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玉米出苗,发红变紫,为啥?要减产吗?今年做到这几点,轻松解决

作者:老农民说事

玉米,是大陆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原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近几年,大陆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增长,种植管理过程更加高效科学,产量和质量整体表现乐观。

虽然玉米的种植发展速度极快,但仍然存在栽培措施不当、病虫害防治和管理方法错误的系列问题。

特别是苗期的生理性病害,红苗紫苗问题尤其严重,成为限制国内玉米种植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想要玉米高产,就要规避这类问题,掌握红紫苗的特征,病害原因和防治措施,提高高产高质的概率。

玉米出苗,发红变紫,为啥?要减产吗?今年做到这几点,轻松解决

病害症状

苗期,是种子发芽至出苗期,再至拔节期,是玉米植株的营养生长阶段,期间红紫苗表现出的时间和特征有:

病症时间。玉米出苗至三四叶期,是病症的集中出现期,红紫苗问题能保持20天时间,随着温度提高,部分能复绿,恢复长势,但植株的长势偏弱。

病症特点。先是由植株幼苗的茎基部数第三叶叶端边缘发红,再逐渐扩大至整叶,情况严重就要波及到下部及新生叶片。

过程中,无有效应对措施,发红变紫问题就不能得到控制,茎基部同样就要呈红紫色,这就造成根系质量。

病症危害。叶片色泽正常,就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营养物质的合成运输,促进幼苗的健康茁壮成长。

而当叶片成为红紫色,光合作用就会减弱,营养物质的转换运输效率减弱,茎叶狭小,空秆无穗,植株羸弱,直到植株完全失去生机。

玉米出苗,发红变紫,为啥?要减产吗?今年做到这几点,轻松解决

病症原因

玉米苗期出现红紫苗,主要是因田间土壤缺素、播期不适、水肥管理错误和药害虫害突出造成。

磷元素缺失。苗期,植株对肥料总量要求不高,用肥量只是占到整生育周期的一成,用肥量虽不高,但不能缺。

田间土壤磷元素缺乏,供应量无法满足植株成长的需要,根系的发育进程迟缓,叶片失绿变成红紫状。

播种时间过早。基层生产者基本的玉米播种知识缺乏,只是追求早播,错误的认为早播就能促进产量提高。

实际是,过早播种,温度低,限制植株的发育进程,而且温度过低,还制约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叶绿素降低,花青素增加。

水肥管理不当。选择土壤过程中,没有避开低洼田块,遇到持续性降雨天,排水的通道不畅,雨水滞留田间,根系呼吸作用减弱。

施肥时,肥料距离植株根部要保持距离,距离过近时,根部的脱水严重,俗称烧根,进而造成红苗。

药害虫害突出。苗期,正是杂草害虫泛滥的高峰期。除草剂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适时适量正确喷施,致使幼苗根系出现药害。

同时,害虫肆意为祸田间,啃咬幼苗根系,吸收水肥能力减弱,抗逆能力降低,植株变得弱势。

正常来说,植株出现红紫苗大都是缺磷元素引起,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花青素在植株中是随糖类增加而增加,要根据种植情况判断。

但是如叶片受损,糖类的积累过程就要受到阻碍,糖类滞留在叶片,就会表现出红紫状,要注意的是部分品种植株本身特性就是全株呈红紫色。

玉米出苗,发红变紫,为啥?要减产吗?今年做到这几点,轻松解决

防治措施

日常巡田过程中,看到玉米苗发红变紫,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采取措施越晚,能起到的效果就越有限,危害就越大,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措施。

选择合适时间。播种玉米时间早,低温胁迫环境,植株就要出现红紫苗,播种时间晚,植株遭遇高温干旱的威胁。

合理的播种时间是清明节前后,温度逐渐升高,能保证幼苗获得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还要覆盖地膜,实现保墒增温效果。

科学选种选地。选择玉米品种过程中,要选适应能力强,抗逆性优,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优质高产品种。

种植的土壤要避开低洼地块,建设灌溉排水系统,出现连续性降雨,要及时检查,排出田间积滞的雨水。

适量补充磷元素。不同田块的土壤元素含量有区别,要充分利用基肥和追肥补充土壤的磷元素含量,确保磷元素供应充裕。

基肥要适量添加有效磷含量≥12%的过磷酸钙,已出现红紫苗,就要追施磷酸二氢钾,补充植株生长需要的磷元素。

规范选药用药。无论是病害防治,还是控制虫害草害规模扩张,都要对症选择正确药剂,别盲目跟风用药。

喷施药剂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安全范围内,调整药剂浓度和药剂用量,避免因错误用药出现药害,威胁到植株成长。

因此说,面对玉米苗期的红紫苗问题,别太过恐慌,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充分挖掘炒凉粉潜力,促进质量提高。

玉米出苗,发红变紫,为啥?要减产吗?今年做到这几点,轻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