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中國行|博物館變身“大課堂”

作者:威海新聞

5月18号,是國際博物館日。我市通過舉辦系列活動,讓博物館成為更多市民遊客能參與學習、探究、實踐的“第二課堂”。

視訊加載中...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市博物館舉辦紀念甲午戰争130周年暨山東省水下考古成果圖檔展并首次開放了文物修複室,由專業人員現場為市民遊客講解水下考古工作的流程和文物修複的相關知識。

文化中國行|博物館變身“大課堂”

威海市博物館保管部主任王忠保說,定遠艦和來遠艦沉艦出水的文物有一部分已經處理完了,讓大家和處理之前的文物做個對比,等處理完之後,要在威海曆史文化展廳做全面的展出。

文化中國行|博物館變身“大課堂”

威海市博物館文物修複人員劉冬晗說,通過這次開放,能夠提高大家的文物保護意識,為大家揭開文物修複包括水下考古的神秘面紗。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以此為契機,威海市博物館與威海市藝術學校結成對子,成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通過把博物館的藏品、展覽和學術研究融入思政課教學,讓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與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互補,使思政課成為常學常新的時代大課。

文化中國行|博物館變身“大課堂”

威海市藝術學校思政老師劉小華說,将精心地去設計實踐的主題,加強探究性學習,不斷地優化調整教學設計,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實踐大課堂有效地結合,用好 “大平台”,當好“大先生”,激活“大課堂”。

當天,市博物館還舉辦了公益性文物鑒定咨詢、動手動腦、頭腦風暴和小小講解員義務講解等活動,讓博物館成為更多人的“第二課堂”。

監制丨蔣程

記者丨武甯 王珺玮

責任編輯 | 劉雲

繼續閱讀