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作者:农村青年杂志
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农村青年

微信公众号

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原载于《农村青年》杂志2024年第5期

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文 / 胡晓荣 整理

近年来,多地以“田园美、生态美、家园美、生活美”为目标,通过排污治污、垃圾分类、户厕改造、发展乡村旅游业等举措,扎实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广袤乡村成为广大村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错落有致的民居院落,个性有趣的艺术墙绘,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近年来,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红联村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通过给环境增“颜值”、促村民提“气质”,推动人居环境提质增效,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让村民的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牢固。红联村先后获得江苏省绿化示范村、镇江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红联村

走进红联村红灯新村村民陈发春的家,院内洁净整齐,舒适雅致。“你看看我们村,河水清澈、民居整洁、道路宽敞……乡村环境焕然一新,每家每户花草茂盛,生机盎然。如今,我们村每年都评选文明户,家家铆着劲比呢,把自己庭院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自己住着也舒服、开心!”陈发春说。

这份美丽,离不开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离不开所有群众的努力。红联村围绕“乡土、自然、生态”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清洁家园,美化环境”活动,持续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庭院建设上下功夫,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组织+党员”带头示范、辐射到每家每户的形式,带动全村群众自觉参与庭院美化。

为凸显乡村景观,体现地域特色,红联村充分利用废旧砖瓦、陶罐、石磨等闲置材料和老物件,用于矮砖墙建造或外墙布置,打造丰富多彩的节点景观,显露出浓浓的乡愁。不仅如此,红联村还利用“扬中三宝”芦、柳、竹等乡土材料,进行精细化编织,展现丰富多彩的乡土特色景观,真正实现移步换景,景景不同。

户户优美、家家整洁、处处和谐……这是红联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呈现出的新气象。但是人居环境的整治,带来的不只是“面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里子”的改变。红联村积极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开办“积分超市”,通过用积分兑换日常用品的方式,倡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引导村民爱护环境、共建家园,大家逐渐从“要我干”向“我要干”“争着干”悄然转变。

不仅如此,红联村还定期召开道德评议会,通过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孝老爱亲模范”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群众前行。红联村先后多次修订完善以思想道德、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相处等为内容的村规民约,全力打造有“文化”、有“颜值”、有“气质”的美丽乡村。

红联村不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依托红灯新村大片农田相对集中的自然特征,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打造“初心田”,主种南粳46品种,生产加工生态大米。“我们种植的大米产量稳定,口感很好。‘初心田’既为周边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又为居家养老送餐服务提供免费粮食,一举两得。2024年,我们要将‘初心田’打造为‘发展田’‘幸福田’,力争全年增收再上新台阶。”红联村党委书记郭兰彪说。

为美丽乡村建设赋能提效

“村庄变化真大,旧房拆除了,道路硬化了,环境改善了,还修建了一个小广场,真是太好了。”江西宜春奉新县干洲镇大角村上京村民小组的肖必先老人高兴地说。近年来,奉新县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为秀美乡村建设赋能提效。

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江西宜春奉新县

从“定制”到“蝶变”,打造美丽乡村。奉新县主动化身“美容师”,量身定制“美容餐”,做活“山水文章”;积极组织各乡镇报送新农村建设储备点,对未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村组,及时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全面了解各村组的产业发展、村庄道路、住房结构、环境卫生等情况。截至2023年底,奉新县共规划187个新农村点,其中,打造具有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优势的美丽宜居村庄10个。

从“面子”到“里子”,整治人居环境。“改造后的景观围墙和栽植树木漂亮极了!”石溪管委会桃源村杨垅村民小组村民沙时海高兴地说。村庄美了,环境卫生也得及时跟上。奉新县按照“分片包干”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日常清洁行动。同时,利用“万村码上通”平台,引导村民、商户及时对房前屋后、门庭院落进行清扫,全方位改善村容村貌。始终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持续出动“找茬团”,用“脚步”丈量短板,用“指尖”曝光问题,确保问题整改一遍清。截至今年3月,奉新县通过“万村码上通”平台处理大小事件3.74万件。

从“问题”到“整改”,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奉新县成立“厕所革命”工作小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倡导村民主动参与改厕工作,确保改一户、成一户;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按照村初检、乡复检、县验收的流程,逐户逐厕验收,坚持合格一个、验收一个。同时,把“厕所革命”工作列入村干部每季度的绩效考核内容,采取随机抽查、交叉检查评估等方式,着力对农村厕所改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绩效考核评价。截至2023年底,奉新县累计采集农户信息65718户,摸排录入农村厕所53231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9%。

小小积分唤起乡村新风

“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是第一次用垃圾换东西。”年近80岁的朱大爷提着刚用垃圾“兑换”出来的洗衣粉兴奋地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井坡镇岭塘村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试点,引导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并安排专人每天分类收集、集中清运处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

“垃圾分类既能提高垃圾资源的利用水平,又能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而且以分类垃圾赚取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让村民真正成为美好乡村的建设者、参与者。”岭塘村党支部书记朱孝洪介绍。

为了与积分体系配套,镇村干部、保洁员、社工、志愿者共同努力将村里原来的旧村部打造成垃圾分类回收站,站里整齐摆放着分类垃圾桶,墙上张贴着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表、积分管理等相关制度,一方面方便居民兑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居民对分类兑换超市进行监督。货架上摆放着毛巾、纸巾、水杯、洗衣粉等日用品,每件商品都标注对应的积分,以便村民兑换。“我们不收现金、不用电子支付,只收日常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将可回收的生活垃圾简单地分类后投放到回收点就能获得积分,10个积分就可以换一包纸巾。”回收站管理员朱巧球一边介绍,一边将村民分拣好的垃圾放入分拣亭。自去年9月1日垃圾分类回收站开放以来,该村已收集900余斤纸壳、600余个塑料瓶及村民的生活垃圾,而回收站所收集的垃圾会定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井坡镇聚焦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环境卫生大扫除、“门前三包”卫生评比、倡导家禽圈养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再采取“积分兑换”的方式,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美丽家乡的热情。

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农村青年杂志

来源:《农村青年》杂志2024年第5期

终审:蔺玉红审校:杨 茗 刘朱婴编辑:胡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