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米出苗,發紅變紫,為啥?要減産嗎?今年做到這幾點,輕松解決

作者:老農民說事

玉米,是大陸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原料,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近幾年,大陸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增長,種植管理過程更加高效科學,産量和品質整體表現樂觀。

雖然玉米的種植發展速度極快,但仍然存在栽培措施不當、病蟲害防治和管理方法錯誤的系列問題。

特别是苗期的生理性病害,紅苗紫苗問題尤其嚴重,成為限制國内玉米種植産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是以,想要玉米高産,就要規避這類問題,掌握紅紫苗的特征,病害原因和防治措施,提高高産高質的機率。

玉米出苗,發紅變紫,為啥?要減産嗎?今年做到這幾點,輕松解決

病害症狀

苗期,是種子發芽至出苗期,再至拔節期,是玉米植株的營養生長階段,期間紅紫苗表現出的時間和特征有:

病症時間。玉米出苗至三四葉期,是病症的集中出現期,紅紫苗問題能保持20天時間,随着溫度提高,部分能複綠,恢複長勢,但植株的長勢偏弱。

病症特點。先是由植株幼苗的莖基部數第三葉葉端邊緣發紅,再逐漸擴大至整葉,情況嚴重就要波及到下部及新生葉片。

過程中,無有效應對措施,發紅變紫問題就不能得到控制,莖基部同樣就要呈紅紫色,這就造成根系品質。

病症危害。葉片色澤正常,就能進行光合作用,進行營養物質的合成運輸,促進幼苗的健康茁壯成長。

而當葉片成為紅紫色,光合作用就會減弱,營養物質的轉換運輸效率減弱,莖葉狹小,空稈無穗,植株羸弱,直到植株完全失去生機。

玉米出苗,發紅變紫,為啥?要減産嗎?今年做到這幾點,輕松解決

病症原因

玉米苗期出現紅紫苗,主要是因田間土壤缺素、播期不适、水肥管理錯誤和藥害蟲害突出造成。

磷元素缺失。苗期,植株對肥料總量要求不高,用肥量隻是占到整生育周期的一成,用肥量雖不高,但不能缺。

田間土壤磷元素缺乏,供應量無法滿足植株成長的需要,根系的發育程序遲緩,葉片失綠變成紅紫狀。

播種時間過早。基層生産者基本的玉米播種知識缺乏,隻是追求早播,錯誤的認為早播就能促進産量提高。

實際是,過早播種,溫度低,限制植株的發育程序,而且溫度過低,還制約玉米植株對養分的吸收利用,葉綠素降低,花青素增加。

水肥管理不當。選擇土壤過程中,沒有避開低窪田塊,遇到持續性降雨天,排水的通道不暢,雨水滞留田間,根系呼吸作用減弱。

施肥時,肥料距離植株根部要保持距離,距離過近時,根部的脫水嚴重,俗稱燒根,進而造成紅苗。

藥害蟲害突出。苗期,正是雜草害蟲泛濫的高峰期。除草劑使用過程中,沒有按照規定,适時适量正确噴施,緻使幼苗根系出現藥害。

同時,害蟲肆意為禍田間,啃咬幼苗根系,吸收水肥能力減弱,抗逆能力降低,植株變得弱勢。

正常來說,植株出現紅紫苗大都是缺磷元素引起,但并不是絕對的,因為花青素在植株中是随糖類增加而增加,要根據種植情況判斷。

但是如葉片受損,糖類的積累過程就要受到阻礙,糖類滞留在葉片,就會表現出紅紫狀,要注意的是部分品種植株本身特性就是全株呈紅紫色。

玉米出苗,發紅變紫,為啥?要減産嗎?今年做到這幾點,輕松解決

防治措施

日常巡田過程中,看到玉米苗發紅變紫,就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采取措施越晚,能起到的效果就越有限,危害就越大,要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科學合理的措施。

選擇合适時間。播種玉米時間早,低溫脅迫環境,植株就要出現紅紫苗,播種時間晚,植株遭遇高溫幹旱的威脅。

合理的播種時間是清明節前後,溫度逐漸升高,能保證幼苗獲得安全舒适的生長環境,還要覆寫地膜,實作保墒增溫效果。

科學選種選地。選擇玉米品種過程中,要選适應能力強,抗逆性優,适合當地自然環境的優質高産品種。

種植的土壤要避開低窪地塊,建設灌溉排水系統,出現連續性降雨,要及時檢查,排出田間積滞的雨水。

适量補充磷元素。不同田塊的土壤元素含量有差別,要充分利用基肥和追肥補充土壤的磷元素含量,確定磷元素供應充裕。

基肥要适量添加有效磷含量≥12%的過磷酸鈣,已出現紅紫苗,就要追施磷酸二氫鉀,補充植株生長需要的磷元素。

規範選藥用藥。無論是病害防治,還是控制蟲害草害規模擴張,都要對症選擇正确藥劑,别盲目跟風用藥。

噴施藥劑過程,要根據實際情況,安全範圍内,調整藥劑濃度和藥劑用量,避免因錯誤用藥出現藥害,威脅到植株成長。

是以說,面對玉米苗期的紅紫苗問題,别太過恐慌,要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充分挖掘炒涼粉潛力,促進品質提高。

玉米出苗,發紅變紫,為啥?要減産嗎?今年做到這幾點,輕松解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