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作者:艺述史

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让纪昀这个形象跃然于大众视野。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纪昀,字晓岚,是清朝时期鼎鼎有名的大学士,剧中角色由张国立扮演。

当年,《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纪晓岚伶牙俐齿、仪表堂堂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

这位大才子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他聪明而不失幽默,经常出口成章,对联也对得精巧。

而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虽然和电视剧的角色有些出入,但确实巧舌如簧,尤其对得一手好对子。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据说,乾隆皇帝曾连续四个对子为难纪晓岚,但都没有把他难住。

最出名的就是乾隆与他的四连对。

有一次,乾隆外出游玩时兴致上来,指着桌子上的餐食,突然出了个上联:“两碟豆。”

一旁的纪晓岚不紧不慢,“一瓯油。”

乾隆见纪晓岚轻轻松松就对出来了,赶紧改口又说:“桌上两碟豆。”

纪晓岚也跟着改口道:“橱下一瓯油。”

乾隆不甘心,指着窗外摆手说:“你听好,朕说的是‘两蝶斗’。”

纪晓岚也不慌,微微一笑说,“万岁,臣对的是‘一鸥游’。”

乾隆再次改口:“林间两蝶斗。”

而纪晓岚却不慌不忙又对道:“水上一鸥游。”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四个回合,把纪晓岚随机应变、幽默风趣的特点完全展露出来,乾隆也不得不夸赞他的文采。

纪晓岚的名声由此被传扬了出去,人人都知道纪晓岚聪慧伶俐,擅长做对子。

不少人专门挑些极难的、刁钻的上联来为难纪晓岚,其中有一副最巧妙最惹人惊叹:

一位知县,就曾当着乾隆皇帝对纪晓岚提出了一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而纪晓岚机智应对,给出的答案十分精妙,三言两语成就了一番千古绝对。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这件事发生在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时。

乾隆喜欢微服私访,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有许多著名的案例。

其中一些还被记录在《乾隆下江南》和《乾隆游江南》等文献中。

这当然不是为了离宫找乐子,而是一种了解民情、检查地方政绩、以及防止官员贪污腐化而采取的手段。

他经常穿越江南地区,深入农村和城市,与普通人交流,了解他们的困苦和需求。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不过既然是皇帝出行,那必然就有讲究。

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皇帝一个人在民间到处转悠,身边跟着的人,那都是要精挑细选过的。

在经常服侍乾隆左右的近臣中,纪晓岚是其中很得宠的一位。

他学识丰富,反应迅速,说话又风趣幽默,特别会为人处世,很对乾隆的胃口。

据传,乾隆年间一次元宵节,宫中设宴欢庆。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喜好文墨的乾隆皇帝特命翰林院大臣们各写一副灯谜,作为元宵节的项目之一。

翰林院大臣们自然拿出看家本事,然而乾隆皇帝也是个才情斐然的人,轻松猜出大臣们提供的灯谜。

一直当他看见纪晓岚献上来的灯谜时,一时却卡在当地。

这幅灯谜是一副对联,对仗工整,上下对联衔接巧妙,十分有趣。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上联为:“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下联为:“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底下小字标注,上下联各自猜一字。

乾隆驻足细看,暗赞这幅对联实在不错,但他苦思良久,都想不出这到底是个什么谜底。

于是先扬声问,这是哪位爱卿的字谜?

纪晓岚应声跪拜行礼,称是自己所做,学识粗陋,只博皇帝一笑罢了。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乾隆皇帝见他知情识趣,文采斐然,不仅对他来了兴致,问他的字谜究竟何意?

纪晓岚便解释道,上联中“黑白红黄全不是”,便是一个“青”字;

“和狐狼猫狗仿佛”中有含着一个“犭”字‘’;

二者合而为一,便是‘猜’字。”

下联中“诗词论语都有“,那就是“言”;

“东西南北全都模糊“,便是“迷“,结合在一起,便是‘谜’字。”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乾隆皇帝也忍不住连声叫好,感叹纪晓岚竟有如此学识,一副对联妙趣横生。

别人的灯谜底,都是一些诗词俗语。

纪晓岚却另辟蹊径,将谜底设置为“猜谜”,可见他不仅精通读书,也是个诙谐幽默的人。

这桩露脸的事过去,乾隆皇帝开始留心纪晓岚。

他发现纪晓岚除了文采斐然外,在为人处世上也很有一套,逐渐重用他,后来微服私访的时候也把他带在身边。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在影视剧里,纪晓岚和乾隆皇帝的关系也是十分亲密,聊天斗嘴都来得,身份地位甚至可以与和珅分庭抗礼。

不过影视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皇帝天威不是一般臣子挑衅起的。

据《清史稿》记载,乾隆曾这样对纪晓岚说:

“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这里乾隆说的“倡优”,就是古代供人们娱乐的音舞杂耍的艺人。

