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作者:甜途

腾冲,位于云南边境的一个县级城市,如今广为人知的不仅仅是其著名的火山和温泉。

然而,这座城市除了引人注目的旅游景点外,还藏有一个值得全体国人缅怀的英烈陵园——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在这里长眠着数千名为保卫家园而献身的英灵,他们沉睡在这片土地上,传达给后人他们未竭的爱国热情。正如岳飞墓前的诗句所描绘的:

“幸得青山藏忠骨”。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殇墓园的烈士墓前,同样耸立着四座侵华日军将领的雕像,呈跪姿,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白铁雕塑见无辜,饰佞臣罪无疆”。

除了这些下跪的雕像,附近还矗立着一个日本人的墓地——倭冢。

不愿承认历史的日本方面曾在大陆的复杂环境下,极力主张拆除这一遗址。

在回应日本方面的要求时,大陆明确提出了三个条件。令人意外的是,对方一听到这三个条件,居然选择了“退堂鼓”。

当时大陆提出了什么样的三个条件呢?而国殇墓园为何会竖立四位侵华日军将领的雕像,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从20世纪末,具体说起一个涉及日本方面提出拆除雕像的事件。

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陆主要出口城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全国经济也受到了一些波及。

然而,在一些沿海城市受到打击的同时,云南腾冲这个边陲县城却迎来了几名神秘的日本访客。

这些西装革履的人神情严肃,似乎有些来头。他们代表的是日本著名的三菱集团,这是六大日本财团之一,规模最大且持续领先的。

三菱集团旗下拥有超过400家企业,其中8家进入了世界500强,覆盖了几乎所有行业,显示了其强大的实力。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然而,当时的腾冲县只是一个小县城,面积不到8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10万。

因此,当三菱代表团表示他们打算在腾冲投资时,腾冲县政府震惊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连云南省会昆明都只有几家外资公司,而边陲的腾冲竟然引起了外企的兴趣。

腾冲县政府派代表和三菱团队进行接触,并开始商谈合作模式。

在商谈中,三菱代表直截了当地说:

“我们计划在腾冲建设一条汽车装配生产线,并计划将来投资电机制造等多个产业。”

这一提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爆了腾冲县代表们的心头。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整个云南省只有一家企业拥有汽车生产线,即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然而,日方代表的提议中,腾冲这个偏远之地居然也能拥有一条与国际接轨的三菱汽车生产线,这将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然而,日本方面的表态让腾冲代表感到犹豫。投资通常是追求“双赢”,而日本方要求在腾冲建厂,显然需要当地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当时腾冲县的财政状况相当困难,代表们在面对建厂计划时显得有些迟疑。

或许察觉到这种担忧,三菱代表再次做出大胆承诺:“我们(三菱)将额外投资,总计将达到十亿元。”

这一宏大的承诺令腾冲代表们感到震惊。在当时,腾冲县许多人的月工资还未达到十元,而三菱却提出了达到“十亿”级别的投资,对于小县城而言几乎是天文数字。这也意味着腾冲县的居民有望摆脱贫困。

然而,三菱代表在宣布投资后立即提出了回报要求,要求简洁明了:“拆除跪拜的日军雕像,允许我们搬迁‘倭冢’内的军人尸骨。”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三菱代表提出要求后,只能等待。他们认为腾冲代表无法拒绝,因为对于小县城来说,三菱提供的投资几乎是“无法拒绝”的。

同时,对于三菱集团在边陲地设厂的计划,尽管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对于三菱集团而言,并非坏事。

因为在腾冲设立三菱工厂不仅能辐射庞大的中国市场,还能通过边境照顾到刚刚启用汽车的东南亚市场。

这样一来,不仅三菱集团获益,而且他们还能顺带带走那些日军的遗体,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腾冲代表听到这个要求后,直接站起身结束了谈判,坚决表示:“即便投资10亿,也不能让你们带走腾冲的一寸土地!”腾冲代表的坚决回应让三菱代表目瞪口呆,他们未曾预料到这次谈判竟以失败告终。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但实际上,三菱代表忽视了腾冲人心中的一块创伤——滇缅战场的惨烈历史。

