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博物館日 |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國草木深”!

作者:深圳商報

深圳商報·讀創用戶端記者 聶燦 通訊員 梁玉雯

國際博物館日 |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國草木深”!

今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18日上午,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中廳舉行。位于5号廳的“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正式啟幕。

以草綠為色調的展陳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展廳中,古與新,文物與植物“逾時空對話”,吸引衆多觀衆駐足。正如觀展人趙先生所說,“這是一個很舒适的展覽,和以往展覽的切入點不同,已經超越了文物展的角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明展’。”

國際博物館日 |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國草木深”!

展覽以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北朝時期石刻文物圖像中的植物為核心,依托與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共同開展的“漢唐文物中植物圖像的辨識與研究”課題成果,選取柳、竹、蘭、蒲葵、芭蕉五種植物,從人文和科學雙重角度進行解讀,講述中古畫像中的植物故事。其中,“北朝胡人出行牽馬圖”石刻圖像中辨識出的兜蘭這一珍稀蘭科植物,是蘭花這種珍稀名貴植物在北朝圖像資料中的首次發現。

國際博物館日 |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國草木深”!
國際博物館日 |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國草木深”!

大陸兜蘭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大多生存在生态環境極佳的野外。中國的兜蘭屬植物如今已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在2021年9月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兜蘭屬被全屬列入其中,除了帶葉兜蘭和硬葉兜蘭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以外,其餘37個種均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行列。

國際博物館日 |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國草木深”!
國際博物館日 |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國草木深”!

策展人李筍說:“本次展覽克服了空間不足的困難,以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的表達方式,依托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邢福武研究員的前沿成果,充分發掘六朝文學中植物賦寫物圖貌的精彩篇章,力圖激活北朝石刻的豐富人文内涵,努力向觀衆呈現一場小而美的展覽。”

國際博物館日 |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國草木深”!

開幕式結束後,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二級巡視員陳紹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物修複辦事處館長崔慧珊、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楊瑩、深圳博物館館長黃琛、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理事長吳強華、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陳建兵、敦煌研究院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李天銘 、深圳慈善會副會長葉征航、福田區華強北博物館館長王曉君,一起參觀了展覽。

國際博物館日 |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亮相深博,“南國草木深”!

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理事長吳強華

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理事長吳強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缺乏研究的教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缺乏研究的展覽,也不會是一個有深度的展覽。學科研究不能劃地為牢,隻有打破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自我隔閡,通過跨學科的交叉研究,才有可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文物真正的活起來,達到博物館觀衆自我教育的終極目标。”

相關連結:《觀展錄》——趙楊:“這是一個很舒适的展覽,值得回味”

“草木語:中古圖像中的植物世界”展已經超越了文物展的角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明展”。

關鍵詞一:“很舒适”

“文明展”是建立在一個文化的比較和多文化之間所形成的一個展覽,是最難辦的。“看完展之後,我可以給出三個評價:其一,這是一個很舒适的展,讓人舒服。雖然,這并不是一個很恢宏的展覽,隻切入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圖像資料中的植物,但是,此展‘小而新’讓你有一段非常愉悅的觀展感受;走進展廳,讓人有一種涼快的感覺。不僅有植物,綠色的基調,所有的細節,包括文字,如細流般,讓人靜下來,于夏天觀展是一個很不錯的體驗,這是布展與空間的設定帶來的;談談展陳,從石刻文物角度上講,展覽的燈光是我見過的國内的石刻文物的展覽裡面,數一數二的,這個并不常見,超專業;此外,這個展覽的學術性,除了正常的給觀衆理出的明線,還對專業觀衆,埋了兩條暗線。第一條暗線就是,石刻、拓片屬北方,我們所看到的與之相對應的植物,卻“非常嶺南”,這是一條暗線,也是這個裡面是學術的所在,他會誘發專業觀衆的思考。第二條暗線就是學術的突破,即蘭花,它背後的人文趣味、深意,值得再思考。

再說說展覽的舒适性,還基于配合展覽推出的相關的詩詞歌賦,對觀衆而言,不僅是人文展示,更增添了無窮詩意。

關鍵詞二:“意猶未盡”

這個展配得上更大的面積。因為,你會發現,展館走到最後,感覺意猶未盡;标本的選擇,可以更大,更多,那會給觀衆更豐富大的認知。

關鍵詞三:“受啟發”

這是有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展覽。大展不常有,如果把小展做好,對于觀衆來說,也是很大的享受。

這也是一個典範性的展。通過多重、多元度的展陳,可以引發深入的學術性的研究。把曆史考古、圖像、實物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某個知識的切片上,對于觀衆,尤其是青少年都很有啟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