以“倡优”比喻纪晓岚,可见在乾隆心里,纪晓岚不过是解闷逗趣的文人。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平时做对子调节心情可以,但谈论国事,绝不允许。

纪晓岚本人也知道,伴君如伴虎,逗趣说话是不假,但也要有分寸,懂退让。

不然哪天真把皇帝气上火,自己闹个人头落地的后果,就坏事了。

所以他平时一直也很谨慎,每当乾隆想要故意为难纪晓岚时,纪晓岚都会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即做了对子又哄得皇上开心。

其中他为乾隆庆生的对联非常出名;

二万里山河,伊古以来,未闻一朝一统二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在乾隆微服私访的过程中,纪晓岚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可以说为皇帝提供了智慧和娱乐,也因此在朝廷中地位更加稳固。

乾隆一路上有人接待,体察民情的同时不忘吃喝玩乐,连带着众人一起逍遥自在。

纪晓岚跟着乾隆下江南,一面考察当地的百姓生活,一面感受着江南风情。

不过有一事让纪晓岚却很头疼,那就是每到一处地方,都有人找他做对子。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一位江南知县得知纪晓岚和乾隆即将来到江南,便想亲自与他切磋一下。

热情接待众人后,当晚宴席, 知县便对纪晓岚说:“久闻纪大人才高八斗,今个儿下官也想与纪大人过两招。”

纪晓岚当即对这位知县回了个礼数,客气道,“知县大人请讲。”

乾隆皇帝有心看纪晓岚吃瘪,在旁津津有味看戏,并不出言打断。

知县扬身说出自己冥思苦想的上联:“我这上联是‘鼠无大小皆称老’。请纪大人对出下联。”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纪晓岚眼珠一转,心底就有了答案,但迟迟不肯开口。

众人都以为他是黔驴技穷,都想看他笑话,知县也连连催他赶紧应对。

只见纪晓岚微微施礼,故意卖关子道:

“知县大人的上联真是过于巧妙,难怪您想不出下联与之相对。但要我说啊,这下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大人您怎么没看见呢?”

在场人都以为他是在找借口,出上联的知县更是不耐烦,觉得他是装腔作势。

还是乾隆催促道,有了下联就快说出来,何必取笑对方呢?

纪晓岚这才不紧不慢,指着架上的鹦鹉开口了:

“我这下联就是,‘鹦有雌雄都叫哥’。”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众人顺着纪晓岚的手指看过去,瞬间了悟,不少人拍手称赞,知县脸上也浮现出震惊又佩服的神情。

乾隆皇帝在旁抚掌而笑,问纪晓岚是如何对出来这下联?

纪晓岚便解释道,鹦鹉也被唤作鹦哥,但是这个“哥”字,就和老鼠的“老”字一样,没有任何具体含义;无论是雌是雄,都得叫“哥”。

这“雌雄”和“哥”字,与上联中“大小”和“老”对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此联一处,在场人无不叫好喝彩,知县也心服口服,俯身恭敬地对纪晓岚施礼,恭维纪晓岚的绝世才学。

纪晓岚在这突如其来的挑战面前,表现得坚定自若。

纵使面对知府大人所设的难题,他临场的发挥也成为了千古绝对的经典。

虽然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没有电视剧里那样风度翩翩,还能凭着嘴皮功夫能同和珅抗衡,可他确实才华横溢,饱读诗书。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纪晓岚出生于1724年,即雍正二年,根据史料记载,纪晓岚的家族乃是当地声名远扬的大户人家。

从纪晓岚往上数七代,纪家人俱是读书不辍的文人墨客,纪晓岚的高祖、曾祖父、祖父,全都有功名傍身,而后入朝为官。

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在康熙年间担任户部官职,后又到刑部发展。

纪容舒为官清廉刚正,从不苛待下人,很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在朝中颇有美名。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他给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也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才使得纪晓岚能有今后的成就。

他四岁开始启蒙念书,六岁参加“童子试”,十一岁跟着父亲来到京城,懂得了很多为官做人的道理。

乾隆十九年,纪晓岚一举高中进士,成绩为二甲第四,直接进入翰林院,开始他的官场生涯。

凭着出色的文采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他的官职越升越高,一路成为乾隆身边的重臣。

虽然后来饱经官场起伏,但靠着聪慧心智与过人能力,纪晓岚都能化险为夷。

作为三朝元老,纪晓岚受到了嘉庆皇帝的礼遇和厚待,82岁时离开人世间。

回望纪晓岚这一生,以神童闻名,入朝为官后大放异彩,虽然几次被贬,但他乐观豁达,从没有自怨自艾。

他不仅完成多部如《四库全书》一样的旷世巨作,也为后代留下了风骨清雅的文人形象,当年机智对答的对联至今仍有人赞叹其绝妙,可谓一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