滇缅战争背景:正面对峙、日军的迂回行动 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尽管在之前的第一次淞沪抗战中,日军轻松获胜,但到了1937年的第二次淞沪会战,日军开始意识到实现“三个月占领中国”的计划纯粹是空想。

在淞沪会战中,日军亲眼目睹中国军人的英勇奋战,特别是那些死守不撤的国军部队,让一度自信满满的日本军人对“速攻战术”产生了怀疑。

与此同时,在淞沪会战的掩护下,大陆成功完成了民族工业的大规模转移,为持久战打下了基础。

最终,淞沪会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日军强烈的攻势,间接唤起了国人的抵抗情绪,对于一场民族战争至关重要。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军人的意志愈发坚定,人民的决心也愈发坚强。

这使得日军的进攻速度受到阻碍,甚至在台儿庄战役和临沂战役中,日军遭受了大面积的伤亡,导致其战略方向逐渐趋向保守。

因此,中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大陆在淞沪会战后已经完成了民族工业的转移,准备依靠强大的战略深度展开与日本的持久战。

相反,日本作为“岛国寡民”,根本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战争,人口和物资的巨大消耗将直接摧毁这个岛国。

因此,日本军方采取了包抄大陆后方的战略。

需要注意的是,大陆的大后方是一系列东南亚国家,想要攻下它们对于日本军队来说将是一场极大的消耗。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然而,好战的日本军方在1941年极端疯狂地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直接袭击了珍珠港,完全无视“战线冗长”和“小国分兵”的问题。

这一行动不仅震惊了中美两国,甚至让日本的法西斯盟友德国都深感震撼,希特勒愤怒地批评说:

“日本是掉进陷阱的野猪。”

这句话通俗来说,就是在指责日本是“猪队友”,暴露了日军当时战略的狂妄。

然而,日本军方却毫无察觉,继续执行之前的策略。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他们还率领军队包抄,直接占领了泰国,将战火引向东南亚战场。

日军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庞大的战略圈,实际上是为了能够从东南亚进攻大陆的后方。

他们计划通过这一行动切断大陆的补给线,并希望通过南方进攻,形成南北方向的夹击,以避免陷入长期持久战的局面。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为了保卫担负补给任务的滇缅公路,防止夹击形势的形成,一场鲜为人知的滇缅战争由此爆发。

滇缅战争:意义深远、伤亡惨重 在急速推进的战略下,日本在几个月内几乎征服了整个东南亚地区。

到了1942年,日军已经逼近缅甸,准备破坏中国后方的滇缅补给线。

然而,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加入了战争,并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和美国的牵引下,中英建立了军事同盟。

此外,尽管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但实际上是英国的殖民地。

面对日军的威胁,英军感到紧迫,开始在缅甸境内招募兵力,紧急建立了一支英缅联军,准备对抗迅猛的日军。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在这种局势下,大陆作为军事同盟希望提供援助,计划向缅甸派遣一支军队协助作战。这不仅有望改变东南亚的战局,还可以维护物资输送线的畅通。

然而,英军似乎对其他军队进入他们的殖民地心存犹豫,因此,英缅联军拒绝了大陆的出兵援助,决意独力抵御日军。

然而,事实证明,过于自信的英军和训练不足的缅军根本不可能是经验丰富的日军的对手。在日军大举进攻之际,英缅联军遭受全线溃败,数日内无法坚守,整个防御线土崩瓦解,缅甸形势陷入极度危急。

英军试图向本土请求支援,但当时欧洲战场也在激烈进行,驻扎在本土的英军难以快速赶到战场,因此面临着“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困境。

面临缅甸失守的威胁,援军难以及时到达,更别说本土的英军是否能够抵挡日军。

在这紧急关头,英缅联军向大陆正式发出求援,希望中国军队能够进入缅甸协助作战,共同保卫阵地。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于是,中国远征军正式踏上赴缅参战的征途。由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编制上由第5、第6、第66军组成,总人数超过10万。

