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变身“大课堂”

作者:威海新闻

5月18号,是国际博物馆日。我市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让博物馆成为更多市民游客能参与学习、探究、实践的“第二课堂”。

视频加载中...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市博物馆举办纪念甲午战争130周年暨山东省水下考古成果图片展并首次开放了文物修复室,由专业人员现场为市民游客讲解水下考古工作的流程和文物修复的相关知识。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变身“大课堂”

威海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王忠保说,定远舰和来远舰沉舰出水的文物有一部分已经处理完了,让大家和处理之前的文物做个对比,等处理完之后,要在威海历史文化展厅做全面的展出。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变身“大课堂”

威海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人员刘冬晗说,通过这次开放,能够提高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为大家揭开文物修复包括水下考古的神秘面纱。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以此为契机,威海市博物馆与威海市艺术学校结成对子,成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把博物馆的藏品、展览和学术研究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与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使思政课成为常学常新的时代大课。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变身“大课堂”

威海市艺术学校思政老师刘小华说,将精心地去设计实践的主题,加强探究性学习,不断地优化调整教学设计,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有效地结合,用好 “大平台”,当好“大先生”,激活“大课堂”。

当天,市博物馆还举办了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动手动脑、头脑风暴和小小讲解员义务讲解等活动,让博物馆成为更多人的“第二课堂”。

监制丨蒋程

记者丨武宁 王珺玮

责任编辑 | 刘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