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鄉村成為美麗的家園

作者:農村青年雜志
讓鄉村成為美麗的家園

農村青年

微信公衆号

讓鄉村成為美麗的家園

原載于《農村青年》雜志2024年第5期

讓鄉村成為美麗的家園

文 / 胡曉榮 整理

近年來,多地以“田園美、生态美、家園美、生活美”為目标,通過排污治污、垃圾分類、戶廁改造、發展鄉村旅遊業等舉措,紮實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讓廣袤鄉村成為廣大村民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美麗鄉村“内外兼修”

錯落有緻的民居院落,個性有趣的藝術牆繪,綠意盎然的田園風光……近年來,江蘇省揚中市新壩鎮紅聯村不斷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推動黨建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通過給環境增“顔值”、促村民提“氣質”,推動人居環境提質增效,有效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讓村民的獲得感更充實、幸福感更持續、安全感更牢固。紅聯村先後獲得江蘇省綠化示範村、鎮江市文明村等榮譽稱号。

讓鄉村成為美麗的家園

江蘇省揚中市新壩鎮紅聯村

走進紅聯村紅燈新村村民陳發春的家,院内潔淨整齊,舒适雅緻。“你看看我們村,河水清澈、民居整潔、道路寬敞……鄉村環境煥然一新,每家每戶花草茂盛,生機盎然。如今,我們村每年都評選文明戶,家家鉚着勁比呢,把自己庭院内外收拾得幹幹淨淨的,自己住着也舒服、開心!”陳發春說。

這份美麗,離不開人居環境整治的實施,離不開所有群衆的努力。紅聯村圍繞“鄉土、自然、生态”的發展理念,積極開展“清潔家園,美化環境”活動,持續在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庭院建設上下功夫,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黨組織+黨員”帶頭示範、輻射到每家每戶的形式,帶動全村群衆自覺參與庭院美化。

為凸顯鄉村景觀,展現地域特色,紅聯村充分利用廢舊磚瓦、陶罐、石磨等閑置材料和老物件,用于矮磚牆建造或外牆布置,打造豐富多彩的節點景觀,顯露出濃濃的鄉愁。不僅如此,紅聯村還利用“揚中三寶”蘆、柳、竹等鄉土材料,進行精細化編織,展現豐富多彩的鄉土特色景觀,真正實作移步換景,景景不同。

戶戶優美、家家整潔、處處和諧……這是紅聯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呈現出的新氣象。但是人居環境的整治,帶來的不隻是“面子”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裡子”的改變。紅聯村積極推行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開辦“積分超市”,通過用積分兌換日常用品的方式,倡導村民講文明樹新風,引導村民愛護環境、共建家園,大家逐漸從“要我幹”向“我要幹”“争着幹”悄然轉變。

不僅如此,紅聯村還定期召開道德評議會,通過評選“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婦、孝老愛親模範”等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引領群衆前行。紅聯村先後多次修訂完善以思想道德、社會治安、村風民俗、鄰裡相處等為内容的村規民約,全力打造有“文化”、有“顔值”、有“氣質”的美麗鄉村。

紅聯村不斷探索特色産業發展,依托紅燈新村大片農田相對集中的自然特征,重點發展生态農業,打造“初心田”,主種南粳46品種,生産加工生态大米。“我們種植的大米産量穩定,口感很好。‘初心田’既為周邊群衆解決就業問題,又為居家養老送餐服務提供免費糧食,一舉兩得。2024年,我們要将‘初心田’打造為‘發展田’‘幸福田’,力争全年增收再上新台階。”紅聯村黨委書記郭蘭彪說。

為美麗鄉村建設賦能提效

“村莊變化真大,舊房拆除了,道路硬化了,環境改善了,還修建了一個小廣場,真是太好了。”江西宜春奉新縣幹洲鎮大角村上京村民小組的肖必先老人高興地說。近年來,奉新縣大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着力打造美麗宜居宜業鄉村,為秀美鄉村建設賦能提效。