该远征军首先接到的任务是协防仰光,这是缅甸的战略要地,也是滇缅公路的关键点。一旦仰光失守,整个缅甸地区的意义将丧失。

远征军全军备战,准备在仰光展开一场必须保卫的战斗。

然而,令远征军意外的是,英缅联军在一系列失利后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战斗精神,而负责守卫仰光的缅甸军指挥官亚历山大则是新上任的将领,对该地的防御情况和部队部署一无所知。

因此,驻扎在仰光地区的英缅联军并没有展开实质性的抵抗,甚至在远征军抵达之前就全线溃败,日本轻松夺取了战略要地仰光。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在仰光失陷后,英缅联军的士气更加低落。如前所述,仰光是缅甸的战略核心,一旦失陷,整个缅甸地区将失去意义。

在这危急时刻,英军决定直接放弃这片殖民地,展开一场前往另一殖民地印度的大撤退。然而,面临与日军的对峙,撤退变得极为困难。

贸然后退可能导致被日军找到交战时机,整个联军都难以完成大撤退。因此,英缅联军寻求中国远征军的帮助。

他们请求远征军提供掩护,例如由戴安澜将军领导的第200师,冒着孤军深入的危险,接替英缅第一师在要隘同古的防务,而英缅第一师则开始向印度方向撤退。

日本察觉到英缅部队的后撤,开始向同古大规模推进,与换防的200师正好相遇,同古会战由此爆发。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然而,中日两军装备悬殊,日军拥有空军支援和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而200师只有步兵。

更为令人揪心的是,日军兵力是戴部的4倍,这场战斗注定惨烈。

尽管戴安澜将军凭借陆军部队夜以继日修建工事,布下三道防线,成功阻挡日军的协同进攻,同古鏖战了12天,成为日本南线战场最为艰苦的一战。

然而,中国远征军守住了战线,但两翼的英军却节节败退,为了撤退甚至让出了200师的左翼。这导致承担防御任务的200师被完全包围。

面对这场激烈的战斗,戴安澜将军下达了一道死命令:“通知全军,如果我死了,副师长代之,副师长牺牲,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除此之外,戴安澜还嘱咐全军将士:“让所有将士都写好遗书”,准备与同古城共存亡。这些悲壮的命令让战士们明白,戴安澜将军作为指挥官,会与大家共同度过艰难时刻。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因此,200师在同古的战场上展现了非凡的意志,整个战场上时常可见中国远征军士兵拉响手榴弹,勇往直前,冲向敌军人群的壮烈场面。

根据战后的官方统计,在同古会战中,戴部上下成功打退了日军20多次的冲锋,歼敌5000余人。

然而,援军一直未能及时赶到,日军完成了包围,滇缅公路彻底失陷,也就意味着驻扎在同古的存在失去了意义。

这对戴安澜将军来说是极为痛苦的。为了保存远征军的实力,他在坚持了12天的死守后,下令通知200师的各部队分散突围。

然而,日军早已完成合围,200师的突围之路异常困难。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数千名中国远征军冒着日军密集的火网,挺刺刀奋勇冲锋。

在这场激战中,200师遭受了沉重的伤亡。更令人遗憾的是,在指挥突围战斗的戴安澜将军在激战中中弹,身负重伤。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200师的余下士兵轮流用担架抬着戴安澜将军,与日军周旋,艰难地穿越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

直至26日下午5时,当200师行至缅甸北部茅邦村时,戴安澜将军已经精疲力竭,昏迷多次,最终因伤势严重不治而去世,享年38岁。而这个地点距离祖国国境只有三四十里。

将军去世后,他留下了一封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的英勇奋斗和卫国情怀,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唤醒了无数远征军人的斗志。

