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向“新”而行丨“70后”的光明灯头厂“换装”再出发

作者:上海嘉定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嘉定正聚焦持续壮大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打造更多科创“核爆点”三方面发力。“向‘新’而行”系列报道聚焦嘉定区那些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先行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通过深入挖掘它们的创新实践和发展路径,展现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城市产业更新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存量的老工业基地成为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日前,记者从嘉定国资集团获悉,前身为光明灯头厂的上海国际健康产业园项目,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该项目被列入2023年全市第一批“工业上楼”名单,将对原有园区进行升级,打造地标性智慧、科技、绿色园区,结合马陆镇的“杏谷”产业园区规划,引入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业态。目前,园区3栋厂房已经结构封顶,预计年内完成建筑施工,2025年竣工投入使用。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上海国际健康产业园也是马陆镇的存量资源转型项目,以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盘活存量资源之余还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向“新”而行丨“70后”的光明灯头厂“换装”再出发

曾是嘉定“光明产业”的先行者

位于嘉戬公路上的光明灯头厂,于1971年4月由城东、城西两家公社联合创建,生产各种规格的民用、工业用灯头,是上世纪嘉定的工业大厂。

据198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嘉定年产灯头6.4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嘉定年产灯泡1.63亿只,日光灯320万只,占全国总产量的8.2%。

家住马陆镇的朱根奎回忆道:“我是1985年进入光明灯头厂,一直做到关厂的时候。当时,光明灯头厂有冲床、玻璃、检验、金工车间,我是玻璃车间操作工。记忆中,光明灯头厂规模最大的时候有3000多人,产品还出口到伊拉克等国家。”

向“新”而行丨“70后”的光明灯头厂“换装”再出发

资料图

目前,该园区经资产重组后,作为嘉定国资集团旗下重要的存量集体资产,进行了转型再利用。

嘉定国资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樊珠表示,项目团队经过前期多次调研研究,计划依托项目所在马陆镇区域内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市中医院分院等优势医疗资源和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相关规划实施,以“医疗健康产业高地”为目标,产业定位围绕医疗设备、数字医疗以及中医药大健康主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医疗健康特色产业园。

向“新”而行丨“70后”的光明灯头厂“换装”再出发

如今“换装”升级再出发

据介绍,2022年起,嘉定国资集团对原工业厂区土地进行了土壤修复以匹配未来用地需求。根据规划,新园区采用原址重建的方式,拆除全部现有建筑,探索向天要地的“工业上楼”模式,原灯头厂厂区将改建升级为一个环境优美、品质一流、产融结合的专业产业园区。

“新工艺方面,因为我们项目基坑面积比较大,达到了19000平方米,基坑阶段的施工周期也比较紧。所以选择跳仓法的施工工艺,大约可以节省工期一个月。”施工方中铁建工集团光明灯头厂改扩建工程项目总工杨志明表示,目前建设项目处于主体结构全面施工的阶段,预计项目在今年9月底可以具备竣工条件。

向“新”而行丨“70后”的光明灯头厂“换装”再出发

光明灯头厂改扩建项目自2023年中开始建设,用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41.9亩),规划总计容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厂房面积4.8万平方米,占总计容面积的90%,人才公寓面积5826.5平方米,占总计容面积的10%。

更值得期待的是,它将成为“工业上楼”的标杆园区。“前期,我们通过走访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的BioBAY等专业园区以及企业,了解到其实生物医药企业,他们更加需要兼顾生产和研发的功能。所以,我们在整个园区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设置生产区和研发区,也采用了‘工业上楼’的模式。我们在去年就通过了全市第一批的工业上楼项目的评审。”樊珠说。

向“新”而行丨“70后”的光明灯头厂“换装”再出发

在生产区,厂房层高约5.1-7.7米,承重达0.8-1吨/平方米,均能满足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的设备放置、生产等需求。在研发办公区则布置有公共实验室,公共综合会议中心、配套商业等功能。园区建设中,还试行应用了节能材料、广岛照明、光伏储能、地源热泵、海绵城市等低碳减排方案。

向“新”而行丨“70后”的光明灯头厂“换装”再出发

亩产论英雄,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近年来,嘉定区坚持筑巢引凤,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的集聚地。2023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全年实现总产出285.4亿元,新增生物医药规上企业29家,签约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3个,新引进各类企业220家,全区生物医药企业总数达到1200余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给园区设了一个小目标,力争2028年6月达产时总年产值4.5亿元,亩均产值超1000万元。”樊珠的信心源自嘉定国资集团集群作战优势,“目前,我们已经有4家意向入驻企业。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基金+基地’的模式,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形式,来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助力嘉定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行丨“70后”的光明灯头厂“换装”再出发

园区效果图

未来,园区还将依托国资集团产业金融等资源优势,加速园区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在园区内拟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产学研转化平台等软服务平台,积极整合重点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实验室和产业机构等相关资源,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检验检测分析测试实验室等公共实验室服务平台。

撰稿:李华成

摄像:蔡陈皓

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