不但是老满个性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期望。
去年此时,老满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现在,翻开那时的画册,一本本、一幅幅,都似乎是他的音容笑貌。揽物生情,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令人唏嘘。记得在天津画院举办的最后一次画展,他那消瘦的面庞,温暖的笑容,就是永远的定格。永远的老满哥,永远的“满家样”。
谢冰毅 2024.5.27
谢冰毅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画学会理事
编者按:
2024年6月12日是满维起先生逝世1周年纪念日,学生铁峰敬邀满老师的生前好友撰文,追昔感旧,献上缅怀。谨以诸位师友的追思短文,纪念满维起先生,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