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新”而行丨“70後”的光明燈頭廠“換裝”再出發

作者:上海嘉定

編者按

新質生産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更新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産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為核心标志。

圍繞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嘉定正聚焦持續壯大新動能、推動傳統産業提質煥新、打造更多科創“核爆點”三方面發力。“向‘新’而行”系列報道聚焦嘉定區那些在新質生産力方面先行探索并取得顯著成果的企業,通過深入挖掘它們的創新實踐和發展路徑,展現新質生産力在推動企業轉型更新、促進高品質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在城市産業更新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的程序中,存量的老工業基地成為了區域産業轉型更新和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載體。日前,記者從嘉定國資集團獲悉,前身為光明燈頭廠的上海國際健康産業園項目,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該項目被列入2023年全市第一批“工業上樓”名單,将對原有園區進行更新,打造地标性智慧、科技、綠色園區,結合馬陸鎮的“杏谷”産業園區規劃,引入生物醫藥領域相關業态。目前,園區3棟廠房已經結構封頂,預計年内完成建築施工,2025年竣工投入使用。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上海國際健康産業園也是馬陸鎮的存量資源轉型項目,以園區轉型更新促進産業集聚,盤活存量資源之餘還推動了區域經濟轉型發展。

向“新”而行丨“70後”的光明燈頭廠“換裝”再出發

曾是嘉定“光明産業”的先行者

位于嘉戬公路上的光明燈頭廠,于1971年4月由城東、城西兩家公社聯合建立,生産各種規格的民用、工業用燈頭,是上世紀嘉定的工業大廠。

據1989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嘉定年産燈頭6.4億隻,占全國總産量的三分之一;嘉定年産燈泡1.63億隻,日光燈320萬隻,占全國總産量的8.2%。

家住馬陸鎮的朱根奎回憶道:“我是1985年進入光明燈頭廠,一直做到關廠的時候。當時,光明燈頭廠有沖床、玻璃、檢驗、金工工廠中的房間,我是玻璃工廠中的房間操作工。記憶中,光明燈頭廠規模最大的時候有3000多人,産品還出口到伊拉克等國家。”

向“新”而行丨“70後”的光明燈頭廠“換裝”再出發

資料圖

目前,該園區經資産重組後,作為嘉定國資集團旗下重要的存量集體資産,進行了轉型再利用。

嘉定國資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樊珠表示,項目團隊經過前期多次調研研究,計劃依托項目所在馬陸鎮區域内瑞金醫院北部院區、市中醫院分院等優勢醫療資源和馬東産城融合發展示範區相關規劃實施,以“醫療健康産業高地”為目标,産業定位圍繞醫療裝置、數字醫療以及中醫藥大健康主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三角醫療健康特色産業園。

向“新”而行丨“70後”的光明燈頭廠“換裝”再出發

如今“換裝”更新再出發

據介紹,2022年起,嘉定國資集團對原工業廠區土地進行了土壤修複以比對未來用地需求。根據規劃,新園區采用原址重建的方式,拆除全部現有建築,探索向天要地的“工業上樓”模式,原燈頭廠廠區将改建更新為一個環境優美、品質一流、産融結合的專業産業園區。

“新工藝方面,因為我們項目基坑面積比較大,達到了19000平方米,基坑階段的施工周期也比較緊。是以選擇跳倉法的施工工藝,大約可以節省工期一個月。”施工方中鐵建工集團光明燈頭廠改擴建工程項目總工楊志明表示,目前建設項目處于主體結構全面施工的階段,預計項目在今年9月底可以具備竣工條件。

向“新”而行丨“70後”的光明燈頭廠“換裝”再出發

光明燈頭廠改擴建項目自2023年中開始建設,用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41.9畝),規劃總計容建築面積約5.4萬平方米,其中工業廠房面積4.8萬平方米,占總計容面積的90%,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面積5826.5平方米,占總計容面積的10%。

更值得期待的是,它将成為“工業上樓”的标杆園區。“前期,我們通過走訪張江的生物醫藥産業園、蘇州的BioBAY等專業園區以及企業,了解到其實生物醫藥企業,他們更加需要兼顧生産和研發的功能。是以,我們在整個園區規劃設計之初,就考慮設定生産區和研發區,也采用了‘工業上樓’的模式。我們在去年就通過了全市第一批的工業上樓項目的評審。”樊珠說。

向“新”而行丨“70後”的光明燈頭廠“換裝”再出發

在生産區,廠房層高約5.1-7.7米,承重達0.8-1噸/平方米,均能滿足醫療器械生産研發企業的裝置放置、生産等需求。在研發辦公區則布置有公共實驗室,公共綜合會議中心、配套商業等功能。園區建設中,還試行應用了節能材料、廣島照明、光伏儲能、地源熱泵、海綿城市等低碳減排方案。

向“新”而行丨“70後”的光明燈頭廠“換裝”再出發

畝産論英雄,實作土地高效利用

近年來,嘉定區堅持築巢引鳳,打造生物醫藥産業生态的集聚地。2023年全區生物醫藥産業規模穩步提升,全年實作總産出285.4億元,新增生物醫藥規上企業29家,簽約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23個,新引進各類企業220家,全區生物醫藥企業總數達到1200餘家。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給園區設了一個小目标,力争2028年6月達産時總年産值4.5億元,畝均産值超1000萬元。”樊珠的信心源自嘉定國資集團叢集作戰優勢,“目前,我們已經有4家意向入駐企業。未來,我們将進一步探索‘基金+基地’的模式,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的形式,來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入駐,助力嘉定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

向“新”而行丨“70後”的光明燈頭廠“換裝”再出發

園區效果圖

未來,園區還将依托國資集團産業金融等資源優勢,加速園區成果轉化和企業發展。在園區内拟建立産業創新服務平台、産學研轉化平台等軟服務平台,積極整合重點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實驗室和産業機構等相關資源,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檢驗檢測分析測試實驗室等公共實驗室服務平台。

撰稿:李華成

攝像:蔡陳皓

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