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际博物馆日 |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国草木深”!

作者: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聂灿 通讯员 梁玉雯

国际博物馆日 |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国草木深”!

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18日上午,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中厅举行。位于5号厅的“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正式启幕。

以草绿为色调的展陈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展厅中,古与新,文物与植物“超时空对话”,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正如观展人赵先生所说,“这是一个很舒适的展览,和以往展览的切入点不同,已经超越了文物展的角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展’。”

国际博物馆日 |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国草木深”!

展览以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北朝时期石刻文物图像中的植物为核心,依托与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共同开展的“汉唐文物中植物图像的辨识与研究”课题成果,选取柳、竹、兰、蒲葵、芭蕉五种植物,从人文和科学双重角度进行解读,讲述中古画像中的植物故事。其中,“北朝胡人出行牵马图”石刻图像中辨识出的兜兰这一珍稀兰科植物,是兰花这种珍稀名贵植物在北朝图像资料中的首次发现。

国际博物馆日 |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国草木深”!
国际博物馆日 |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国草木深”!

大陆兜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大多生存在生态环境极佳的野外。中国的兜兰属植物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在2021年9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兜兰属被全属列入其中,除了带叶兜兰和硬叶兜兰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外,其余37个种均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行列。

国际博物馆日 |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国草木深”!
国际博物馆日 |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国草木深”!

策展人李笋说:“本次展览克服了空间不足的困难,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邢福武研究员的前沿成果,充分发掘六朝文学中植物赋写物图貌的精彩篇章,力图激活北朝石刻的丰富人文内涵,努力向观众呈现一场小而美的展览。”

国际博物馆日 |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国草木深”!

开幕式结束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巡视员陈绍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物修复办事处馆长崔慧珊、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莹、深圳博物馆馆长黄琛、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理事长吴强华、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兵、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 、深圳慈善会副会长叶征航、福田区华强北博物馆馆长王晓君,一起参观了展览。

国际博物馆日 |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国草木深”!

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理事长吴强华

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理事长吴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缺乏研究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缺乏研究的展览,也不会是一个有深度的展览。学科研究不能划地为牢,只有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自我隔阂,通过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才有可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文物真正的活起来,达到博物馆观众自我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关链接:《观展录》——赵杨:“这是一个很舒适的展览,值得回味”

“草木语:中古图像中的植物世界”展已经超越了文物展的角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展”。

关键词一:“很舒适”

“文明展”是建立在一个文化的比较和多文化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展览,是最难办的。“看完展之后,我可以给出三个评价:其一,这是一个很舒适的展,让人舒服。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很恢宏的展览,只切入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图像资料中的植物,但是,此展‘小而新’让你有一段非常愉悦的观展感受;走进展厅,让人有一种凉快的感觉。不仅有植物,绿色的基调,所有的细节,包括文字,如细流般,让人静下来,于夏天观展是一个很不错的体验,这是布展与空间的设置带来的;谈谈展陈,从石刻文物角度上讲,展览的灯光是我见过的国内的石刻文物的展览里面,数一数二的,这个并不常见,超专业;此外,这个展览的学术性,除了正常的给观众理出的明线,还对专业观众,埋了两条暗线。第一条暗线就是,石刻、拓片属北方,我们所看到的与之相对应的植物,却“非常岭南”,这是一条暗线,也是这个里面是学术的所在,他会诱发专业观众的思考。第二条暗线就是学术的突破,即兰花,它背后的人文趣味、深意,值得再思考。

再说说展览的舒适性,还基于配合展览推出的相关的诗词歌赋,对观众而言,不仅是人文展示,更增添了无穷诗意。

关键词二:“意犹未尽”

这个展配得上更大的面积。因为,你会发现,展馆走到最后,感觉意犹未尽;标本的选择,可以更大,更多,那会给观众更丰富大的认知。

关键词三:“受启发”

这是有一个很有启发性的展览。大展不常有,如果把小展做好,对于观众来说,也是很大的享受。

这也是一个典范性的展。通过多重、多维度的展陈,可以引发深入的学术性的研究。把历史考古、图像、实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某个知识的切片上,对于观众,尤其是青少年都很有启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