失去了200师的防御后,同古完全落入日军之手,他们切断了滇缅公路,并火速占领了腾冲城。

英雄腾冲:失而复得、生死攻坚 随着日军占领腾冲,大量腾冲百姓不幸葬身于日军屠杀,而那些侥幸幸存的百姓们则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腾冲城内的日军逐渐聚集,他们充分利用城内地形修筑了许多工事和掩体,试图将腾冲城建设成进攻中国的“桥头堡”。

面对日军的企图,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紧急行动,毅然展开了滇西的国土收复战。

1944年5月11日,第二十集团军辖下的第53军和第54军在夜间强渡怒江,成功在河的对岸完成了集结,并立即实施了腾冲反攻战。

由于腾冲与高黎贡山相互依存,攻占腾冲城必须先夺取高黎贡山,因此第二十集团军首先对高黎贡山展开了强烈的攻势。

这轮猛烈的进攻使得防守的日军第56师团主力溃不成军。

然而,日军明白高黎贡山的战略重要性,在两个主力联队溃败后,迅速增兵五个联队,试图彻底保卫高黎贡山。

面对家国民族大义,第二十集团军的将士毫不畏死,在枪林弹雨中进行了多次进攻。在鏖战了31天后,防守的日军死伤过半,全线溃逃,撤向腾冲城。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第二十集团军夺取高黎贡山后,迅速分兵两个方向,开始对腾冲城进行合围。

逃回腾冲城的日军经过日军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的重新组织,形成一个混编联队,准备坚守腾冲城和来凤山。

经过对日军防御工事的侦查,第二十集团军发现日军在来凤山上建造了大量防御工事。考虑到腾冲城有城墙保护,贸然进攻腾冲将导致巨大伤亡。

因此,远征军决定先攻陷来凤山,然后再合力围攻腾冲城。

1944年7月26日,在空军的掩护下,第二十集团军对来凤山的日军堡垒发动总攻。

尽管来凤山的工事坚固,但守军无法增援腾冲城。在第二十集团军将士奋勇攻击下,来凤山的守军坚持了仅仅三天,便被全歼。随后,全军集结于腾冲城下。

在短暂的修整和侦查后,于同年8月2日,全军从四个方向对腾冲城发动了进攻。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在日军强大的防守火力下,第二十集团军隶属的53军348团,在空军的掩护下,成功占领了腾冲城墙东南处的缺口。348团不仅顶住了日军多次的反扑,还通过工兵将城墙缺口进一步扩大。失去东南防御点后,腾冲城西南城墙也被攻破,两个师的兵力迅速涌入城中,对城墙上的火力点展开清扫。

在经历了12天的激战后,日军完全失去了腾冲外围城墙的防守力量。第二十集团军大规模进入城中,与城内的日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由于日军利用民居建设了多个防御堡垒,这场巷战异常惨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在后来的会战报告中,第二十集团军描述了这场巷战:

“攻城战役,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

由此可见,这场战斗的损失极为惨烈,甚至不得不调动原本负责外围警戒的130师参与攻坚。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这场激战持续了整整42天,最终以日军的失败而结束,腾冲城也获得了解放。

为了纪念在此战中牺牲的英烈,1944年,腾冲建起了一座烈士陵园,名为“国殇墓园”,旨在警示后人,真实体现了当年一战的残酷。此外,正如前文所述,烈士墓前还设有4名日本军官雕像,由藏重康美率领,而参战死亡的日军尸体则被集中在一旁的“倭冢”中。

永远跪在国殇墓园里的4名日兵雕像,日方要求拆掉,中国:3个条件

面对日方的多次交涉,要求大陆撤除不利于日本形象的因素。大陆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三个条件:

1、将日本境内的“靖国神社”拆除,并停止一切供奉行为。

2、根据历史事实修订日本的教科书。

3、向腾冲的烈士以及曾受到日军侵害的所有中国人道歉。

大陆明确表示,只要日本方面履行以上三点,大陆将会撤除相应的受罚雕像。然而,由于日本方一直未敢正视历史,这些倭寇的尸骨注定将在中国大地上为护国英烈长时间跪伏,象征着岛国人对历史的回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