讓鄉村成為美麗的家園

江西宜春奉新縣

從“定制”到“蝶變”,打造美麗鄉村。奉新縣主動化身“美容師”,量身定制“美容餐”,做活“山水文章”;積極組織各鄉鎮報送新農村建設儲備點,對未進行新農村建設的村組,及時組織人員進村入戶開展宣傳動員,全面了解各村組的産業發展、村莊道路、住房結構、環境衛生等情況。截至2023年底,奉新縣共規劃187個新農村點,其中,打造具有特色産業、休閑旅遊、生态保護、文化傳承等優勢的美麗宜居村莊10個。

從“面子”到“裡子”,整治人居環境。“改造後的景觀圍牆和栽植樹木漂亮極了!”石溪管委會桃源村楊垅村民小組村民沙時海高興地說。村莊美了,環境衛生也得及時跟上。奉新縣按照“分片包幹”的方式,常态化開展日常清潔行動。同時,利用“萬村碼上通”平台,引導村民、商戶及時對房前屋後、門庭院落進行清掃,全方位改善村容村貌。始終堅持“面子”“裡子”一起抓,持續出動“找茬團”,用“腳步”丈量短闆,用“指尖”曝光問題,確定問題整改一遍清。截至今年3月,奉新縣通過“萬村碼上通”平台處理大小事件3.74萬件。

從“問題”到“整改”,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奉新縣成立“廁所革命”工作小組,并将此項工作納入村規民約,倡導村民主動參與改廁工作,確定改一戶、成一戶;切實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按照村初檢、鄉複檢、縣驗收的流程,逐戶逐廁驗收,堅持合格一個、驗收一個。同時,把“廁所革命”工作列入村幹部每季度的績效考核内容,采取随機抽查、交叉檢查評估等方式,着力對農村廁所改造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績效考核評價。截至2023年底,奉新縣累計采集農戶資訊65718戶,摸排錄入農村廁所53231個,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0.9%。

小小積分喚起鄉村新風

“我這麼大歲數了,還是第一次用垃圾換東西。”年近80歲的朱大爺提着剛用垃圾“兌換”出來的洗衣粉興奮地說。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井坡鎮嶺塘村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試點,引導農村垃圾分類投放,并安排專人每天分類收集、集中清運處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升。

“垃圾分類既能提高垃圾資源的利用水準,又能改善農村環境品質,而且以分類垃圾賺取積分、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的方式,讓村民真正成為美好鄉村的建設者、參與者。”嶺塘村黨支部書記朱孝洪介紹。

為了與積分體系配套,鎮村幹部、保潔員、社工、志願者共同努力将村裡原來的舊村部打造成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筒,站裡整齊擺放着分類垃圾桶,牆上張貼着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表、積分管理等相關制度,一方面友善居民兌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居民對分類兌換超市進行監督。貨架上擺放着毛巾、紙巾、水杯、洗衣粉等日用品,每件商品都标注對應的積分,以便村民兌換。“我們不收現金、不用電子支付,隻收日常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将可回收的生活垃圾簡單地分類後投放到回收點就能獲得積分,10個積分就可以換一包紙巾。”資源回收筒管理者朱巧球一邊介紹,一邊将村民分揀好的垃圾放入分揀亭。自去年9月1日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筒開放以來,該村已收集900餘斤紙殼、600餘個塑膠瓶及村民的生活垃圾,而資源回收筒所收集的垃圾會定時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近年來,井坡鎮聚焦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以環境衛生大掃除、“門前三包”衛生評比、倡導家禽圈養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再采取“積分兌換”的方式,提升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進一步激發村民建設美麗家鄉的熱情。

讓鄉村成為美麗的家園

農村青年雜志

來源:《農村青年》雜志2024年第5期

終審:蔺玉紅審校:楊 茗 劉朱嬰編輯:胡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